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秀NO.20 | Patrick Macklin:好的设计 是心的产物

2016-11-21 网易家居 163设计

本文选自网易家居《设计大咖秀》栏目。《设计大咖秀》是国内首档以图片形式展现设计师生活工作细节与个人修养的高端专业品牌栏目。往期大咖秀的嘉宾有:梁志天、朱小杰、石大宇、贾伟、温浩、凌宗涌、郑忠、杨邦胜、梁景华、姜峰、高意静、瞿广慈、马岩松等等。我们也欢迎更多设计界大咖们参与《设计大咖秀》的拍摄,用镜头展现设计师与众不同的一面。

本期设计大咖秀嘉宾:


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主任

Patrick Macklin





「我希望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心的产物。」


「除了创造力,他们还需要一点幽默感和友好。」



————————


在欧盟Erasmus+项目的资助下,Patrick Macklin第二次来到了中国,并于16年10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开展了一系列教学与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系主任,Patrick同时也担任了其新加坡校区的室内设计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室内与自然,尤其是都市环境下特定地点的质量和价值。研究范围包括室内设计领域的材料学与音效学、幽灵学与建筑环境、远程设计、快闪店在当代商业城市中的价值与服务意义等方面。与此同时,Patrick也在室内设计以及印刷品和设备设计领域担任顾问。




据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中国研究院主任赵华森博士介绍,1996年Patrick教授联合创办Lapland联盟,这是一个以商业性质为主的设计师与艺术家联盟。该联盟曾在爱丁堡、格拉斯哥、布鲁塞尔以及巴塞罗那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在1998至2009年,Patrick在世界闻名的公司Suspect Culture担任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工作,主要负责品牌、印刷、网站、服装以及场景的设计与策划。2003年他创办了“Frozen River”设计工作室,并与艺术以及公共领域内的相关人士进行一系列合作。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来中国的次数并不多,Patrick谦虚地表示道自己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体系并不是很熟知。但在他的眼中,好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理念传授本领,好的教育在于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Opening Discussion”是Patrick总在强调的词语,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讨论,更多的灵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外界看来,或许中国的学生要比西方学生害羞很多,但Patrick认为学生的性格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片面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生种类。中国也有很多的学生是非常外向开朗的,他们勇于向导师提问,又或许是古灵精怪,同样西方也有很多内向的孩子,所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应该以国家来划分,这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导师要做的,是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在设计的道路上给予适度的指导,唤醒其沉睡的灵感。“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我们更看重的是工作室里学生的自我操作,从对消费者的调研进行到实物的设计,每一步都是学生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认为这比单方面老师的传授要有用的多。”





用心做设计,从适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与雅致。


设计是人类营造生活环境,不断把它们一一完善的智慧。在Patrick眼中设计无国界,却有智慧和美的意识。每一笔勾勒,每一处转角都具有其合理性,不做无谓的装饰。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Patrick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绅士与低调,他说话声音不大,但每一句都很有铿锵有力,是反复经过大脑思考得到的结论。他的设计就像他本人一样,干干净净的优美与雅致。





"Form follows function",美的意义不予否定,但形式追随功能是每个设计师要牢记在心的。这不仅是Patrick自己的信条,同时也是他经常告诉同学们的语录。设计要有针对性,设计之前要对本款产品的消费者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要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再为之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给设计增添一丝幽默感与友好。


设计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每个人理解到的或许都不一样。Patrick强调设计的创造力,原创的品质感,但与此同时他更希望自己的设计是令人愉快的。在当今机械化的工作节奏和繁杂的信息空间中,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上的需求所存在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满足生活上的情感需求。




在设计的道路上,Patrick一直坚守这自己独有态度,他认为,创造力是设计必不可少的灵魂,设计师要有原创的能力,要有发现生活中微妙之美的眼睛。而对设计的热情与痴迷是设计的心脏,一旦丧失了对设计的热情,就像是心脏停止了跳动,一切都不在具有意义。幽默感与趣味是设计的外衣,无需妖娆华丽,只需轻轻一点,便使设计本身更加精彩。设计在不断地变化,不再顾及太多的理性,开始有了感性的纵容与探索。理性为主的设计正逐渐并正在朝着感性设计转变。




这样的Prof. Patrick是你印象中的那个他吗?





「在Patrick心中,学生的进步是他最好的作品 , Sharing...」


Charlie Boutflower  ×  The Glasgow Gunroom


H × Lim


Jerry Krylov × Relish Restaurant


Jeshere lim × N° 11


Katherine Bates × Collection of scents


Marta Soos × Cafe and learning space of FABRIK


Peter Quinn  ×  Instinct


Zahira Shaban × Edible Packaging Pop Up Exhibition


Zuzana Damborska × Project Womb



——-————END——————



设计大咖秀  往期回顾:

设计大咖秀NO.19 | 马岩松:未来 让城市还给人类应有的归属感

设计大咖秀NO.18 | Patrick Aubriot:用法国的魂 设计世界的梦

设计大咖秀NO.17 |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陈德坚

设计大咖秀NO.16 | 瞿广慈: 稀奇天使  时代里的印记

设计大咖秀NO.15 | 高意静:因为有了花 生命找到爱




温馨提示 微信号 design163

投稿邮箱:2993663472@qq.com

网易设计师频道网址:http://home.163.com/design/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