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另一种声音:4位中国专家一致认为印军山地军战力不容小视

2017-07-15 爱尚爱心亭 爱尚爱心亭

印度近年来在边境上一直不遗余力提升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高原作战能力。目前印度陆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总兵力15万人。此外,印度曾放出豪言,要在2020年之前再组建一个山地打击军团,包括2个山地步兵师、1个炮兵旅和2个独立装甲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干城认为,无论是对于印度的经济科技实力,还是其军事实力,国内有不少人还是带着轻视的态度。并提醒“要认真看待这个对手,理性分析和评估,这样才能对边境态势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此,本期畅议厅围绕此话题邀请南亚军事问题学者和专家亮明各自观点。

赵干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目前,印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从西部印巴争议地区到东线中印争议地区,印度部署了4个集团军,共10个山地师和4个炮兵旅。现在,印度还在打造一个新的山地打击军团,计划在2020年完成计划,耗资约110亿美元。这是一支新概念进攻型山地部队,将装备新型美制M777型超轻型榴弹炮、武装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等适合山地作战的新式武器。

我们要认真看待这个对手,理性分析和评估。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已经试射成功了烈火-3/4/5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也已经下水,核力量有了明显增强,常规军力上尤其是山地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通过多年建设,也有了明显增强。这几年,美国向印度出售了多款适合山地作战的先进武器,表明美国开始以实际行动支持印度,有借机牵制中国的意图。军力的增强,加上美国等国家的暗中支持甚至鼓动,有可能让印度更加有恃无恐,一旦印度政府需要转移国内矛盾或者其他目的,就可能挑起事端。

韩东(军事专家,央视军事评论员):山地作战部队只是印度边境军事实力的一部分,近年来,其边境地区空军部署和后勤设施建设也大为改观。现在,印度空军已经完成几十个边境军用机场的升级工作,苏-30MKI战机已经开始前沿部署,可以用于支援山地作战部队。这些机场可以起降美制C-17、C-130运输机等运输机,增强后勤保障能力。除了机场,印度还加强了公路建设,其战时的作用非常大。

为了进一步增强边境军事实力,现在印度还正在部署“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等特点,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还是比较强悍的。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现在已经在东部边境地区部署了三个“布拉莫斯”导弹团,结合“苍鹭”长航时无人机,可远程打击重要目标。除了“布拉莫斯”导弹,“无畏”亚声速巡航导弹定型之后也会部署在边境地区,这种被称为印度版“战斧”的巡航导弹,射程更远,可配备常规战斗部或核战斗部。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从2010年开始,印度军方就开始全方位增强军事力量,涉及面比较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山地作战部队、山地作战武器、空军及远程打击武器,经过多年的建设,纸面上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为其没再打过仗,所以很难说实战战力到底如何,也不好衡量。军事实力的衡量很大程度是需要实战检验的,它还涉及到战争的意志、技巧等等。比如说经历过朝鲜战争,国际社会就知道中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但是从武器装备等方面上说,还不错。

关于印度武器水平的问题,事实上俄罗斯原来卖给印度的武器比卖给中国的要好,美国现在卖给印度的武器也挺先进的,比如说这次卖的MQ-9B无人机,那都是只有美国的北约盟友才可以买得到的。另一方面,印度的武器装备被笑称为“联合国军”,五花八门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军售大国都青睐它。俄罗斯跟印度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军售,现在美国慢慢成为印度最大的军售伙伴,以色列也越来越成为印度重要的军售伙伴。

张家栋(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相比于军力本身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莫迪政府近年来大力强军的背景与逻辑。近年来,印度人民党政府在国内试图以印度教民族主义,来碾压其他宗教群体,以实现国家认同的一致性。印人党在国内的支持群体,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宗教上层和宗教右翼;二是低种性人群。依靠这些群体的支持,印人党得以在政治上压制多数但分散的中间力量,他们包括穆斯林群体、印度教知识阶层和中产阶级等。这一模式目前看来比较有效,但能否持续还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国际上,印度放弃传统的等距离平衡外交,改为积极的大国战略。尽管莫迪政府并非要放弃平衡的外交政策,但其努力在同每一个国家的交往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在这种最大化中寻求新的平衡。

但是


中印若不幸发生战争 就是中国收复藏南之时


(一)


图说印军在洞朗地区越境行动的真正动机


最近半月,中印边境地区亚东方向两军长时间对峙,印方称为“1962年以来最长的对峙”,而中国驻印度大使则说“形势严峻,深感担忧”。


最近十几年来,中印边境形势总体稳定,中印双方十年前开通了乃堆拉山口进行边境贸易, 亚东县和印度锡金邦边境地区居民可凭边民证过境往来开展贸易活动,开放印度佛教香客进入中方境内进行宗教活动,中印双方也一直都在自己境内进行以道路建设为主的基本建设,亚东的洞朗地区形势一直平稳祥和。为何印军突然发起挑衅,派出人员机械越境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进行道路施工呢?


从军事角度看,印军到底为了什么?要干什么?


中印东部边境态势图


印军到底为何要坚决地阻挠中方进行道路建设呢?


请看下图,在这个地区原本没有争议的中方一侧境内,道路密度显然大于印方:


中印中段边境态势图


从道路情况看,这对于印军而言就是极大的不利了。假设印军进攻中国,即便突破了乃堆拉山口中方一侧的防御,但攻下去就是海拔高差平均约1600米的亚东河谷,对面的山上中国可以组织强大防御,攻下山的印军部队将被对面山上的中国部队居高临下射击,印军等于自寻死路。


亚东河谷中方居高临下


但如果中方一旦突破乃堆拉山口,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军队可以顺坡而下实施俯攻,可以从海拔4500米的山口一直攻到海拔100米的平原地区,轻而易举占领1975年被印军武力威胁吞并的锡金王国——“锡金邦”。


更关键的是:中国军队可以直接掐断印度平原连接其东北部的“喉管——仅有24公里宽度的西里古里走廊,进而把印度占领的我藏南地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等整个印度东北部困为“孤岛”。


中方可俯视印东北部咽喉——西里古里走廊


而如果中国军队决心收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地区,总体态势同样是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向下俯攻,如果中国军队再对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印度境内段的名称)上的公路、铁路实施轰炸,这样一来,印度东北部就成了切割成多块的典型孤岛,印军不仅无法一雪前耻,丢掉非法占领了50多年的中国藏南地区,甚至其东北地区也可能被中国占领。


过去,在乃堆拉山口方向,印度锡金一侧的道路基础设施优于中方;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特别是我西藏方向国防建设的“补课”力度加大,中方一侧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在赶上和局部超越印方,自然引发印方的恐慌。


上述原因恐怕还只是表面,如果印度没有与中国打仗的想法,就不会对中方的道路建设加以阻挠。印军这次之所以采取“1962年以来最长的对峙”行动,结合印度拒绝参加“一带一路论坛”的表现,印度恐怕还有更加深远的考虑——或决心以中国为敌,破坏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遏制中国的发展。


从印度军方一贯的态度和不少民众几十年来的情绪看,特别是印度军方以及部分国民一贯自不量力的自大看,再结合印度国防部长前几天围绕中印两军对峙关于“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的回应,已经暴露了印度的野心,不排除印度存在想打一场战争的考虑。



印度为了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甚至不惜吞并锡金。


从国际政治和外交方面,这与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具有直接关联。莫迪无非是想告诉美国三层意思


第一,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更是印度的第一战略对手,美国与印度是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友;第二,在对抗中国方面,印度不仅有充足的理由对抗中国,并且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第三,在边境地区,印度的军事实力不比中国差,甚至要强于中国。


莫迪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三个


一是试图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印度很有利用价值,进而建立美印同盟,共同对抗中国;二是设法打乱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遏制中国发展步伐;三是获取美国支持,特别是高技术装备方面的支持,为“报仇雪恨”奠定武器装备基础。



谁控制了西里古里走廊,谁就能将印度本土与东北部地区拦腰斩断。


总而言之,由于印度与中国有着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域,特别是印度占领了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因此印度是最害怕中国强大的国家,必定设法联盟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抗衡中国,遏制中国发展。


在国内政治方面,莫迪政府为了下一步的连任,需要迎合民意,特别是“一雪前耻”的心理需求。笔者十年前因工作与印度军人密切打交道一年半,对印军军官的心态有较深的了解。印度军队中不少中高级军官都是当年中印边境战争中战死战伤和被俘的军人后代,心里深处一直窝着一口闷气,报仇雪恨的心理需求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军队的政治地位和获得更多的经费预算,印军与美军一样喜欢夸大威胁、惹是生非、制造摩擦。


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就看如何因势利导,如何运作。如果印度一意孤行,恶化事态,真的不幸发展到战争的地步,那么也是中国收回藏南地区的时候了。


(二)


印军阅兵(资料图)


假如再打一次,印军仍旧不堪一击


这个观点,是笔者十年前在2006年7、8月期间黎以战争中的体会,也是之后一年时间里与印军密切交往中的深刻认识。


印军五个弱点曝光:中印若不幸发生战争 就是中国收复藏南之时

基本论据


居于上述两方面的感受和体会,我从多方面研究了印军最大的致命弱点,所以提出“如果再战,印军同样不堪一击”的结论。


首先是殖民体制。印军的体制带有殖民时期的隆重色彩,是统治的体制,是贵族的享受体制,而不是打仗的体制。从国家政府到军队,总体上还是沿袭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古典体制,等级太密,程序太多,因此效率非常低下,并且非常死板,这是作战行动中的大忌。我们只要看看印军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典礼服,看看锡克族官兵那长达20米的包头布,就知道他们的观念和体制都僵化到何等程度。


其次是传统体制。尤其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严重缺乏平等,缺乏民主性和灵活性。种姓制度不仅限制了人才,也在军队中建立了军衔职务之外的繁杂等级,因此印军是全世界规矩最多的军队,这就非常的死板僵化,普遍缺乏灵活性,更没有自主性,遇到任何情况都要等待上级命令,遇到变化的情况不能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及时调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习惯,往往错过战机。


再次是层级体制。印军建立在种姓制度和传统观念基础上的军队层级制度,是绝对的等级分明,分明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比如,副旅长到旅长办公室要事先经过副官报告,同意后才能去,进去后副旅长是不能坐下的,必须笔挺挺地立正站着汇报、听取指示。再比如,同样是中校在一起,晚一年的中校在早一年的中校面前就是下级,老中校不发话,新中校就必须规规矩矩。同是中校,高种姓的中校就要比低种姓中校高人一等;如此类推到士兵层面,可想而知印度军队就是一部严丝合缝的机械装置,而不是人组成的战斗群体,这种部队的工作和作战效率必定是超级低下的,是缺乏战斗力的。


第四是宗教信仰。印度军人普遍信教,不是信奉印度教就是信奉佛教,不杀生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与心间,恐慌害怕情绪很强。


第五是思维观念。印度人把事物看成可控和不可控两大类,认为可控的事物才努力去做,认为不可控的则任其自然,一般不会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印度的火车顶上坐满人的视频,虽然累累发生伤亡事故,但政府认为这是没法的事情,是不可控的事情,没有谁会去想办法解决。这种理念在军队里同样盛行,因此印军在历次战争中一旦看到势头不对,战斗意志迅速崩溃,很难誓死战斗到底,这就是1962年印军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的根本原因。


2017年的印度,的确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备战,印度在中印边境一线及纵深的战备基础设施的确有了很大改观,武器装备也有了飞跃发展,部署在边境一线和东北部的作战和保障兵力甚至超过中国。但是,当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是1962年的解放军了,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不是1962年的状况了。


上述情况,加上印军在作战地区“仰守”、“仰攻”的被动、西里古里走廊咽喉的脆弱、平均宽度超过千米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对其东北部和孟加拉形成的天然障碍对其兵力机动和保障行动的制约等等因素,如果中印之间再次开展,无论作战规模大小,印军仍然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