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小平爱将从普通党员跃升政治局委员的传奇

2017-05-31 钟兆云 美居博


对张廷发治下的空军,不仅解放军军方满意,党内也满意。在中共十一大上,普通党员张廷发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大连任,还当选为中央军委常委。集这些荣誉于一身,在开国少将里头是少有的。本文摘自2004年第11期《党史博览》,作者钟兆云,原题为《空军司令员张廷发不负邓小平重托》。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是邓小平的老部下。战争年代,不论是在邓小平身边,还是独当一面,张廷发屡建奇功,深得邓小平赞赏。建国后,在空军司令部工作的张廷发与邓小平接触不多,直到“文革”末期邓小平执掌军权后,战将和统帅才重又合作。在完成邓小平重托的关头,张廷发的政治人生伴随事业的成功一齐走上顶峰。

关键时刻,邓小平叮嘱张廷发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

1953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张廷发所在的十一军军部调归空军,组建空军第五军军部。随即,张廷发被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看中,担任空军副参谋长,尔后出任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要职。

张廷发到空军总部后,虽然偶尔也可见到进入中央核心层的老首长邓小平,但在工作上彼此接触不多。“文革”爆发后不久,邓小平、张廷发相继被打倒,音讯隔绝。林彪“九一三”自爆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张廷发被列入第一批接回北京的老干部名单,并于1973年5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空军党委第三书记。面对空军遭到林彪一伙严重破坏的局面,他和广大指战员坚守战斗岗位,积极工作,基本保持了部队的稳定,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1974年末,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利用毛泽东、周恩来病重之机,加紧进行篡国篡党篡军的阴谋活动。他们对空军这个特殊军种“情有独钟”,为此安插了许多眼线。张廷发在空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江青一伙的视线之内。

眼看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张廷发心急如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老上级邓小平。这次见面,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这场“暴风骤雨”的磨难,老首长的身体依然结实硬朗,目光犀利。

张廷发向邓小平反映了军队当前的现状和忧虑。并说:现在大伙都盼您出来啊!

这次短暂的见面,邓小平并没有多讲话。听到张廷发这句话,他只是点了点头。但这个点头,连同那坚毅的眼神,给了张廷发无穷的信心。一切都心领神会。

1975年1月上旬,中共中央宣布: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旋即,在1月中旬召开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受命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复出伊始的邓小平,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一道,马上担起了拯救军队的重任。在1975年1月召开的总参干部会上,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整顿。在这年7月,邓小平和叶剑英共同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久违的会议上,张廷发和许多白发斑斑的老将军重新相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苦。他们支持邓小平、叶剑英“军队要整顿首先要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的号召。随后,在毛泽东批准下,军委迅速调整了军队一些大单位的领导班子。

张廷发义无反顾地站在邓小平的一边,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整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8月,被林彪、江青一伙打成“杨余傅反党集团”的原空军政委余立金获得解放,担任空军第二政委兼民航总局政委。紧接着,中央军委在10月1日发布命令:任命张廷发为空军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深知,这其中饱含着邓小平的信任和倚重,而这一任命的颁布,要顶住江青一伙多大的压力啊!

上任之初的一天下午,张廷发从南苑机场奉召来到邓小平住处。这是邓小平复出后,张廷发第一次到老首长家。邓小平没有客套话,招呼他坐下,然后直奔主题:“你现在是空军主要负责人了,你对当前空军的工作有什么打算?”这是邓小平几十年来的习惯,说话谈问题,总是开门见山,抓住要害。

复出两年多来,张廷发对空军的工作已胸有成竹。空军要改变面貌,也只有从整顿入手。他简要地汇报了空军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们准备从整顿入手,对空军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改变面貌,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语声洪亮地说:“好,就这么干!部队要整顿,还是全面整顿好。今天我找你来,就问这件事。当前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不被野心家夺去,保证空军部队的领导权不被野心家抓走。”

凭着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张廷发感觉到了这两个“保”字的分量。他坚决表示:一定团结空军党委绝大多数常委,顶住一切压力,在整顿中抓本质、抓主流、抓影响全局的中心环节,坚决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

张廷发回到空军后,马上布置对一些重点部队和一些特殊人物的控管。他深知,部队掌握在听党的话的可靠人手里,就有利于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同“四人帮”作斗争。他还亲自坐镇值班室,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关处理核心问题,以争取斗争的主动权。

然而,时局的发展令人忧虑。1975年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邓小平领导进行的各项整顿被迫中断,形势发生了紧急逆转。

1976年1月,张廷发奉命参加中央打招呼会议。会上,江青一伙狂劲十足,以为天下是他们的了。江青在会上还公开点了张廷发和空军的名,“空军政委不听话”,要张廷发等人“转弯子”。

张廷发知道,江青所谓的“转弯子”是变相的拉拢。他置之不理,横下一条心,对“四人帮”批下来的材料,能顶则顶,能拖则拖。江青一伙见拉拢不成,便公开把手伸到空军部队。他们一面派人到部队暗中搞“调查”,制造各种事端,以“砸开空军领导班子”,一面由王洪文出面把空军党委常委分头找去“谈话”。张廷发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王洪文的谈话,最后一次没法再拖,索性在王洪文办公室和这位靠造反起家的“红人”吵了一架。

周恩来逝世后,邓小平的处境愈加困难,但张廷发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他牢记老首长的嘱托,密切注意空军部队的稳定,不断提醒部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在张廷发的带动下,空军党委多数常委立场坚定,始终没有按照“四人帮”的路线来另搞一套。

随着朱德、毛泽东的相继去世,“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政军最高领导权的活动。那段时间,张廷发神经紧绷,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每时每刻都要顶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文革”流放岁月落下的疾病,严重地侵蚀着他的身体,最后实在无法支撑下去,只好被送进了空军总医院。而这时,恰恰到了两条路线紧急交锋的关键时刻。

9月底的一天,叶剑英办公室主任王守江到医院看望张廷发,传达叶剑英的话:病要治,部队也要管。张廷发听出了这一招呼的含意,庄重地朝王守江点点头:“我懂啦!”言罢,他咬紧牙关,从病床上一跃而起,立即出院,亲临空军作战值班室坐镇,密切注视事态发展。

10月7日,当军委召集驻京部队各大单位领导人会议,陈锡联代表中央宣布粉碎“四人帮”的消息时,张廷发兴奋得晕倒在地。他和战友们总算完成了邓小平、叶剑英交给的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这一重托,在严峻的政治考验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977年,在一次军委会议的餐桌上,邓小平端着酒杯来到张廷发面前,当着大家的面说:“张廷发是准备第二次被打倒的。”

这是邓小平对张廷发政治坚定性的最好评语,也是党对一名战将的最高奖赏。

邓小平强调:空军必须搞出“新的更高级的东西”,不然,就始终处于挨打的地位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曲折,在翌年7月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万众翘首企盼中终于重新走上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面对“文革”给军队造成的严重局势,邓小平在千头万绪中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整顿部队。

随着空军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开展,“文革”期间造成的武器装备质量差、不配套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看到飞行事故剧增,飞机一架一架摔掉,飞行员一个个以身殉职,部队建设和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张廷发深为痛心,在1977年7月27日向邓小平作了专门汇报。

在这次工作汇报中,张廷发着重谈到了飞行训练中一、二等事故剧增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发生这个问题,既有“文革”否定飞行训练法规、搞“政治可以冲击训练”的原因,也有飞机装备质量方面的问题。他举例说:“文革”期间生产的几百架飞机,因质量差出不了厂;已出厂的飞机,部队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不少,有掉铆钉的,有发动机轮叶不过关的,甚至发生直升机在飞行中飞掉旋翼的事,无法担负训练作战任务。

邓小平认真听完后,毫不含糊地指示说:“你们停下来好好检查一下,要检查飞行员的原因、飞机原因、指挥原因,要好好进行整顿,不然风气搞坏了。”他还叮嘱张廷发要进行两项大检查:“飞机要普遍进行大检查,技术要普遍进行大检查。”

进行武器装备的整顿和加强武器装备的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这年8月22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严肃指出:“装备要好好地抓一抓。”“军队的武装有问题,质量不行,是要死人的。这是决定战争命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严肃处理怎么行呢!”他针对空军存在的问题还说:“最近飞行事故多,这与飞行训练太少有关,也与飞机质量有关。”

张廷发回到空军后,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贯彻执行邓小平的指示。在他的建议下,空军专门成立了由副司令员曹里怀、吴富善分别担任组长的飞机装备、飞行技术大检查领导小组,各军区空军相应成立工作组,深入部队、院校、装备仓库和工厂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协同有关部门马上予以处理解决。

两项大检查之后,飞行事故开始得到有效遏制,万时率(每飞行1万小时所发生严重飞行事故和起数)为建军以来最低水平。时隔两年后,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的代表时说:“那时候空军大检查发现了很多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当然,并不是说空军的工作十分完满了,而是说他们有行动。大检查,海军知道,陆军也知道,就可以拿这面镜子照一照。”

与毛泽东从战略角度考虑建立并壮大空军一样,邓小平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洞察力,提出了“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重点发展空军”的思想。在《现代战争要取得制空权》等有关论述中,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陆军需要空军掩护、支援,海军没有空军的掩护也不行……”

出于保卫国家安全的考虑,邓小平强调指出:空军的装备决不能“停留在歼-6的水平上”,必须搞出“新的更高级的东西”,“不然,就始终处于挨打的地位”。“如果我们能有一定数量的更高级的飞机,那形势就不一样了。”

1978年底,邓小平在听取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吕东汇报时说:“飞行质量就是要100%。99.99%都不行,非100%不行!”1979年1月,邓小平又对吕东说:“我倾向把投资重点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上,要取得制空权。”“可以减少一些现在生产的飞机数量,把剩余的钱用来搞科研,搞新产品试制,搞出中国式的更好更新的东西。”

邓小平此次谈话的要点传达后,张廷发马上和吕东会商,决定由空军和航空工业部共同研究提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方针和计划。7月5日,张廷发和吕东联名向邓小平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飞机和地空导弹生产等问题》的报告。同日,空军司令部向总参谋部上报了《空军专用装备七年(1979年至1985年)的规划》。在邓小平的关心和指导下,空军新一代国产装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开始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邓小平在考虑加大全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时,也把目光重点投向了空军,指出:“空军就得有空军的专业知识。”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空军部队建立了三级院校培训体制。邓小平对空军的科技和人才培养舍得给钱。他曾对张廷发说:“给你们科研费用不成问题,问题在培养人才和你们要会用钱,怕的是人才有问题。”

对空军的建设,邓小平不仅抓宏观,有时还从小处着眼。一天,他专门给张廷发出了一个题目:下到工厂走走。虽然一时不知道邓小平的用意,但张廷发还是很快邀上航空工业部的有关负责人,一竿子插到西安、成都、贵阳等地的航空工厂,一边检查了解情况,一边提出要求和建议。回京后,张廷发亲自写成文字报告呈送邓小平。邓小平看了很满意,说张廷发这个报告,让他对航空生产获得了许多感性认识。

邓小平掌军,十分注意各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提倡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曾提出团级30岁左右、师级40岁左右、军级50岁左右的要求。张廷发认真执行邓小平的治军思想,在任内积极做好班子的新老交替工作。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调整,空军各级领导班子全部达到适龄,基本实现了邓小平关于年龄的要求,在专业化、知识化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

198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空军军以上领导班子调整配备方案》报告上批示:“看过了。做得很好,总结得也很好。空军对邓主席和军委意图的贯彻,经常是走在前头的,这一点非常好。”

对张廷发治下的空军,不仅军方满意,党内也满意。在党的十一大、十二大上,张廷发两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还当选为中央军委常委。集这些荣誉于一身,在开国少将里头是少有的。

张廷发说:空军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军委邓主席的心血

1984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国庆35周年之际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空军部队接受了受阅的重要任务。

自1971年起,因毛泽东身体原因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庆大阅兵中断了。邓小平复出并完成拨乱反正之后,才重新恢复国庆大阅兵。而此时的大阅兵,才算得上是真正现代化的大阅兵,尤其是在武器的精良和先进程度上,以前的大阅兵已不可与它同日而语了。

中央军委和总部对参加受阅的部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对步兵的要求是“一步不差”,对机械化部队的要求是“一分不差”,对空军的要求是“一秒不差”。空军参加受阅的94架飞机,有歼-7、轰-6、强-5、歼教-5四个型号。这些飞机从内蒙古、河北等地不同机场起飞集合,组成庞大编队,在指定的地点上空会合起来,以不同的速度、高度和整齐的队形,通过天安门广场。飞机完成编队是在高速运动中进行的,因此,对空军飞行员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整个空中编队的总长是57.86公里,通过天安门的高度为400米至850米;通过天安门的速度每小时550公里至900公里;通过天安门的时间是4分31秒。飞机不能飞得太高,如果太高,检阅首长就要仰着脖子看;但又不能太低,北京的高层建筑那么多,安全必须得到保证。

对邓小平的这一次天安门阅兵,张廷发相当重视。他要求:国庆大阅兵,受阅空军必须一秒不差,圆满完成任务。为此,张廷发多次召集空军党委常委开会研究,确定飞机4个梯队的高度在600米至800米之间,第一领队护卫梯队中最前面的那架轰-6飞机通过天安门时要与地面最后一个战略导弹方队保持瞬间的垂直。也就是说,站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检阅首长,一抬头就能望见第一架轰-6飞机,一俯首就能看见第一排通过天安门前拉着战略导弹的车辆,即这三点瞬间成直角三角形。

虽然空军参加过1981年的华北大阅兵,对受阅有经验,但张廷发没有掉以轻心,亲自抓落实,抓训练。8月底至9月初,他马不停蹄地到各受阅机场和沙河、通县阅兵村检查工作,勉励指战员要为空军争光,为军队和国家争光。

然而,老天爷好像也要专门考验中国空军似的,到10月1日大阅兵这天,北京城忽然笼罩在一片雾海中,天安门广场更是浓雾紧锁。虽然空军派出了4架运输机在起飞机场上空和航线上喷洒化学催化剂消云灭雾,但效果并不明显。眼见受阅的时间到了,气象条件依然恶劣:在南苑机场停机坪等待滑出的飞机,看不清机头前滑向跑道的是哪一架飞机;起飞线塔台上看不清飞机滑跑;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后机看不见前机。在能见度不到300米的气象条件下,一般情况是不允许完成大编队飞行的。

当空军阅兵指挥员、空军副司令员李永泰向张廷发报告时,张廷发踌躇了,他考虑了很多:

气象条件这么恶劣,就此取消空军的受阅任务也是可以的,但这样一来,已昭告世界的中国国庆大阅兵将会逊色不少,将给阅兵首长邓小平、给国人、给世界留下遗憾。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当初传达中央决定时就说过:国庆阅兵无论如何要搞好,部队要走得像个样子,要走出军威、走出国威、走出士气来!而如果下令按计划出动,万一有一架飞机在天安门上空掉下来,那问题就大了!天安门城楼上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广场上是50万群众啊!万一这次国庆阅兵空军部队出现一点纰漏,所造成的危害和政治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而自己也将成为千古罪人。

何去何从,都必须由张廷发作出决定。

时间不等人,在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前,张廷发终于给了李永泰一个明确的指示:“为了顾全整个国庆阅兵的大局,虽然气象条件超出了原规定的条件,空军受阅部队还是要按计划出动!”

张廷发命令既下,空军各梯队飞机按时出动。飞行员以惊人的胆略驾驶银鹰穿出雾层集合,飞向受阅基准航线。10点50分,领队机梯队准时通过天安门上空,护卫机拉出了彩色烟带,后续各梯队除强-5梯队有两个中队在云雾中丢失前方编队偏离天安门广场外,其余都准确地飞过了天安门广场。

阅兵首长邓小平看到雄鹰展翅翱翔在天安门上空,坚毅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空中梯队即将全部降落之际,在天安门城楼参加阅兵的中央领导人纷纷向张廷发表示祝贺。手心里一直攥着一把汗的张廷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天安门城楼给北京饭店空军阅兵指挥部打电话说:空军部队在这样复杂的天气条件下任务完成得很好,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满意。

空军的出色表演,受到了邓小平和军委领导人的表扬,也令许多外国军事代表团和驻华武官刮目相看。10月9日,美国空军武官雷诺兹上校在美国驻华使馆招待会上,对中国空军参谋长马占民说:“国庆节阅兵那天,我主要是看你们空军。原来以为能见度这么低,缺乏起码的飞行条件,你们空军不会来了。可就在我们议论的时候,你们的受阅机群呼啸而来,编队整齐地通过天安门上空。你们飞行员的技术真了不起!”雷诺兹上校参加过越南战争,是个先后飞行过F-84、F-105、F-16型飞机的老飞行员。他的由衷赞扬,是对中国空军精湛的飞行水准的充分肯定。

国庆阅兵不久,邓小平以一个战略家的胆识,向全世界庄严宣告:1985年,中国将百万大裁军。张廷发深感这是中国人民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表明我军进入了质量建军的新阶段。他和空军党委一班人坚决拥护邓小平的这一英明决策,积极、稳妥、有效地执行中央决定,包括航空兵师、高射炮兵师在内,整师整师地撤销,把许多机场无偿交给民航或当地政府。张廷发的扎实工作,为继任者打下了空军顺利裁军的良好基础。

1985年,张廷发以实际行动支持邓小平向老干部发出的号召,主动退出军队的领导岗位,到邓小平任主任的中顾委担任委员。

在新时期的空军建设和发展中,张廷发不遗余力,呕心沥血,忠实贯彻和执行了邓小平的军事思想。在他任期内,空军不仅摆脱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破坏的阴影,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时期成为空军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对此,张廷发既谦逊又深情地说:空军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军委邓主席的心血”。



友情提示:


1. 因屡遭恶意“举报”,本公共号随时有可能被封号;

2. 为防万一,请已关注用户加注以下备用公共号“iDIYer”;

3. 新用户请同时关注“iDIYer”和“美居博”。谢谢!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iDIYer”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美居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