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正式发布了教育行业HoloLens限时特惠,接到了不少用户的电话咨询,希望了解混合现实以及HoloLens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与清华大学iCenter联合举办的HoloLens数字现实开发大赛。这个项目是我们在教育行业的一次尝试,也让我们坚定了中国高校在新技术推动上的巨大潜力以及先锋性。
清华与微软一直在前沿技术探索有着深入的交流。2017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在西雅图举办活动,也宣布三方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正式开幕。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到美国办学,也标志着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平台正式建立。
从左到右:微软总裁Brad Smith,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华盛顿大学校长Ana Mari Cauce,微软前CEO Steve Ballmer, 微软CEO Satya Nadella, 微软执行副总裁及CFO Amy Hood
微软不仅在全球层面与清华共同培养综合性人才,也一直致力于与清华共同探索如何将最新技术与国内教育资源结合,并转化为行业生产力。
本次大赛的联合主办方,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iCenter),是清华重要的工业实践教学基地,致力于打造最前沿的技术平台,保持与产业的实时深度交流,从而帮助校内同学进行前瞻性的工业级技术方案孵化,并且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技术整合,目前不仅在工业,还在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实践。他们的技术创新实验室是国内首批尝试基于HoloLens进行工业场景应用研发的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
清华大学iCenter技术创新实验室MR工业应用(左图)及实验室主任王德宇(右图)
HoloLens数字现实开发大赛
HoloLens开发大赛的初衷
HoloLens自去年5月落地中国,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将最新技术与教育行业进行深度结合:如何帮助同学们通过学科与新技术的结合,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突破点,并且具备一定的动手开发能力,从而最终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设备的复合型人才。本次大赛就是我们的一次实践。
产品技术讲座
探索1-培训体系的设计
数字现实(MR, AR, VR)领域对开发者的多方面技能要求较全面,同时目前国内高校又比较缺乏成体系的数字现实培训教材,因此我们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将基础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上手两个部分。理论阶段帮助同学们了解HoloLens的基本开发方法论以及Unity的开发培训专场;在动手实践部分,我们以微软Academy在线课程为蓝本,进行了几个基本功能培训,同时在现场配备了全套开发环境和HoloLens真机,辅助学生进行开发测试。
技术开发培训
实践上手
在完成基础培训内容后,我们又借鉴了微软在MRPP项目培训中的经验,增加了“头脑风暴“环节,鼓励同学们畅想HoloLens的应用场景,并且进行现场模拟表演,讲师会针对同学们设计的场景和实际表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点评,从而强化了场景合理性这个重要命题。
探索2 – 赛制与评审
参赛类型:个人赛与团体赛
之所以设计个人赛和团体赛,我们是想探索HoloLens项目的开发对于同学们来说更倾向于个人全能风格还是组团上阵,并且在综合性大学中跨院系的组团是否可以进行高效的匹配。事实证明,尽管大赛报名时有一些个人选手报名,但随着培训的推进,大家纷纷自动组团,最终的参赛选手全部来自团体队伍。同时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知识背景非常多样化,他们来自自动化,美术设计,物理,工业工程,计算机等16个院系,绝大部分同学此前从未了解过混合现实或者HoloLens,在短短两个月中从零起步到交付一个作品,事实证明同学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是非常出色的。
终期评委:跨界评审团
本次大赛我们邀请到了18位来自微软、清华校内以及校外的老师、校友和专家做为评委,每位专家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当他们观看同学们的作品时,可以针对相应的专业领域进行场景以及技术合理性的评判。
跨界评委及评审现场
评分标准:技术与场景相结合
如何给一个HoloLens作品打分,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和主观的概念。本次大赛我们也进行了评判标准化的尝试。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好的作品,场景合理通常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除了在技术评分环节进行了各个技术能力的精细划分,还加大了场景合理性的评分比重。也就是说,同学们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术质量过关,还要有实际的落地价值。
评委体验作品并打分
决赛团队项目讲解演示
最终,大赛经过4个小时的展示体验,团队讲解,专家提问和评分等环节,我们最终选拔出了本次大赛的特等奖和优秀奖作品。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助理成晔为特等奖团队颁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为优秀团队颁奖并点评
本次大赛带给我们了很多启发,我们惊叹于同学们对新技术的快速掌握能力,也非常高兴的看到通过混合现实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同时每个参赛作品都是对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有价值探讨。同时,我们也看到,打造系统性的数字现实培训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愿与业界的伙伴们共同努力,为中国培养面向下一代设备的精英人才进行基础框架的搭建。
大赛合影
大赛优秀作品一览
开发团队:
陈佳宁(自动化系),廖源(自动化系),孙懿琪(美术学院),赵思佳(影视动画系)
解决的实际问题:
作品通过基于HoloLens的混合现实场景,让游客通过扫描展品识别码,多角度观察展品全息细节,并且可以通过视频更详细的了解历史背景。同时,还可通过方向标识引导用户进行线路游览,根据在某项展品停留时间,后台分析游客兴趣点,从而优化未来的展品摆放以及路线设计。
开发团队:
许书畅(电机系),朱奕霖(自动化系),孙羽茜(美术学院),王丰(材料学院)
解决的实际问题:
该作品充分利用了混合现实以及HoloLens的若干技术特性,同时接入硬件外设-XOBX手柄,创造了全新的多人面对面实时对战场景,将真实空间变为游戏舞台。该作品尤其突出的是流畅稳定的应用体验。
开发团队:
蔡林烽(工程物理系),支良(美术学院)
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作品开发了一款多人协同的车辆设计解决方案。多名设计师可以同时佩戴HoloLens进行场景讨论:颜色调整,大小改变,模式切换等。该作品的UI设计简洁美观,手势交互体验优秀。
开发团队:
张博文(自动化系),朱榕平(自动化系),李郅纯(自动化系),李安南(自动化系)
解决的实际问题:
模拟火灾发生时,快速提供建筑三维模型,让消防人员迅速了解现场环境,同时通过HoloLens环境识别能力,对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高救援效率并且保障消防员的安全。虽然该作品受限于当前技术能力不能完美实现所有功能,但所描绘的场景在未来会带给社会巨大的价值。
开发团队:
宣程(美术学院),孟凡航(美术学院),王格平(美术学院)
解决的实际问题:
由于传统家装行业的二维平面图缺乏空间感,无法提供身临其境的效果,基于HoloLens,团队将家具的三维影像以1:1还原于真实空间中,并且引入手机做为操控设备降低手势学习成本,使得客户以非常熟悉的方式体验全息家居设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