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7年前的今天,出身黄埔军校的贵州“红色特工”牺牲,两封家书看他的初心

小千 动静贵州 2019-08-14

今天,是国际档案日!

今天,还是一位革命先烈牺牲的纪念日!

他是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之一

他是无名英雄

他是贵州人的骄傲

他就是——冷少农

87年前的今天(6月9日),年仅33岁的冷少农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87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英雄的档案,共同缅怀他的家国情怀。

【视频】隐蔽战线先驱冷少农

坚守初心 走上革命道路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1900年出生于贵州省瓮安县冷家堡一户清寒农家,青年时期就读于贵州省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到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一生。

冷少农

1925年,冷少农告别母亲妻儿,只身赴广州投身革命。他在途经贵阳时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儿此去的目的,完全尽忠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冷少农到达广州即投考黄埔军校,被安排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当时该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冷少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革命生涯。在黄埔军校期间,冷少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潜伏在何应钦身边,“一纸可抵百万兵”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冷少农随东路军部队北伐,转战数省。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冷少农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在国民党军中潜伏下来。

1930年10月,蒋介石准备调集10万余兵力,对以江西南部地区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摧毁中央苏区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少校秘书的冷少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军政部长何应钦处获得了这一秘密计划。沉着冷静的冷少农立即将这一“围剿”计划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中央苏区最高领导人的手里。

1930年11月5日,国民党军队开始推进。根据冷少农送来的情报和国民党军队部署的态势,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五天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此后,从1931年2月到1931年7月,蒋介石先后调集20万、30万人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和第三次“围剿”。 由于有了冷少农及时提供的情报,中央苏区红军都提前部署,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

1932年6月9日,冷少农因叛徒出卖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享年33岁。

 冷少农“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愿解大众痛苦贡献生命”的革命初心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贯穿了他的整个革命生涯,他通过两封家书,让自己的初心和情怀得以传承。

5000字家书述革命初心

1931年3月31日,冷少农写给母亲的信(部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藏

这样—张张泛着黄色的宣纸信笺,一共有14页,这是冷少农烈士在南京从事革命活动时写给母亲的信。一封家书,纸短情长,记录了烈士的心路历程,更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冷少农长孙接受动静记者采访

冷少农烈士的长孙冷启中,居住在贵州瓮安,昨天(6月8日),他接受了动静记者的采访,他告诉我们,他的爷爷自从25岁投身革命后,一直到33岁牺牲,之间从未回过家。冷启中说:“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奶奶,以为他在南京贪图荣华富贵,忘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于是写了一封长信骂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

身为共产党隐蔽战线革命先驱,冷少农送出的情报“一纸可抵百万兵”,但面对母亲“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指责,他只能怀着痛苦和感动交织的心情,给母亲写了这封5000字的长信,他希望母亲理解他,但为了保守潜伏秘密,信中他只能用一种至善大孝告诉母亲,自己绝非“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不孝儿”:“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

他牺牲12年后,母亲才知道

生前冷少农没能得到母亲的谅解,冷启中说,直到爷爷牺牲后12年,他的太奶奶才知道了这个噩耗,悲痛欲绝。但当得知冷少农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后,他的母亲不仅原谅了他还深深以他为骄傲。

他给儿子写下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冷启中的父亲冷德苍,是冷少农烈士唯一的儿子。冷少农离开家时,他才5个月大,之后再也没有父亲的陪伴。冷少农清醒地知道,身处龙潭虎穴,从事无比凶险的情报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生命,自己也许等不到孩子长大的那天。于是,他在1931年1月8日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和期盼。“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

此外,他在信中叮嘱儿子:“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这既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和发展的期望,更代表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动静观:看他的初心

透过烈士家书,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依稀看见行走匆匆的革命者的背影,真实感受到慈母盼儿早归的急切心情。这两封家书是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他们人生的价值天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力量。


资料来源:新华网 凤凰网  光明网 现代快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瓮安县广播电视台

撰文:小千

编辑:王婧

责编:飞宇

编审:王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