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阳华家阁楼里有个“倔老头”,62年来他究竟守着什么?

动静贵州 2019-08-15

电台街158号

老贵阳都熟悉的“华家阁楼”

1950年1月1号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声播报

从这里响起

时光荏苒

如今的旧址里

依然住着一位84岁的老广电人

从1957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贵州

到1997年退休

就是贵州人民广播电台

最早的一批专业播音员

——叶增溥


缘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叶增溥,原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播音名刘彬,1935年出生于北京,1957年适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招收播音员,叶增溥通过了考试,从此进入了广电行业。叶增溥回忆说,我们那一批大概有将近60个人,都是高中毕业或者刚刚考上大学,当时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到岗位上去发光发热,读大学出来还要四年,有招播音员这么好的机会就报名了。”

叶增溥

播音员培训结业后,这一批年轻人被分配到全国各个需要播音员的地方台,叶增溥就这样来到了贵州。当时分配的细节叶增溥还记得很清楚:“很简单,把一个信封递给你,这是你的档案,里边有买的车票,拿着就走了。我们思想都比较单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没什么想法,该去。”

这是叶增溥第一次来到南方,除了交通上的巨大差异,气候的不适应让他吃了不少苦头。“记忆犹新。”叶增溥说,“来了晴了一个星期以后,连续两个月的阴天下雨,这个冷从内心往外冷,哆哆嗦嗦走。吃饭都无所谓,那个时候电台的食堂已经很不错了,气候受不了。

就这样适应着、习惯着,62年过去了,如今叶增溥是名副其实的“老贵阳”了,叶增溥笑言,最遗憾的是没学会贵阳话,“当时不允许我们播音员学地方话,就这一点还是不够地道。”


奋斗——做人民的播音员

1962年叶增溥在播音

1957年到贵州,一直到1997年退休,叶增溥陪伴了贵州听众40年。

“当时条件很艰苦,不过苦中有乐。”叶增溥分享了几件当年播音的趣事,“我们这个地方是1949年接管的原来国民政府的贵州广播电台,留下的播音室在道路的旁边,隔音很差,每天街上瓦儿糕、热汤圆的叫卖声,全省都听得到。播着音还要打苍蝇,非常惊险,要快、准、狠,不能影响播音。”

当时电台每天早中晚播音三次,由于只有叶增溥一名男播音员,来到贵州五年,直到1962年他才第一次回京探亲。

我来的时候节目都已经比较正规了,新闻节目知识节目,更多的是文艺节目,我做过的节目实在数不过来。” 叶增溥说,当时的广播节目对人民群众开拓眼界、提升文化知识水平起到很大作用,除了转播中央台,我们自己也逐渐地培养记者队伍来采访我们贵州。当地老百姓,一打开收音机就可以听到最近哪里出了什么事儿。精神文化这方面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促使着全国更快地向前发展。


故事——放不下的电台历史

电台旧址华家阁楼

记者前来采访的时候,叶老师头一件事就是跟我们分享电台街的历史。

这片建筑华家阁楼是在民国13年(1924年)修建的,名为“大觉精舍”,是华家的私家佛堂,周围是一片空地,直到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迁到重庆,筹备在贵州和云南各建一个广播电台,到了贵州以后就选址华家阁楼办了电台。

陆陆续续这边就有一些个住户盖房子了,因为这里有广播电台就把这条街叫成电台街,一条街因电台而得名、并且电台旧址建筑还保存这么好的,据我所知全国都很少见。” 叶增溥介绍说,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原国民政府办的贵州广播电台,改名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一年之后改成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由于我们有地下党的同志在这里头保护那些器材,所以很多重要器材没被国民党给运走,很快1950年元月1号就恢复了播音了,从此贵州人民有了自己的人民电台。”

从此电台的播音内容和原来,大不一样。“原来国民政府办的电台主要面向南洋,为了接受国外华侨有关抗战的资助,有七种语言的节目,除了国语,剩下就是英语、马来语还有粤语、沪语、厦门、客家语,这些都不是普通北方方言老百姓能听得懂的。叶增溥说,“人民电台服务对象就是人民,除了国语每天还有地方话节目,用贵阳话,以及几种贵州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介绍我们贵州的国民经济的建设情况和中央新老解放区的政策,以及进行思想文化政治教育。”

华家阁楼是民国老建筑,经常有游客来参观,叶增溥时不时会充当义务讲解员。“那些解说员一来,我就站他旁边听一听。一方面也增加点我的知识,同时如果对电台这部分内容、整个的建筑有什么说得不对,我立刻就给他更正。” 叶增溥说,他非常希望在这个小院儿能办一个贵州广播电视博物馆,“我们播音每个月的差错率是万分之几,而当时中央台是百分之几,那时候不兴什么评比没这些个,纯粹是敬业。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我们1960年开始搞电视实验,应该保留这段历史,最要传承的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台。


初心——一个广电人的电台情缘

叶增溥在华家阁楼

1975年原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全部搬离电台街,叶增溥则搬进了原文艺部办公室,一直住到现在,可以说电台街陪伴了叶增溥62年。

“我们单位分了三次房我都没要,我向党发过誓,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头,跟群众说了我不要那些宿舍我就不要。”叶增溥坦言,“还因为我的广播情结,所以我也不愿意搬开这个地方。”

(图:叶增溥原办公室)

现在叶增溥每天出门,都会路过曾经办公的地方。“我就坐在这个窗户底下,十几年。”叶增溥说,他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给我的听众播音,传播应该传播的内容,第二件是带了一批学生,第三件就是做了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尽管已经退休,叶增溥现在还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课堂邀请他去上课也从不推脱。我当初怎么去参加的广播事业工作,怎么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现在退休20多年了,凡是遇到我力所能及的这些事情,我还继续要做。”


记者:卓越 范晨爽

视频编辑:范晨爽

编辑:刘浪

责编:小千

编审:王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