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安·贵州】每个人对美食的初期体验,都终身难忘,看吃货是如何养成的

动静贵州 2019-09-06

用声音陪您度过每晚的动静时光。

今天的《晚安·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播王媛媛,将和你一起分享邹宁的文章——《吃货养成记》

70后媒体人,先后供职于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担任财经记者。自称为“非专业吃货,小吃业余爱好者”,开设美食专栏“黯食记”,集结出版有《黯食记—贵州味道》(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

邹宁(笔名黯石)

王媛媛



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播。

吃货养成记

邹宁


每个人对于美食的初期体验,都是终身难忘的。对于成长在贵州的各种幼齿吃货来说,为一生美味依恋定下基调的,往往是脱离开清淡健康芙蓉蛋白菜汤类饮食开始的那段时间。辣椒的禁忌解除,有过无数次惊天动地辣到飙泪的历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来到一方辣椒滋养的繁茂境地。


有次碰到一位父亲带领女儿到一家够辣够劲的羊肉粉馆打食,一碗红汤羊肉粉上桌后,那位不过小学二三年级的羊角辫顺手抄起旁边的一钵油辣椒,扎扎实实地往自己碗里舀了两瓢。那父亲只顾自己扑食,正眼也没扫一下女儿的举动。一筷子下去,羊角辫没乱阵脚,反而眯眼红着小脸一通惬意的神态。这种吾家有吃货初长成的故事,每天都在贵阳的街头上演。



回想自己初涉辣坛,道路可谓崎岖不平受尽磨难。幼时挑食,不吃葱蒜折耳根和芫荽,不吃猪肝肚子腰子血旺,不吃蛋黄不吃姜,炖牛肉用的大料组合更是闻都闻不得,一旦鼻息扫到,做即将晕厥状……为此父母大费脑筋,联合采取了“甩石头”、“掺沙子”和“挖墙脚”等一套对付阶级敌人的斗争手段,与我周旋多年,终于将我拉入了不挑食、爱吃辣的阵营,让这个一开始还负隅顽抗的后进分子从此浸泡在享乐主义的红汤中不能自拔。


贵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校园门口,最受追捧的红色食品是辣萝卜干,负责贩售的老太太挥舞着像萝卜干一样的枯瘦双手,招呼孩子们把几毛零花钱乖乖上缴。萝卜干用盐和少许酱油腌制,再放许多辣椒搅拌均匀,放入衬着油纸袋的提篮,拎到小学校园门口寻找幼齿买主。老太太们用田字格折成的三角纸袋,透着鲜红的辣椒,手抓一片入口,冰凉爽脆又劲辣锁喉,往往吃到口里辣得眼泪横流也舍不得吐出,跺脚承受。炮制萝卜干的老太太在一旁笑得同样涕泪横流,到了临界点上一通惊天动地的咳嗽,几乎要背过气去。更有些老太太,甚至不给田字格袋子,一毛钱一片,让孩子背着手张口接,提篮前排了长长一队小儿,像是种痘。


能吃到萝卜干表明零用富足,吃完满脸都是红辣椒也懒得擦,直到脸被辣得生疼才依依不舍地掏出手绢来抹去,为了让人羡慕,往往擦脸的过程极度磨蹭,动作还极其夸张。



院里有位老爷爷平常酷爱钓鱼,钓回来的鱼儿他用青椒烩得天怒人怨,那味道翻墙揭瓦跑到周边人家厅堂,让院里一群老幼口腔分泌唾液旺盛。下雨天不出门,老爷爷会搬个凳子坐在院门前吃他的青椒鱼。这时我就毫不犹豫端着一碗大白饭在他面前晃悠,直到他实在看不下去打赏我些鱼肉鱼汤。拌着鱼汤的白饭和河鱼美味入口即引爆了舌头和口腔,裹着鲜嫩鱼肉香味又辣得钻心,一口下去憋得满脸通红,又恐他下次不给我,还要佯装辣椒耐受。几年过后,我对老爷爷烩制的青椒河鱼已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却在一天傍晚突然一头扎在门口的簸箕上死掉了。


他的家人从各地赶来把他抬到一块门板上吹吹打打悲悲切切好几天,我一开门就看到他蒙着白纸的头,做了一阵子噩梦。但胸中更为悲愤的,是与一种美味的离愁别恨。


正如台湾的焦桐先生所言,美食有时跟命运一样残酷,会不带任何征兆地消失无踪。


对于有些人来说,饮食是打开过去的闸门,有些吃食消失之时,记忆就加了一道锁,直到有一天类似的味觉冲击再次降临,才会重新翻阅那些回忆,吃得胃肠和脑海一起翻腾。

文章征集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文章被贵州“名嘴”读出来,不妨向我们投稿吧!

用稿要求:

  1. 稿件必须为本人原创,并注明作者信息。若因稿件著作权问题产生的一切法律纠纷,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2. 【动静贵州】有权筛选及修改稿件;

  3. 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3158363652@qq.com

编辑:李旎

责编:飞宇

编审:陈薇

新闻多一点:

【晚安·贵州】嗜辣如命的贵州人,都爱这个西南饮食界“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代表

【晚安·贵州】世间最具挫败感的事物之一,莫过于给遵义人介绍另外一种美味的羊肉粉

【晚安·贵州】在贵州,很难有人能抵御得了它的魅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