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爱情还甜的贵州名优小吃黄粑,听说晚上吃更香哦!

动静贵州 2020-06-06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动静贵州”

有一种贵州名优小吃,无论您是蒸、烤、煎、炸,它都能好吃得冒泡,它就是黄粑,又称黄糕粑。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

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

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

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软糯,深受吃货喜爱。其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其制作工艺已流传数百年,因各地环境不一、人群口味偏好等因素,黄粑制作者们就地取材,对原有的配方及工艺略作调整,从而使得各地黄粑同名而风味各异。


贵州遵义播州区南白赵家,家喻户晓的手工黄粑生产者。它们用心做好每一个黄粑,不断调配各类食材比例,新增或替换食材,成百上千次试验只为出炉的黄粑更加美味;采用楠竹笋壳为“衣”,千淘万洗,洗尽林间尘埃,留下笋壳芳香。


亲近自然,走进竹海小心拾起新掉落的楠竹笋壳;清澈泉水中千淘万洗,洗尽林间尘埃,留下笋壳芳香,只为每个黄粑都能穿上自然不失时尚、低调不失奢华的笋壳外衣。

搅拌混合均匀的食材经手工摔打成型,裹上洗净的楠竹笋壳放入甑子,足足蒸满16小时,黄豆、糯米等食材在这期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色由白变黄,味由生涩变得香甜,再加上笋壳释放出的楠竹芳香,变成了“本色出演”、“本味己出”、美味诱人的南白赵家黄糕粑。


刚出炉的黄粑金黄耀眼,香气四溢,软糯无比,勾起无数馋虫;为延长黄粑保质期,最大限度保留黄粑原味,田记黄粑采用真空封装,所以,亲买到的黄粑是冷却后的熟食,无需担心黄粑味道是否流失,只需分割切块后再加热即可食用。


南白赵家黄糕粑,煎、炸、蒸、烤、炒尽享美味。冷却后的黄粑再加热,待其冒泡后食用真是美味,软糯,吃了还想吃。

晚上饿了的时候,在锅里涂上一点猪油或菜油,再把切成片片的黄粑放在上面煎一下,发出滋滋的响声,散发出香味,咬上一口,觉得又甜又香还有点烫舌头,好吃到让人尖叫!




令人口舌生津的贵州黄糕粑,点击下图即可购买哦!



更多新闻


编辑:龙菊珍

责编:孔薇

编审:铁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