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纳雍:劳务就业扶贫何惧山高路远

动静贵州 2020-08-20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动静贵州”

纳雍属于我国52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也是贵州的劳务输出大县。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收入中,务工收入就占了70%以上。为此,纳雍县把劳务就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对内通过产业革命创造就业、大力开发兜底性公益岗位,对外积极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稳就业保收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面对疫情冲击,山高路远的纳雍县,是如何走好劳务就业扶贫之路的呢?一起跟随记者前往基层一线看看吧。
每周四都是纳雍县勺窝镇的赶场天,不过跟一般的农村赶集不同,这个集市不仅有菜卖,还有县里送来的劳务就业岗位可供选择。
“我们勺窝乡的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都可以过来看一下,只要大家想就业,想务工,我们都有岗位供大家选择。”在勺窝镇农贸市场对面,纳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迅正在拿着话筒卖力吆喝。
纳雍县的贫困劳动力超过12万人,其中近11万实现了就业脱贫。如何稳住已就业贫困户的岗位?实现“只要想就业,就能有岗位”的承诺,底气从何而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跟随勺窝镇组织委员张应江来到了勺窝镇勺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荣华家。
刚从广州回到家的王荣华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接到了村干部的来访。“今年这个疫情一严重,(我的)工资低了,然后要带媳妇孩子,现在没有什么积蓄。就打算在家里找份工作,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到我家来了。”王荣华略带惊讶地说。
受疫情影响,纳雍县已经有500多名王荣华这样的外出务工贫困户回了家,这对倚重就业扶贫的纳雍县来说,冲击不小。为此,贵州省专门规定,扶贫干部必须在72小时内掌握返乡贫困劳动力的动态。
张应江拿出“台账”,将王荣华的返乡信息和就业情况记录在册。针对王荣华的就业难题,张应江还积极联系了当地的桑蚕公司,当天下午,王荣华就接到了桑蚕公司的面试通知。
种桑养蚕,在纳雍完全是一门无中生有的产业。在农村产业革命带动下,去年,勺窝镇经过论证,流转三千多亩土地试种桑树。结果,这些原本种洋芋、苞谷的土地,种出桑叶喂蚕后,产出的高品质6A级蚕丝,供不应求。
在天然优势的基础上,纳雍县将桑蚕养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大力扶持当地企业。“党委政府对我们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地大。(去年)800多万的土地流转费,都是他们想办法给我们解决。今年我们已经又投入了13000多亩。”纳雍县瑞慧桑蚕养殖公司总经理邓瑞式说。
桑蚕产业不仅“托起”当地桑蚕养殖企业,还将产业惠及了百姓。勺窝镇周边的很多贫困户已经成为桑蚕饲养员,定期从公司领幼蚕回家,经过十几天喂养成茧后,再由公司保底回购。
最近刚通过第一批养殖获得一千多收入的龚定明又赶来领取第二批蚕种了。“我想这个月养5张,养5张的话赚得到5000多块钱,十天嘛。一个月你养了3批的话,就赚了一万四五,我觉得还是可以。”
贫困户有了岗位,如何帮他们稳住收入,又成了扶贫干部操心的事。
刚到凌晨,天还冒着大雨,张应江又带着技术人员赶往了桑蚕饲养员向菊家。“因为她家今天刚刚领了一批蚕来,所以我不太放心,带着技术人员给她来看一下,上一次她交去的蚕茧有一些次品。”张应江说。向菊在桑蚕养殖上还是个新手,张应江非常担心她上交的蚕茧又出现次品。向菊现在养的是四龄蚕,这个时间正是喂食桑叶的关键时刻,没想到老张一来还真发现了问题。
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桑蚕养殖户向菊:“看这个蚕现在是不是要吃东西了?还是要睡觉?因为我们不太懂。”
纳雍县瑞慧桑蚕养殖公司技术员卢凤高:“现在他就是晚上喂蚕的最佳时机。然后今天下雨,你要注意控温,然后它的长势才好,然后你看这个头仰起来就是要吃东西了。”
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桑蚕养殖户向菊:“我以为它们要睡觉。”
今年,在勺窝镇以及周边几个乡镇,桑蚕产业就业人数将扩大到3000多人,涉及桑树种植、桑蚕养殖、抽丝缫丝等多种岗位。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有了越来越多的新路子。
桑蚕养殖工作给向菊带来了稳定的生活收入。在未来的生活中,向菊始终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人不懒,不笨,靠自己的双手,也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
现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纳雍已经逐渐形成了红托竹荪、玛瑙红樱桃、红公鸡等为代表的三红特色产业。今年,纳雍县各个产业基地开发就业岗位12500个,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大于当地7957人的剩余贫困劳动力。在县城边的金蟾大山公司,红托竹荪菌棒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整个红托竹荪产业链,覆盖了五个乡镇58154名贫困户。
在纳雍金蟾大山生物科技公司菌棒厂工作的贫困户王元军向记者介绍,“我就刚刚来几天,(之前)我去浙江那边,因为疫情没有找到活我就赶回老家来了。在这里干活一个月有3000左右工资,将就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小孩。”
用产业调整促进就业的同时,纳雍县还大力开发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十大员”公益岗位,为有就业意愿、但年龄偏大自身就业条件相对较弱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兜底。在骔岭镇,新进筛选的40多名护路员即将上岗。
“还蛮高兴。以前可以打零工,现在年纪比较大,做其他累一点的工作,又做不了,这个轻松一点,工资低一点,能够增加一份收入也好呀。肯定要干好。”前来应聘公益岗位的贫困户卢凤辉面含笑意地说。
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住贫困群众收入,纳雍正紧紧抓住就业这个保民生的“牛鼻子”,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扫清障碍。
记者手记: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纳雍以高度组织化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特产业培育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强化产业支撑基础,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党委政府部门用心用情用力,一样的土地、一样的时节、一样的种地农民乡亲,种出了不一样的“景色”。

更多新闻


编辑:兰杰欣责编:飞宇编审:李铁流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