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说夜郎丨这座文庙没有修建状元门,但棂星门下,依旧光争日月

龙虎 动静贵州 2020-08-28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动静贵州”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2020年高考放榜,兴义一中黄阿想同学以694分获全省文科第一名。一中是笔者的母校,15年前,一中罗远航同学曾以719分获全省理科第一名,这次则是一中首获高考文科第一名殊荣,可喜可贺。翻开一中校史,最远追溯到兴义的第一座笔山书院,这种追溯导致乾隆时期的举人王赞武、王式武两兄弟都成了我们的校友,不禁惶惶然。其实兴义一中这个名字,始见1960年,时年7月23日,县政府下文,因增设第二中学,因此将兴义中学更名为一中。往前,兴义中学由“省立兴义中学(省中)”与“兴义县立中学(县中)”两所学校合并组成,时间是1950年。再往前,省中的前身是1940年在第四座笔山书院成立的县中,首任校长是省教育厅派往兴义履职的赤水人陈群镇。1944年,县中的初中部搬迁到兴义文庙,即今天一中校址,初中部的校长是毕业于贵州法政学校的兴义人罗心则。因此,如果要追溯历史,倒不妨追溯到文庙即止,毕竟一中校址即在文庙,再往前追,就扯远了。



文庙,也称孔庙,全称文宣王庙,得名唐玄宗李隆基奉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明清时期,为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文庙这种礼制性庙学合一的建筑达到鼎盛,兴义也不例外。清嘉庆末年,兴义知县陈达庄倡议修建文庙大成殿。道光六年(1826),知县张宗阳、乡人刘弼清增建宫墙、礼门、启圣宫、棂星门、大成门、学舍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这组有两百年历史的建筑因时代发展变迁,早已荡然无存,幸好在原址留下一座可供参照的棂星门,使笔者今天得以根据史料的碎片,在图纸上还原,并按图索骥,了解这组建筑背后的历史。


兴义文庙复原图


兴义文庙位于老城街,坐西朝东,依山而建。临街外墙即“万仞宫墙”,两侧有门,北侧为礼门,南侧叫义路,门冠之以“礼义”,即崇礼和行义,表示学生请求孔子之道,需遵循礼义的道德准则,才能进入殿堂。宫墙南侧,立下马碑一块,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表示古人对文化和教育的尊敬,彰显孔子功盖天地之威严。古代九尺为一仞,宫墙称“万仞”,语出孔子学生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非常人所及。兴义县志记载,万仞宫墙正中没有修建大门。有些文庙修建有大门,称状元门。平日常闭,只有当地人高中状元,才能打开。而兴义文庙连大门都没有修建,猜想撇开省钱这个因素,估计是对地方学子高中状元信心不足。


文庙第一进建有泮(pàn)池。古代诸侯之学称“泮宫”,学子入学称“入泮”,宫水半之,因称泮池。又因形似半月,也叫月池。有学者将文庙内泮池,象征孔子思想如海洋般深邃,便有美名“泮池学海”。泮池料石砌就,以青石为栏,池面建石拱桥,称泮桥,又称状元桥。平日用拦板石封闭,高中状元,才能开启通过。据兴义史料记载,桥面正中刻有一块云纹浮雕的青石,寓意“青云直上”。泮池后侧,为棂星门。“棂星”原称“灵星”,主农事。《后汉书》云:“高帝令天下立灵星祠”,意思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便命令各地修祠,祭祀灵星,灵星门楼似窗棂,后人渐称之为“棂星”。南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儒家学者认为祭孔便是祭天,便将棂星门移用圣庙。元末明初学者陶安《孔庙赋》云:“启棂星于黄道,栖列宿于朱阍”,戊戌六君子之林旭《正阳关孔子庙诗》云:“宫墙大署微堕剥,肃然蘸拜门棂星”,说明明清以来,棂星门已然是文庙的标配建筑。兴义文庙的棂星门为传统牌坊式,四柱三门,青石砌筑,通高5.13米,通面阔8.4米。正中额板楷书阴刻“棂星门”三字,遒劲有力。左右分刻文经、武纬,体现文武兼备的教育思想。


棂星门 (拍摄:胡云江)



穿过棂星门,登上石阶梯,仰视大成门,即进入文庙第二进院落。大成门也称戟门,即在门前立有戟一类的兵器。门前立戟,以示尊贵,也表示这里为全县主管教育和考试的官署。据史料记载,戟门面阔五间,明间和南北两次间均开有大门,主要当做门厅使用。两侧乡贤祠由学舍改建,亦面阔五间,穿斗式硬山顶。这种奉祀本地儒学贤达的建筑,属文庙地方特色。但具体祭祀哪些乡贤,史料并未记载。


第三进院落由大成殿、名宦祠、钟鼓楼围合组成,气势恢宏,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原来在一中读书时,就感觉这一段的石阶梯特别高,也特别陡,现在想来,应该是为彰显大成殿作为祭孔主殿的巍峨庄严之感。大成殿作为文庙修建的第一个建筑,按照惯例,殿内应该供奉孔子及其弟子颜回、子贡等哲人牌位。“大成”一词来源孟子的“孔子之谓集大成”,即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根据记载,大成殿面阔三间,二层重檐歇山顶。屋角起翘,屋脊饰葫芦宝顶,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南北两侧名宦祠,形制与乡贤祠相同,亦由学舍改建,为颂扬地方官员功德政绩事。钟楼、鼓楼分列侧后,上下两层阁,三重檐,雕梁画栋。两楼相互呼应,即所谓“暮鼓晨钟”。


庭院正中建天子台,每年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都要在此举行祭祀仪式,一般由县长主祭,地方名流、士绅及师生参加,届时“钟鼓齐响,笙歌共鸣”。天子台前石阶,原镶嵌一方五龙石雕,为保护这件珍贵的文物,兴义市文管所老所长李志恩将其搬运至刘氏庄园陈列馆收藏。石雕为正方形,边长1.1米,厚0.5米。高浮雕五龙,大龙含珠,四条小龙身形自然,藏身卷云,若隐若现。文庙第四进仅一栋建筑,为启圣宫,也是文庙海拔最高的建筑,面阔三间,歇山顶。根据记载,为供奉孔子父母及五世先祖牌位的地方。


五龙石雕 原镶嵌于文庙天子台前石阶,后运至刘氏庄园陈列馆保管。(拍摄:胡云江)



清道光年间,兴义府辖范围内就有府(安龙)、兴义、贞丰、安南、普安等好几个文庙,若论体量,兴义文庙并不算大,但选址和布局,却颇为严整。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宫自东到西,沿中轴逐层套合,纵深百余米。中轴两侧的乡贤祠、名宦祠和钟鼓楼,区划分明。四进院落,因地制宜,逐级提高,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肃穆、稳重壮观。历经沧桑变化的兴义文庙,原始建筑虽然仅存棂星门,但好在学校仍然秉承孔子思想的教育精髓,先后折桂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培养出一大批“文经武纬,博古通今”的栋梁之才。这座没有状元门的文庙,棂星门下,依旧光争日月。


更多新闻


撰文:龙虎编辑:王青责编:苏畅编审:苏姝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