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滴水滩瀑降事故救援者:不要高估自己,一定尊重自然!

动静贵州 2020-09-13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动静贵州”



8月23日,重庆一男一女两位探险者在贵州关岭县境内的滴水滩瀑布进行瀑降时发生意外。经过40多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在8月25日下午2点左右,经确认,两人都已遇难。

李明松,今年51岁,有着近30年的极限运动经历,是贵州知名的探险专家,也是参与此次滴水滩救援行动的主要成员之一。

8月26日下午,李明松结束救援工作从关岭回到贵阳的第二天,接受了动静记者的专访。


“瀑降”中的致命点:石击、窒息、失温


事发当晚,李明松在朋友圈看到了滴水滩瀑布有人出事的消息后,他和朋友决定赶赴现场提供专业救援支持。

据李明松介绍,“瀑降”通常被称为一种极限运动,是在悬崖处做一个定点,通过绳索沿瀑布进行下降的过程。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瀑降有专门的下降装备,包括绳子、安全带、下降器、防护眼镜和头盔,有些时候还需要上升器,这样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原路返回。与坡度、水流量以及高度都不是很大的溪降相比,瀑降的难度更高,危险性更大。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此次关岭瀑降遇难事件中的女探险者,在下降过程中遭遇了绳子缠绕在石头上的情况,无法动弹。他说,女探险者选择的下降器会在松手之后自动锁死,下降器一旦锁死很难打开,加上绳子被水流打湿,人在很大程度上会被锁在空中。

如果人被锁住悬在空中,不仅要面临强大水流冲击,最危险的还可能遭受水流中夹带的石块击打。李明松:“瀑降的时候,泥沙都不怕,怕的就是细石。因为落差大了以后,水带着石头冲下来的速度很大,所以瞬间可以砸到人的身上,就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李明松说,瀑降过程中水流雾气造成空气含量稀薄,容易使人窒息,而人在被水流长时间冲刷后也会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


李明松的“瀑降”


事实上,李明松是关岭滴水滩瀑布瀑降线路的开辟者之一。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2013年6月1日,在李明松的带领下,5名由贵州本土队员组成的探险队从滴水滩瀑布第一层出发,开始两天一夜的探险。6月3日,探险队到达滴水滩瀑布第三层。由于当时的水流量巨大,还有强风,虽然装备齐全,但作为队长的李明松还是叫停了瀑降行动。

同样是在滴水滩瀑布第三层,与7年前的情况不同的是,来自重庆的两名探险者选择了瀑降。而据李明松介绍,遇难的探险者进行瀑降时,滴水滩瀑布水流量较大,可能是出现打滑,被冲到了瀑布的主水道上。

李明松讲述着当时艰难的救援过程:“他们俩的绳子缠绕了,有一节绳子挂在了其中一个瀑布翘出来的一块石头上面,不管是下面怎么转,上面怎么提拉,他都没办法去解开的。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人降下来,同样进入瀑布,去把绳子解开。”

25日当天,经过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阳光救援队等多方讨论出救援方案后,李明松和另一位救援人员进行了“瀑降”,他们下降到两位遇难探险者被困住的区域,剪掉其绳索,将两人放到瀑布底端。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在救援现场,当看到两位遇难的探险者时,他内心十分难过。


“极限”的边界


据新华社2019年的报道,极限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短短几十年已发展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运动,受众基础逐年增加。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极限运动不仅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强调人们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刺激感、成就感和满足感。极限运动爱好者群体有多大?李明松表示,数量很难去评估。不过,无论是外国还是国内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都属于小众群体。

在大众的认知里,提到极限运动会想到攀岩、洞穴探险、蹦极、滑翔伞飞行、潜水、划艇、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等。那么,“极限”的边界在哪?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接触极限运动的人,李明松认为,“极限”实际上是自身身体对抗性的一个极限,而不是用“安全”或“危险”等维度去评价。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任何运动都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等级之分,不能说哪些运动是属于极限,哪些不属于。他认为,在每一项运动里,只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它都可以成为极限的运动项目。

李明松:“走路也有极限的,比如你要穿越一个无人区或者森林。长时间的穿越是需要体能和经验的,是有挑战性的。”


极限运动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这次的瀑降事故,还是今年5月张家界女翼装飞行者遇难事故,极限运动总是带着“致命”的阴影走进公众的视野。不禁有人会疑惑,极限运动爱好者难道都不惧生死吗?

“人都会怕死,我们更怕,因为我们知道生命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呢,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装备,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也不要过高地评估自己的技术。” 面对动静记者的提问,李明松这样回答。

那么,极限运动意味什么?

“我们是在换一种方式去观光,并不是我要去挑战什么,只是我们观光的方式不同。”

采访中,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爱好者们选择这种方式,不过是换另一种方式看风景。他说,比如普通游客看瀑布的方式是站在远处观望、拍照留念,而探险者会选择瀑降的方式,就是在瀑布中看瀑布,与瀑布进行亲密接触。

社会上也会有批评的声音,如何面对“极限运动就是作死”“给社会造成麻烦”等质疑? 李明松告诉动静记者,什么样的声音都会有,最关键是自己选择怎么做。他说任何运动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而不仅仅只是极限运动。但不管是做什么运动,如果挑战者对自己的评估过高,非要去硬闯、征服,就是有危险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应该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明松:“因为大自然你是征服不了的。大自然能让你在这里玩是对你的恩赐。有些时候你做不到,你就要赶紧撤退,就不要继续往前,要知道够了,就收。”


面临“生死瞬间”后的选择


1986年,李明松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文艺兵。5年后,他从部队退伍。“一个人能有多少个五年?”退伍后,李明松产生了“玩遍全世界”的想法。在之后近30年极限运动生涯里,李明松也面临过不少“生死瞬间”。

2015年,在一次动力伞飞行过程中,由于发动机推力过大,绳子在空中拧在一起,导致整个重心改变,李明松采取紧急措施后,动力伞带着他撞到了一栋10米高的建筑物上。考虑到安全带已经解开,仅凭双手抓住动力伞根本支撑不了多久,最终李明松选择在距离地面高6、7米的地方,松手跳下,导致身体摔伤。

尽管遭遇生死瞬间,但李明松并没有放弃这项爱好,在他看来,通常极限运动的准备会更加严苛,一旦出事故,都是意料之外。李明松:“并不是说出了事故以后,大家就要去拒绝它,把这个项目封起来。事故是要告诉我们怎样去改善、完善,让它更安全。”


李明松:“不要高估自己,一定要尊重自然”


事实上,很多极限运动爱好者常常面临如何平衡“对极限运动的爱好”与“亲朋好友反对”等问题。

近30年来,李明松无数次挑战高难度的极限运动。他告诉动静记者,他的家人只给了他一句话,就是:“你想玩什么东西,如果你喜欢,就去好好地把它学好。” 李明松说,如果想要家人放心,就需要让自己更专业,这样才会更安全,不要把自己评判得太高,也不要听别人的吹捧,量力而行。

李明松:“如果一定要我说两句建议,那就是,不要高估自己,一定要尊重自然。”


更多新闻



记者:刘志 王侵花 邵小芮 余苏阳

视频拍摄:邵小芮 余苏阳

编辑:谭笑

责编:苏畅

编审:铁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