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牵挂的贵州丨5年多了,乡亲们的笑,让花更繁、叶更茂!

卓越 石垚 动静贵州 2021-02-27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动静贵州”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花茂村视察时曾对当地的老乡们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5年多时间过去了,花茂村有没有新变化?乡亲们的笑容是多了还是少了?动静记者再次来到了花茂村。


在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有一个面积为9.8平方公里的村子,叫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曾经的荒茅田,现在的花繁叶茂,这里的故事说不完,这里的真情道不尽。


花茂村


归来的年轻人


临近春节,总是农村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一大早,位于花茂村白泥组的党群之家广场就迎来了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年轻人,志愿者李明钢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今天他们出来给白泥网格送春联,为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做好宣传,让老百姓过个平安的春节。


花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为乡亲们制作春联


他们,都是花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大多是村里青年,也有一些村干部。文明实践站成立一年多,就已经有了600多名成员。



该站负责人、村党总支副书记杨丹说:“这两年随着花茂的发展,劳动力基本返乡。3000多个劳动力,在外面的也就三四百人,年轻人回来后,整个村的活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很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志愿服务队。”


2015年,农旅一体化发展初具雏形的花茂村,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在这里找到乡愁”,成为了花茂村最响亮的文旅品牌。源源不断的游客,欣欣向荣的前景,让村里许多年轻人看到了发展机会,杨清华就是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


杨清华


记者见到杨清华的时候,他正在智能温控大棚里忙着进行土地改良。一进大棚,我们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这就是糟液,酒厂拉来的。”杨清华指着泥土中深色的痕迹说,“可以把病虫全部杀死,增加土地的肥沃,不产生污染,大棚自动遮阳、自动送风、自动喷灌,上面的绳索就是把西红柿吊起来,称为吊蔓技术,我们去年的西红柿亩产达到了一万五千斤”。 


智能温控大棚可以自动遮阳、自动送风、自动喷灌,这一季即将收成的芹菜预计一亩产值2万元


习总书记对农村建设的关心,让杨清华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当时就毅然地选择回家创业。2016年回来之后,我自己承包了一百多亩土地种上了花椒,空闲时间在绿动九丰蔬菜基地务工,今年花椒挂果了,预计纯收入应该在20万左右”,杨清华笑着说。


产业兴旺的农村,为年轻人创造了机会,而青壮年的回归,也为乡村注入了活力。村里人都说,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增收能力越来越强,发展起来的“稻+”产业和2000多亩蔬菜基地,平均亩产达到3万元。


蜕变的精气神


现代高效农业不仅直接带动就业,也成为花茂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农业观光、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交织的特色旅游让花茂村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寨”等称号,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1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而去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花繁叶茂》又再一次扩大了花茂村的知名度。
该剧的群演之一、花茂村村民牟明玉告诉记者:“我都去当群众演员了,第一集就有我们在里面,电视剧一播出,来的人就多了,所以我们要把形象维护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花茂村通过网格化治理,构建起乡村治理的基础,也推动着乡风文明。
肖富是红岗组的网格长 ,他对村里人的变化深有感触,“当网格长最开始和扶贫干部搞产业,现在要带领网格搞环境、搞卫生、搞素质。厕所和厨房都改造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都集中处理,群众都有很大的改变,原来只要吃得饱,现在还要环境好”。


万召琴(左)和女儿


村民万召琴带着骄傲的神情地告诉记者:“我们村干净得很,每天要打扫两道。”



2020年,花茂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并入选100个“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范本。如今,在花茂村的各个广场上,时常能看到村民自发组成的腰鼓队在火热地排练,孩子们在标准的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富裕文明的生活让大家伙有了更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农村的新生活



母光枚是村子里腰鼓队的主力队员,每天几乎都来跳上两小时。回乡创业四年,现在她创办种养殖合作社每年收益十多万元。一有闲暇,她就把村里的生活拍成小视频发到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粉丝”。
拍什么呢?母光枚说她什么都拍——跳舞、炒菜、做海(辣)椒……有什么高兴的事情都发一下。“很多人点赞,流量都是1万多。在外面工作的老乡都说好想吃啊,好想回家呀”。



今年,母光枚还翻新了院子,移栽了一棵迎客松,为即将开业的农家乐做准备。“我都把城里的房子卖了,住在村里面不比城里差,想买什么东西手机上买两三天就到了。发展我自己的产业、爱好,还可以在爸爸妈妈身边,很幸福”。说起现在,母光枚颇有期待。
 “鸟语催人醒,蛙鸣伴梦乡。小河绕田野,青山披盛装。虽不比蓬莱,仍可算一方。”花茂人把新生活写进了诗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
农村的新生活,还有什么样子呢?他们有话说:



村民王亮均:安上了自来水、安上了天然气。人人都交上了医保,大病也不怕。
村民冯永成:现在脱贫了,一年有3、4万的收入,以后的生活会更美好。
村民周正强:我们要对得起总书记的嘱托,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为自己未来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采访最后,遵义市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这样说:“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下一步要特别注重抓好我们的精神文明,把乡愁作为文化来打造,和苟坝村联体发展我们的长征文化,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村民有幸福感、获得感,笑容更加灿烂。”


更多内容请关注动静贵州视频号↓↓↓

更多新闻




记者:卓越 石垚 尹修啟(实习生) 通讯员 李宁 缪剑锋编辑:苏丹责编:小千编审:陈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