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提升自我,少瞎混“圈子”

2017-05-22 松鼠 如是书店



人 / 生 / 如 / 是

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罗曼·罗兰



前阵子,武术圈发生了一次小地震:一个叫徐晓冬的现代搏击选手因为对“传统武学”的威力不信服,因而向“太极宗师”魏雷下了战书,结果在擂台上仅用13秒就将对方KO。


这是江湖中的一件大事。论影响力,跟张无忌独战六派高手,虚竹打赢了星宿老仙,令狐冲出任恒山掌门,差不多是一个级别的。


但是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忽然就神转折了——中国武术协会发表声明称,徐晓冬、魏雷“约架”行为有违武德,涉嫌违法,对此应坚决反对。


没过几天,徐晓冬的微博被封,武馆也被勒令整顿。最后,终于落泪道歉:我无比崇敬太极拳。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它比《倚天屠龙记》里张真人画的圈子还厉害。


张无忌用太极剑的圈子斩断东方白的手臂,而现实中的圈子,则以环环相扣的权力链,绞杀一切试图抗衡它,否定它的力量。




01


前几日,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它的题目叫《这帮流氓美术家,我就是看不惯!》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吴冠中老先生。


“你可以调查一下,所有的美术家对美协、画院是什么印象?他们起的作用在哪里?他们为艺术的服务体现在哪里?他们的活动就是搞展览、大赛、评奖。大学扩招成了他们来钱的机会。我每天家里收到的杂志,都是些乱七八糟宣传自己的,这样搞就跟妓院一样了,出钱就给你办。”


吴冠中一语道破的,不只是美术圈,把美协换成书协,艺协,作协,同样适用。它们就像一座巨大的城堡,捍卫着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面子。


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形成了一种“面子文化”。只要面子足够光鲜,谁管里子是不是已经腐朽发霉。


而坏人体面的事,往往比杀人还要命,动一发而牵全身,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了一群人,个个都要跳出来拼命的。


圈子和面子,往往紧密相连。要保全面子,就得先保卫圈子。




02


曾经在一次中法电影文化交流会上,听到过如下的对话。


主持人:“XX老师,您是非常有名望的诗人,请问您对诗性电影有什么见解呀?”


嘉宾(本地作协成员,六零后):“……我八十年代看过一部《人鬼情未了》,那可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啊!”


接下来的场面你们肯定都能想得到——蜜汁尴尬。


事后我问组织方,为什么要请这些嘉宾来?这不是存心在国际友人面前出丑吗?


负责人无奈地回答:因为他们掌握着本地文化圈的话语权啊。不请他们还能请谁?


这些人的辉煌时期,是八九十年代。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吃着老本,毫无进取心。


不过没关系,他们已经在这个圈子里建立了威信和声望,然后要做的,只是不停地参加各种会议,出席各种活动就可以了。


跟这些人交谈,你只能不停地吹捧他们,一旦扯到专业的话题,他们就答非所问,或者根本不接你的话茬——倒也不是存心为难,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03


可怕的不是圈子,而是圈子的固化。


很多纯文学刊物,都是由这些只看过《人鬼情未了》的诗人们主编的。很多充满活力的新人作者,会被毫无理由地摒弃在外。


有一位八零后的青年作家,近年来出了一些书,颇受出版界的好评。但是,他所在的城市,却不批准他进入本地作协。


因为作协的很多老成员不喜欢他的风格,不希望他进入这个圈子。


道理很简单,一个有能力的异类,很容易就能证明整个圈子的荒谬和无知,所以,对圈子内的人而言,一定要保持画风高度一致。如果画风不一致的新人出现,马上就会遭到庸人的集体排斥。


闯入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圈子同化,要么被圈子踢出去。


王小波曾经说过:听说有一个文学圈,但我不知道在哪里。


所以,尽管那么多人甘做“王小波门下走狗”,北师大的《中国新文学史》中,却对他只字未提。




04


如是君有个好朋友,是有名的手工达人,也是某个民间手工艺协会的成员。但是就在前几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声明自愿退出这个协会。


姑娘说:我加入协会半年了,除了盛大的开幕式和响亮的口号,几乎没看到这个组织举办过什么有利于手工艺发展的活动,倒是群里的饭局约得很是频繁。


最近他们催我交会费,一年八十。这点钱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我交了这八十块钱,究竟是给谁的呢?他们会用这八十块钱干什么呢?总不至于就是组织吃饭吧?


最搞笑的是,当她联系协会的某个负责人,表示要退出的时候,对方极力挽留,并且承诺,我们接下来就要评选市级手工艺大师了。


姑娘默默问了一句:这个头衔有行政级别么?有国家认证么?


估计是这个问题太过尖锐,对方不理她了。


姑娘说,如果所谓的圈子就是你侬我侬,互相吹捧,那么还不如早点退出,至少能省略掉无用社交的时间,专心做自己的手工。




05


很多人热衷于混圈子,除了追名逐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掩饰自己的平庸无能。


只有跟一群相似的人在一起,才会有一种“我很强大”的错觉。一个人自恋或许很可笑,但是一群人自恋,就很可怕了。


集体主义带给人们安全感,同时也抹杀了本应脱颖而出的优秀者。


前段时间有本很火的书叫《巨婴国》,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人,没有成熟而个性化的自我,却总觉得自己有资格教别人怎么做,而他们教导的内容,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这种教导别人的资格感就来自,我是集体的代言人。”


英国博物学家赫骨黎说过一句话: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那些真正伟大的成功者们,极少有混圈子出身的,大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上位。


就算你没有向圈子挑战的勇气,至少,可以做到不要盲从。


正如伊壁鸠鲁而言: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


本文插画作者/Ryo Takemas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