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一本书,让你潸然泪下?

2017-05-23 安迪 如是书店



如是君有个表妹,将近170cm的她,一头干练短发,跆拳道黑带,脾气略暴、嗓门略高,而且十分要强、固执,活脱脱的“女汉子”。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姑娘,读书的时候,经常偷偷抹泪。


小时候读三毛的书,被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情窦初开时读《挪威的森林》,直子死后渡边的悲伤又让她稀里哗啦;去年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她重读《我们仨》,又哭成泪人。



这种感觉,只有爱读书的人才会懂。


如是君也有读书读到哭的经历。第一本把我读哭的书,是这本:



不好意思拿错书了,是这本:



整本书读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情节惹得如是君鼻子发酸。


尤其是最后的片段,女主田晓霞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男主孙少平看到新闻时,那震惊、痛苦、抽搐、绝望的样子,一下子揪疼了我的心:


牺牲?我的晓霞……


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


他疯狂地越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他奔出了矿区。


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东面驶来的一辆运煤车在风雨中喷吐着白雾,车头如小山一般急速奔涌而过——他几乎和汽笛的喧呜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


孙少平伏在泥水中,绝望地呻吟着。大雨在头顶哗哗浇泼,满天黑色的云朵,潮水般向北涌去。铁道那面的黑水河,发出呜咽似的声响。远处,矸石山那里,矸石噼噼啪啪在向深沟中滚落。滚落!


整个大地都在向深渊滚落……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当孙少平满身泥浆返回宿舍,那神态已经完全象一个疯子或纯粹的白痴。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没敢问他个长短。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确实看哭了不少人。


潘石屹曾经说过,《平凡的世界》他看了七遍,每当人生低潮的时候,他都会拿来读一读,哭一场,擦干泪,再奋力前行。


或许在潘石屹看来,书中角色的一些经历,与他记忆中的生活无限贴近。


“陕北农民”潘石屹


青春期的懵懂岁月,我们手捧着一本本酸酸甜甜的青春小说,被书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感动落泪。


年龄再大一些,我们开始读三毛,读贾平凹,读钱钟书,读北岛,读王小波。撩拨我们泪腺的,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我们在读书时,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角色,我们和书中人一样,住在同一片土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喜怒哀乐都和自己有了串联。


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挚友,同学,仇人,会让我们感动、快乐、悲伤、愤怒。


书中的人或事,也让我们想起了自己。


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内心情感,让我们找到了某种共鸣,产生了深深的代入感。

初中时,如是君读朱自清的《背影》并没有什么感受,觉得无非是一篇普普通通的课文而已。


后来长大了,踏入社会了,变得成熟健壮,而父亲却偷偷老了:头发变得花白稀疏,身体的毛病也多了起来。


这时回头再捧起《朱自清散文集》,读到《背影》时,瞬间就有了泪崩的感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知乎上有人问过:是哪些书让你读着读着就哭了?


许多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周国平的《妞妞》,现在基本不敢看第二遍。”


“《追风筝的人》。年纪小时,不明白里面深埋的悔恨和悲伤,但眼泪还是忍不住一直往下掉。”


“柴静的《看见》,这是唯一一本看哭我的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三国演义》吧。关羽败走麦城的那一段,还有诸葛亮逝世的时候。”


 “《亮剑》里没被拍成电视剧的那部分吧。李云龙最后在批斗会上拒绝低头,也不愿意逃走,二是选择在家里穿着当时授勋时的礼服,用楚云飞赠的手枪自杀。妻子田雨闻讯,也追随丈夫而去。”


“《活着》。”



或许让你流泪的书有千千万万本,但是让你流泪的原因大抵只有那么几个。


我们读书会流泪,写这些书的人读书时,也会流泪。


三毛是贾平凹的忠实读者。在台湾的时候,她看了贾平凹的《天狗》和《浮躁》,反反复复二十多遍,每个标点符号都会去研究、而且每次看完,她都要流泪,以至于“眼睛都要看瞎了”。



三毛说,贾平凹的作品很深沉,读后让人内心生欢喜,但是没有“功力”的人看贾平凹的书,会“看走样”,因此少有人能和三毛聊读书心得,这又让她感到十分苦闷。


“感谢您的这枝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


在她眼里,贾平凹是当代最好的作家。


贾平凹与三毛


林语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学”著称于世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居然也是一个爱流泪的人。


有一回,林语堂先生为女儿讲唐诗,当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动情地哭了,哭得涕泪横流,竟然将书都打湿了。


读《红楼梦》时,林语堂也经常泪如雨下。《红楼梦》是林语堂常读常新的一部书,他写得许多散文和随笔(如《中国人的家族理想》《论泥做的男人》《家庭和婚姻》等等),都和《红楼梦》有关。


爱流泪的林语堂


写《京华烟云》时,林语堂也哭过两次。


女儿林太乙每次放学回家,大衣都来不及脱就冲进书房,去看林语堂当天写的东西。一次,林太乙没敲门便冲进书房,发现父亲热泪盈眶,问道:“爸,你怎么啦?”林语堂回答:


“我在写一段非常伤心的故事。”这天他写的是红玉之死。林太乙心有不忍,而林语堂却取出手帕擦擦眼睛,笑着说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



读书让我们成为一个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也让我们变得更有温度。


一本认真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我们的性格、气质甚至灵魂中了,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那,有没有哪些书,曾让你潸然泪下过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