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以没钱没颜没文化,但你不能没教养

2017-05-26 松鼠 如是书店



人 / 生 / 如 / 是

教养决定一切。

——马克·吐温




01


这两天,有段视频特别火。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某高铁。它的主角,是一位大爷。


这位大爷在高铁上嗑瓜子,被保洁员劝阻后,当场起身,愤然将手中的瓜子撒向整个车厢。


如是君想说,这位大爷,你当自己是革命的播种机吗?


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这么没教养。


不晓得这个大爷是否知道自己的脸已经刷屏了,如果他知道的话,搞不好还会很委屈:不就是撒了一地瓜子吗?你们凭什么对我这么不友好?


以一桩偶发事件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当然是有待商榷的。但是,你在别人眼里留下的印象,往往就取决于这个偶发的瞬间。


教养决定一切。这是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中写下的名句。


为什么达西先生会对伊丽莎白有偏见?还不是因为班内特太太在乡间舞会上表现出的粗俗无礼?为什么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还不是因为偶然间听到了这位壕气单身汉对她的傲慢评价?


你在公共场合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他人对你的恶劣印象。而且很有可能以“XX就是这样的人”的传言,飞往更多的地方。就像是大爷撒了一车厢的瓜子一样,彻底清扫的话,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而那一刻的粗鲁行为,则永久地留在了公众的视线里。




02


你最讨厌什么样的人?


答案有很多种:总迟到的人,任性插队的人,随地扔垃圾的人,道上乱别车的人,借钱不还的人,偷窥他人隐私的人,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人,总是自我为中心的人……


这些人的面貌很模糊,但是如果要贴标签的话,只能总结成四个字:缺乏教养。


电影院是个考验人教养的地方。


在一片乌漆嘛黑的空间里,仿佛做什么都不会被发现。所以,就有了很多奇葩的行为。


比如把气味强烈的食物带进影院;比如旁若无人地大声接电话;比如一脸嘚瑟地向同伴剧透;比如交头接耳评论剧情;比如低头玩手机完全不管屏幕太亮影响他人;比如跷着腿不停抖动以致于多次踢到前排椅背……


最可怕的是:有时候还会碰上脱鞋晾脚的人!那味道不要太酸爽……借用巩汉林老师的台词:这不是你家炕头哎!


社会公共道德所反映的,是公共场所中人们不带阶级性身份性色彩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全体成员在公共场所中共同的行为规范。悲哀的是,很多人都把公共场合,当成了自家炕头。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罔顾公共道德,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而且往往还觉得,这才叫活出自我,活出本色。


拜托,谁要看这么丑的自我和本色啊。别人只看见了你缺乏教养的样子好吗。




03


巴西世界杯的时候,媒体们曾经争相报道过一件事。那就是:比赛散场后,观众们纷纷退场,有些日本球迷们留在观众席上,把自己周边的垃圾收拾起来带走。


“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生活准则。就算你再不喜欢这个国家,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平均国民素质,真的挺高。


现在很多旅游景点,乱扔垃圾的情景已经成了常态。


如是君有次在西湖坐游船,眼看着同船的一个男人,随手将喝完的饮料瓶丢进了湖里,还洋洋得意地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打捞船说:看见了没有?反正一会他们就捞走啦。我跟你讲,这些人啊,每天捡我们丢的瓶子卖,都能发笔小财……


乱扔垃圾,没教养。给别人添麻烦,没教养。居高临下地评论他人,更加没教养。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自以为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在朋友圈里,这种人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你发吃火锅的照片,他在底下评论:活该你那么胖。


你发运动健身的照片,他在底下评论:能坚持三天就不错了。


你发自己的新车照片,他在底下评论:十万以内的国产车,嘚瑟什么呀。


就连你发段读书心得,他都要在底下评论:XX写的东西你也看?浅薄。


最后,你只能默默地拉黑了他。


跟没教养的人在一起,除了给自己添堵,没有任何意义。




04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定律,也叫短板效应。而很多人的短板,输在了教养上。


一个在外企做HR的朋友说,前几天公司招设计师,在众多简历中,某个应聘者的简历特别突出。不管是学历还是工作经验,以及随附的作品,全都无可挑剔。


我问:这么优秀的人才,你们一定直接录用了吧?


朋友摇摇头说:没有。


问题出在面试的时候。朋友问那位应聘者:你为什么要离开上一家公司呢?


对方立马激动起来,开始抖露自己前单位的种种阴暗内幕。老板是傻逼,搞了很多违反人性的制度;同事全是废柴,没一个能创造价值;客户都是奇葩,设计稿改了十遍还不满意……种种控诉归纳成一句:公司所有人都是混日子的,只有他一个人勤奋努力却不被重视。所以,他愤怒地跳槽了。


朋友最终放弃了这位怀才不遇的应聘者,尽管从能力方面判断,他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人。而他的面试表现,则成了那块决定性的短板。


“如果录用了这个人,有朝一日辞职了,大概我们也都都会成为他嘴里的傻逼,废柴,奇葩吧。”朋友最后这样总结。


把所有的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也是极其缺乏风度的行为。在面试的时候大骂自己的前公司前老板前同事,除了让面试官觉得你情商低之外,更可能附赠四个字:缺乏教养。




05


比没教养的成年人更可怕的,是没教养的熊孩子。无论TA们做出了多么过火的行为,无论他们的恶劣举动令身边的人有多么不爽,都会被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你跟个孩子计较啥?


这道万用的护身符,来自于熊孩子的家长们,来自于一切盲目的宠溺。慈母多败儿,以爱为名的纵容,才是最可怕的毁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权力的游戏》中,被瑟太后惯得无法无天的乔佛里小国王。


当然,现实中的王室,是截然不同的画风。


5月20日,英国凯特王妃的妹妹大婚,乔治小王子友情出席,给姨妈当花童。当新娘子穿着婚纱走出礼堂时,小王子觉得挺有意思,就跳到了洁白的婚纱上,欢乐地踩了一脚。


这个时候,孩子他妈做了什么呢?是一笑而过,还是严肃批评?


很明显,凯特王妃选择了后者。她迅速把小乔治拎到了一边,狠狠教训了一顿。最后……小王子被妈妈骂哭了。从照片上来看,未来的乔治七世的内心,大概是崩溃的。


训完以后,王妃来了一记摸头杀,小王子虽然仍旧嘟着嘴,但是显然已经平静了一些。完成了花童的任务之后,他的心情似乎已经彻底平复了。


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直接映射着一个家庭的教养。小盆友犯了错,家长要做的不是回护,而是必须第一时间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平民还是王室的教育,这都是极其重要的一课。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贵族气质,所有的良好教养,都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06


美国著名旅行作家凯鲁亚克曾经说过:教养是一种不用说出来的美好。


这种美好,其实很简单。将它分解成很多个生活的细节,你会发现,全部都做到,并不很难。


聊天的时候不要自顾自地滔滔不绝,留点话题给别人谈。


唱K的时候不要抓着话筒不放,留点机会给别人表现。


聚餐的时候不要只点自己爱吃的菜,请尊重别人的口味。


回朋友圈的时候不要只会酸溜溜地开嘲讽,适当的赞美会让你的人缘更好。


看电影的时候保持安静,排长队的时候不要插号,公共场合打喷嚏记得捂一下嘴,停车的时候自觉留下联系电话。


还记得《三个火枪手》里那句经典台词吗?One for all,all for one.


世界那么大,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路都会很长。而良好的教养,就是最便利的通行证。


本文插画作者/Lieke van der Vor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