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青春是你我的《芳华》——记冯小刚电影《芳华》的台前幕后
一揽《芳华》无余,共创文传佳话。上周,小编为大家报道了我院教师参演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将于9月30日上映的消息,报道刊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多家媒体转载。
今天,小编将为您带来了解关于杨雅婷的故事,以及关于影片《芳华》的台前幕后片段,一起去走进那个文工团的年代,探索那电影背后的人生寓意。
“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芳华”意味着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这是冯小刚对《芳华》的定义。冯小刚说:“我年轻的时候在部队,队友都是十六七岁身怀绝技的文艺兵,小提琴、长笛、大提琴都有着较高水平,我想搬上银幕给现在的年轻人看。那是我们的青春。”28岁,正值花季。杨雅婷也将自己人生中最美芳华的3个月献给了电影《芳华》的拍摄。
杨雅婷(图片右上角)在片中饰演的是文工团乐队里的单簧管演员,为了让影片达到更佳的拍摄效果,在开拍前一个月,文工团演出队的几十名演员们被安排住在一起、一同训练,培养演出队的默契度、练习影片中的十四首曲目。“这些曲子要求演奏乐队的演员能够熟练地吹出来。为了拍摄效果能更佳,融入70年代的感觉,我们都是采用特殊的纸质和钢笔蘸着墨水一笔一划地把五线谱抄出来。”杨雅婷如是说。
开机仪式在海口冯小刚影社举行。开拍后的三个月,剧组先后到了云南香格里拉、德清的卡瓦博格峰、蒙自(中越边境)等地取景拍摄。日常训练、舞蹈和乐曲编排是演出队员们的日常生活。剧组里40多个演员,10多位有过当兵经历,相较于没有当过兵的演员,杨雅婷显得对军营中的生活更易熟悉和适应。影片中,冯小刚导演并亲身示范要求对位的演员必须会对应的乐器、而非逢场作戏。有一次,杨雅婷被安排场面调度拍摄需要喝水的镜头,为这一个镜头,杨雅婷喝水了五、六天。冯小刚导演对演员和影片的要求之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三个月的剧组拍摄给杨雅婷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走过了一些地方,增长了许多见识。在剧组里中的舞蹈团、乐队觉得非常开心。电影究竟是怎样来拍摄的,以及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获益。虽然有时候很累,但都很有意义。”杨雅婷坦言。
给表演学生的建议:真实、入戏与情感是演戏的三要素
对于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杨雅婷说,有三点建议。
演戏最重要是真实、每一遍都要带入感情,带动其他演员的情绪。《芈月传》中张仪的扮演者、老戏骨赵立新老师(图右一)在拍摄《芳华》片中文工团解散这场戏的时候,对着白布说了不止十次的台词,每一次都能迅速进入情境,并很快带动其他演员入戏。
那场戏结束后,赵老师还一直沉浸其中,因为太过投入,而止不住放声大哭。
第二点是入戏,在戏中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你就是那个人,那个角色就是你自己。
第三点是情感,投入真的感情演戏才会被认同。要先入戏才会有情感的带入,剧情才会更加真实。把角色吃透,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爱自己的角色。作为演员,重要的是你要容易进入角色,演戏也是源于生活。
杨雅婷:从恨之入骨到依依不舍,我习惯了叠“豆腐块”被子
谈到文工团的两年军旅生活,杨雅婷说,当兵的经历比拍电影更加的难忘。“刚进部队时,对团队意识比较薄弱,到后来慢慢的有了团队意识。”
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人感冒,全班吃药。一人出错,全队受罚。”集体意识就这样在一次次集体例会和团体演出中不断增强。
在军队的两年,杨雅婷养成了每天早晨6点自然醒、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的习惯,这个习惯也伴随她走进了现在的生活。“刚到军营里时,每天整理内务、叠豆腐块的军被,我们是恨之入骨的,所有人都扬言,复员后,要把军被、军杯、军枕全部扔掉。”
但真到两年后离开军营,复员后,用过的被子和枕头杨雅婷都舍不得扔掉。每每看见军杯、军被,内心的军营情结会油然而升,脑海里满是文工团的回忆。9月,看到2017级新生军训,杨雅婷非常感慨。学生们的军训会让她不时想到自己的战友,仿佛战友仍在身边。两年军旅生活,是杨雅婷人生中的重要一程。
富锦:少年男女眼中的“米老鼠”女神严歌苓
对于六十年代生人的制片人、四川文化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富锦教授,文工团是少年时期的别样回忆。上世纪70年代,富锦曾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儿时,部队大院里长大的他,因为学习单簧管,曾一睹严歌苓的芳容。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全国全军部队文工团都在学“八个样板戏”,正至文革时期,成都军区后勤部宣传队成立了,舞蹈队、乐队、唱队阵容齐整。当时,宣传队在全国召兵买马,严歌苓就是当年从上海召来跳舞的舞蹈女兵。”富锦说。
那年,富锦14岁,上初中,为了能有‘一技之长’,父亲利用出差的之际在上海花200元人民币给儿子买了一支单簧管,并托宣传队刘队长找到乐队“小”指挥兼单簧管演奏员关序(北京兵,后复员回到北京进入中央乐团)给他当老师,教儿子学习单簧管。于是,每天放学后去宣传队上课、还课,吸引富锦的除了单簧管,还有宣传队舞蹈演员们的排练和基训。“那个年代,严歌苓可是是少男少女心中的‘女神’啊!因为严歌苓长的比较小巧精致,人送绰号“米老鼠”。每天伴随着激昂革命旋律的升起和《红色娘子军》飞舞的青春舞步,一切都在我这个“芳华”少年的心中时时‘荡漾’!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为我们留住了美好。”
冯小刚:我想将《芳华》搬上银幕,给现在的年轻人看我们的青春
“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冯小刚20岁进入文工团,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间,他曾说过自己在部队文工团的这段生活,日后很多年都记忆深刻。“当脑子里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段生活,在我的脑子里是彩色的。”严歌苓的小说击中了冯小刚的记忆。这个记忆同样与“青春”这个词汇紧紧相连,冯小刚说:“我年轻的时候在部队,队友都是十六七岁身怀绝技的文艺兵,小提琴、长笛、大提琴都水平超高,我想搬上银幕给现在的年轻人看。那是我们的青春。”
严歌苓:《芳华》是最贴近我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严歌苓本人曾在部队待了13年,从1971年12岁入伍到25岁退伍。整整跳了八年舞,演样板戏,跳《草原女民兵》、《洗衣歌》……军旅生活伴随了严歌苓的青春年华,这段经历也成为她后来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灰舞鞋》、《白麻雀》、《爱犬颗勒》,都以部队生活为题材。
长篇小说《芳华》更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小说以第一人称描写了严歌苓当年经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4年前,冯小刚导演告诉严歌苓,我们两个弄一个文工团题材的电影吧。严歌苓觉得行,回去后想了想,把基于真实战友的事情串联了起来,一个所谓的纳博科夫式的灵感战栗的东西在严歌苓心中萌生。“应该说我来自于我的这些战友,我觉得我在文工团生活了10年,跳舞跳了8年,后来当创作员又当了5年,完全是朝夕相处的这些战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天天相处。所以这些细节简直太生动了,我回忆起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战友当时的那种情景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所以写这部小说应该说是最贴近我自己、最贴近我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罗了目前关于即将上映的电影《芳华》的深度资料,让您先读为快,过把瘾!
《芳华》有歌舞、有爱情、有战争、有命运大时代的宽度和广度。这不是一个流行的题材,但却是一个清新的题材。让年轻人了解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看到战争的残酷,也知道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片中有一段耗费700万元拍摄的6分钟战争戏长镜头,冯小刚导演给出了全新的战争戏拍法。冯小刚说:“这次拍《芳华》我想做新尝试,这场6分钟长镜头战争戏以黄轩扮演的刘峰视角来展示,从好莱坞到华语电影,之前没有战争片用一个镜头、一个人的视角、一个运动视线来展现战争。这非常难,因为我们不能剪接。6分钟里主人公一直在跑,他要熟记各种位置,一步错就会有危险。这样的拍摄还对特效化妆造成极大困难,一个镜头里怎么看到所有伤亡,这里炸断腿那里炸伤人,都要一气呵成,不能后期剪接。最后我们拿下来了,大家都很兴奋。”
“我们年轻时确实会憧憬这种爱情,我们那时谈个恋爱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拉个小手,慢慢发酵的爱情充满美感。不像现在,太容易了,用手机就可以约个炮!《芳华》中展现的爱情,应该是我心中对爱情最美好的描述。《芳华》中的爱情会更美好。”
——冯小刚
“当然了,它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也可以在叙述人也是一个作家和我自己之间游离、变换,好像占取了似乎是真的、似乎是假的,这么一个写实之间的便宜,所以讲了大量的真话,讲了很多我对当年的一些战友,尤其是何小曼这样一个人物的忏悔,以及很多在青春里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反思,还有我很长时间一直在想,人群集体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这种欲望是哪里来的,这是我们人性当中的一个弱点,由于这样的一个现象,导致了我们整个4个女兵不同的命运。”
男主人公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个模范英雄式的人物,那个时候就是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我们每个人的忙,修个地板、帮我们钉过钉子、补过袜子的模范,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人就是英雄,他的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但是他是具有美德的人。一个英雄到底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爆发一个男性对女性的接触,这样的一个接触导致了我们所有人命运的走向,也许不会那样走的一个走向。所以我觉得就是我写这部小说的起因、过程。
——严歌苓《严歌苓:冯小刚让我写文工团》
从我的角度来读,可能我读出来的都是最不适合拍成电影的。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不是寻找这个作品的细分点,不是寻找这个作品中最易于被大家了解和接受的事,我想阐述这个作品当中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事情,因为这个作品呈现在外面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严歌苓写小说有一个特点,她会寻找一个叙事者,这个人不是严歌苓本人,她会再找一个人来讲故事,就是当她的小说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来代理她叙述这个故事的。
这个人是有生命的,所以这个叙事者不是跟作者完全合一的,他是有独立的生命经历,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角度来讨论问题的人,所以严歌苓小说有一个非常容易混合的地方,会把这个叙事人当成作者,我一开始读这个小说我也觉得这个人就是严歌苓,但是这次她拉得非常开,3个女兵某种意义上都是叙述者,除了里面的主角,就是这个萧穗子,本来她写过一部小说叫做《穗子物语》,从70年代开始到现在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里通过两个人的命运来讨论这样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弱点,这两个小说的叙事人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普遍意识,就是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主流意识,是普通社会当中人人都这么认为、理解的意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
在这个故事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被讲述的人,一个就是男主角刘峰,一个是女主角何小曼,其他的三个女兵实际上是讲述者,她们有自己的故事,但是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她们的口中讲出来的人,不代表作者自己的看法也不代表什么,而是通过一般社会时尚的说法来看待这些人。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张力,我觉得冯小刚电影这样拍是非常可贵的。
——陈思和
《严歌苓、陈思和和人文社宋强:三个女兵一台戏”,一台戏来讲古今》
电影《芳华》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46cuvsw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春不是年华
是心境
是无边的憧憬
是恢宏的想象
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是炽热的感情
是美丽的象征
是无穷的希望
是力量的绽放
是勇气的勋章
青春是你我的
芳华
关于关怀
关于仰慕
关于心动
关于误解
关于失去
愿得韶华刹那
开得满树芳华
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
老炮儿的青春......
9月30日,与您相约!
《芳华》上映!
文字 | 甄小凤 罗茜 王婷
图片 | 杨雅婷 部分来源于网络
责编 | 王 婷 李宜夏 刘珥婷
美工 | 赵 漫
美编 | 杨小刚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