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悦读 | 龙应台《目送》——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弥尔顿说,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

苏轼说,

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鲁宾斯坦说,

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西塞罗说,

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读书,世界上花费最低的高贵举动。

《为你•悦读》,一周一会,与你相约。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悦读,从今天开始。

让灵魂在路上,发现生活的乐趣。

10月17日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下周三 出游赏景 登高远眺

 赏菊饮酒 遍插茱萸

尊老 敬老 爱老 助老 不变的主题

“九”意喻长寿 古有重阳节求寿之俗

今为你呈上一篇《目送》

感怀三代人的成长 相遇与离别  陪伴与独立

倾听来自悦读者内心的声音



目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点击收听


绿皮    《目送》节选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此刻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任“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代表作品:《野火集》、《龙应台评小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亲爱的安德烈》。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目送》是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三书”。《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作者名言金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绿皮    悦读人



1703艺术教育 魏春芳

座右铭: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格言:永远都不能停止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

读者感悟

标题: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目送》一书是作者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三。书中作者用真挚亲切的笔触,将要表达的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全书更像是作者人生的一个轮回的描写,对人生的重新阅读。


书的开篇散文《目送》写到了两次“目送”。从写儿子华安上小学第一天,到他去美国做交换生。“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外挪。”看着儿子的背影远去,“我”目送儿子出国,心中万般不舍化作了盼他回头一瞥。写尽了对儿子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希冀与无奈,可以想象一位母亲不愿与儿子离别时眼里的期盼与深邃。


很多年后,父亲坐上了轮椅,而“我”因为工作不能时常陪伴在他身边,只能隔一段时间才去看望他,一直到“我”最后一次目送父亲,深深地凝望父亲的棺木送入火葬场。内心,用沉重的仪式感,狠狠地记住了那最后一次的目送。

这两次目送,透出了作者龙应台对待尘世的处之淡然心态,也让我感受到亲情的弥足珍贵。这种淡然不是看破与看透生命的轨迹与行程后的通透与豁达,感受来之不易,过程中的体会却异常深刻。


合上书,有微凉碾过胸膛。落寞、沉重、不舍,无奈的情绪交加......眼神黯淡无光,眼角微润…… 心中默默许下承诺,要趁亲人健康有生之年,尽最大的可能去陪伴他们。让父母感受到小时候被一起牵手走路的温暖,一起谈论生活琐事的真实,还有内心满满的安全感。

文中,作者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调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话语虽平凡,却有自己独到的讲述技巧,让读的人心情沉重、不断省思。这场阅读,更像是对内心的拷问。


我们的一生都被父母目送着,长大后的我们也会目送自己的孩子远去。代代如此,亦如命运的轮回。作者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带我把人生从头阅览了一遍,同时也在诉说着什么。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教会我红尘中的一份超然。如果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忘记了身边的人、事、物。请停一停,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陪伴一下身边的人,再出发!

绿皮     推荐书目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品简介:如果说《野火集》《百年思索》是龙应台的侠骨和剑胆,那么《孩子,你慢慢来》便是她的柔情与琴心。“这本书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成才,不是如何如何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龙应台、安德烈(合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简介:借这本书龙应台和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图文 | 1703艺术教育 魏春芳

责编 | 王婷   羊刚

美编 | 冯夏天


往期回顾

为你·悦读|纪伯伦的“沙与沫”——生命需要更新

为你·悦读|穿透黑夜看到星光,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为你悦读|余华:活着是为了活着

为你.悦读|《人生处处是舞台》献给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朋友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