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响应级别调整,商场超市餐馆宾馆等将全面开放!能摘口罩了么?速看!

广佛头条
2024-09-01

广东调整疫情防控响应级别,

有何决策基础?



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结合广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经组织专家评估,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从2020年5月9日零时起,将本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疫情防控响应级别调整,有何决策基础?


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上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齐心协办、扎实工作,防输入、防扩散、治患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疫情总体情况看,广东具备调低响应级别的条件。截至5月7日24时,全省已连续9天无境内确诊病例报告,近7天累计报告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除广州、深圳、佛山现有6例在院治疗患者外,17个地市已实现清零、云浮市一直没有病例。全省涉疫县(市、区)明显减少,受影响区域明显缩小。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从防控形势看,当前广东疫情形势稳定向好、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境外输入风险降低。广东落实防境外输入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筛查、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全覆盖,实现从“国门到家门”无缝对接闭环管理;港澳疫情趋缓,澳门4月9日以来无新增确诊病例,香港4月12日以来零星报告确诊病例,日新增病例数都在个位数。


二是境外输入引起本地疫情风险得到遏制。前期未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国家在粤人员基本摸清并全部纳入健康管理,前段广州、佛山等市排查出的疫情均得到精准快速处置。


三是省外输入疫情风险可控。3月25日湖北解除离鄂通道管制以来,广东共对30.2万湖北来粤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发现确诊病例6例,其中最近1例的报告时间是4月18日,未发现省外输入引起的二代病例。


段宇飞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广东疫情防控已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化防控转变。经组织专家评估,对照国家调整应急响应的标准,已达到降低响应级别条件。为此,广东决定从5月9日零时起,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广东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

防控措施和要求会有哪些变化?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回应,调级并不代表零风险。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他表示,具体的变化和不同,可以用“四个更加注重、一个全面恢复”来概括。



一是更加注重重心下沉。调整为三级响应后,防控工作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将防控责任压实到属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比如,流动人口较多、对外交流频繁的珠三角地区各地市可以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省里的重点在于督查和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疫情防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二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下一步,疫情防控将更加注重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将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群众更加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比如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等。同时公众也要自觉配合如实填报健康信息、开展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落实“四早”要求。疫情防控关键在“早”。下一步广东将充分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的哨点监测作用,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各零售药店、诊所在售卖退热药品时,要参照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实名登记上报购药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排查异常情况。


核酸检测也是落实“早发现”要求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为充分满足“愿检尽检”人群需求,各地要提供便捷化的“愿检尽检”服务,联合城市管理、乡镇街道等部门推动建立“愿检尽检”检测服务点。依托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城市广场、社区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场所提供自愿检测的采样服务。



段宇飞介绍,原则上,每县(市、区)至少设立一个检测服务点,根据服务人口数适当增加设立数量,重点人群密集或流动人口较大乡镇、街道要重点保障,根据检测需求和工作实际适时调整。四是更加注重精准和专业。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广东将从全面防控转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将口岸防输入和社区防反弹相结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平时保持常态化的应急处置小组,充实应急专业力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开展疫情处置,快速确定涉疫场所,精准锁定涉疫人员,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五是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全面恢复正常化。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在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分期分批安排学生返校复学等。“总之,我们要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巩固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我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段宇飞说。



广东仍可能出现零星散发确诊病例



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强调,降低响应级别,进入常态化防控,绝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


他说,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贸大省,对外开放程度高、流动人口多、人员交流频繁。受当前国际疫情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本省仍然可能会出现零星散发确诊病例,仍然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省卫健委:

疫情防控将融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环节



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表示,鉴于广东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保障。


首先是坚持群防群控、预防为主。优化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省、市、县、镇四级的疫情防控网络,完善省市和区域协调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防控体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责任,把疫情防控融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环节。


然后是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及时发现、快速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力求做到“早、快、准”,确保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早”,就是早发现、早处置,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等哨点监测作用,及早发现病例。加强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对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粤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普通门急诊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患者以及特殊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它人群愿检尽检。


“快”,就是落实接到疫情报告后,卫生健康、公安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处置的“三同时”联合调查机制,快速处置疫情。


“准”,就是精准确定涉疫场所,精准锁定涉疫人员,做到科学防控、精准处置。此外,继续落实“四集中”原则,做到及时有效救治。



防疫响应级别调整后,

广东八大措施保障常态化防控



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介绍,疫情防控响应级别调整后,广东将继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有“八大措施”


一是巩固外防输入闭环管理。继续筑牢防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实现全方位全流程无缝对接、闭环运作。坚持一视同仁,做好在粤外籍人员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完善粤港澳联防联控措施。发挥粤港澳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三地之间信息通报、病例治疗、防护物资保障、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应急联动措施,完善粤港澳健康证明、检测结果互认机制。


三是夯实社区网格化防控。保持街道村委干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常态化运作,落实体温检测、粤康码查验、登记管理等日常管理措施,实现基层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老城老区、城中村、城边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管理。


四是完善公共场所防控措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落实主体责任,控制人流密度,加强通风消毒,配备防护设施。


五是加强医疗机构防控。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六是强化校园防控。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完善学校洗手清洁消毒设施设备和防疫物资保障。


七是完善特殊群体防护措施。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监所等特殊单位,继续落实高于社会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扩散。

八是做实企事业单位防控工作。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主体责任,优化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加强日常防控管理,落实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等制度,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广东鼓励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核酸和抗体检测服务



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表示,广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将通过多渠道保障常态化防控工作。


一是完善专家会商和指导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疫情形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二是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口罩、检测试剂、药物等物资生产储备。


四是提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加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验室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


五是加大“粤康码”等健康码的推广使用力度,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广东防控工作仍面临风险和难点,市民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表示,当前,广东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广东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点和难点,首先是境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和蔓延,当前全球报告的病例已经超过380万,死亡人数超过26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新常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


她介绍,5月7日开始,全国的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形成可控态势。但是从客观上来讲,还存在着病毒传播规律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疫苗和有效的药物还在研发当中等问题,疫情的风险还没有完全消除。广东对外交往频繁,在境外疫情依然持续发展和蔓延的情况下,面临的输入的风险将长期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还是存在的。随着全面的复工复产,人口的聚集性和流动性会有所增加,防控上也有一定难度。
“我们有前期非常有效的经验做法,我们还是有信心、有能力能够把疫情控制好。”邓惠鸿说,广东在前期的防控工作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坚持做到了“四早”,也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发现的病例都进行了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且对接触者进行了判定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切断了传播链。
邓惠鸿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对于市民来说,常态化的防护不等于不采取防控的措施,每一个市民要继续做好个人的防护和依法依规履行防控的职责和义务,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这个健康的职责。
她建议,接下来,市民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继续养成和保持健康的习惯,要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合理休息,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不要影响旁边的人;
二是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的活动,执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此外,市民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道岚、张姝泓、林霞虹、何雪华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楚红

广州日报佛山全媒体出品


往期精彩回顾





扫下方二维码,

加广佛君为好友,

即可进入粉丝群参与互动交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佛头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