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是缺乏阅读、写作和逻辑训练

2017-08-30 田禾 教育思想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大家都用的是中文沟通,却相互不懂对方的意思,看不懂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含义。严重的沟通障碍容易产生分歧,甚至引起社会纠纷。究其根源,是我们在学生时代,老师根本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去阅读、写作,更谈不上逻辑训练。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代代人思想的沦亡,致使中国社会“山寨”横行,“原创”缺席,在国际上各行各业都难以出现有影响力的大家巨擘。


下文,是一位在美国知名大学任教的生物学博士对中美两国教育的看法,通过两者的比较,或许能帮助您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本质。


从中学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表中,通识课程边缘化并不是最严峻的问题;教育最大的缺失,不是一个数学系的学生的课表中没有诗歌鉴赏,或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不知热力学定律为何,而是缺乏阅读、写作和逻辑训练。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竟然主要安排在中学阶段。


中学英语课程仅限于初级语言教学,因此实际上仅有语文一科涉及实质上的阅读和写作,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奠定了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智力习惯。


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在于重视文采远胜于理据。


语文老师当然应该引导学生欣赏文字的美感,但除了抒情和审美,学生更应该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论辩。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太多《滕王阁序》这类以意象生动、音韵铿锵见长的美文,结果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琢磨诗眼和警句上,却没有学到如何批判性地阅读一篇文章。


老师对课文表现出的虔诚,简直如同牧师宣讲《圣经》。课文被默认为尽善尽美,乃至一个标点也可能蕴藏着微言大义。我上初中时有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重点之一是分析文章以句号而不是叹号结尾体现了作者何种态度。


要知道《论雷峰塔的倒掉》首先是一篇议论文,一个标点的使用再精妙,还能比文章本身的思想性更重要吗?作业和考试反复要求学生分析标点符号,却从不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对法海的批判基于何种伦理原则、是否言之成理,实属舍本逐末。


不会读文章,自然也不会写文章,议论文尤甚。


我上了大学后,逐渐发现中学语文老师教的论证手法背后存在诸多陷阱,此后又耗费了不少功夫挣脱旧习。


拿中学时论证命题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引证法为例。和学术文献中的引用截然不同,中学所教的“引证法”指的是在议论中引用世人公认为正确的常识、名言、警句、谚语等作为论据。这种论证手法实在大有问题。


首先何为“世人公认”?这世界上有人是教徒,有人是无神论者;有人信奉平等,有人认为等级制度才是合理的;有人崇尚暴力,有人爱好和平。一般来说,一个人只知道自己和某些特定人群相信什么,却不大可能确知全世界人的共同信条。


其次,“世人公认”的理论也可能是错的。比如持有种族歧视观点的人或许会真诚地相信本种族的优越性是举世公认的。


使用“引证法”的学生常求助于《名人名言大全》这类参考书,但为什么哲人或专家说的话就一定可以给论证增添份量?实际上有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就叫做“诉诸权威”。很多人经常嘲笑“民科”,但他们这种论证手法不正是从中学作文里常见的“孔子说”、“马克思说”延续下来的吗?


补充一下:


作者在这里提到逻辑训练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智商关系不大,其实都是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问题。《逻辑,中国与欧洲教育的巨大差距》这篇文章里对此做过阐述:


这个是系统差距,从小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并练习Presentation——最终提交作业  这样的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模式。


这样的课题学习方式,对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欧洲比较好的学校的学生们,阅读量是惊人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虽然,目前国内顶级名校做的也还不错,但是和欧洲孩子做出来的作业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对这个问题也曾表达过看法:


西方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训练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语言和文字的技巧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在集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老师跟同学的重视。我们常常讲,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美国念研究院,讨论的时候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想这是他们从小训练出来的一个结果。


除了语言以外,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数学是中学和大学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欧氏几何定理不见得对社会有直接贡献,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却是最有效的逻辑训练。以前,美国主要的大学非常看重两门学科,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数学。语言和数学不能够得到高分的话,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接受你做他的大学生。最近还加了一个写作的能力,三门,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学校最重视的训练。


本文节选自《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验失败了吗?》,作者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现居纽约从事科研。


往期阅读:

饶毅: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读书?

美国教育是怎么赢在体育的?

徐凯文: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中小学生怎么预防?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旗下自媒体

读者交流QQ群:299487468

投稿及合作QQ:2039836476



一起分享教育的点滴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