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东平:警惕新一轮的“教育产业化”

2018-01-06 杨东平 教育思想网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本文根据杨东平老师在12月23日举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创造美好生活”。请问,我们的生活美好吗?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这个美好就丧失了。幼儿园的虐童事件,日益炽烈的课外补习热, 大城市激烈的择校竞争……教育正在摧毁童年,摧毁家庭幸福。


这一轮新的“教育产业化”,有几个比较典型的事实。


课外补习正在“绑架”学校教育

课外补习的规模和能量都非常大。目前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总数约为20万家,中小学辅导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上课外辅导的学生达1.37亿人次,参与辅导机构的教师有700-850万。 


培训机构的基本模式是“提前教育”。这就造成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学校一年级开学的时候,老师发现只有一两个学生还不会,大多数都已经达到了二年级的水平,这让学校怎么教? 这就是“绑架”。


2012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取得了世界第一的优异的成绩,但上海同时还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第一,就是课业负担、学习时间世界第一,而且还是遥遥领先。具体数值是上海学生每周校内上课时间为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每周课外作业时间13.8小时,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学习时间17小时左右,远高于OECD的平均值7.8小时。

这个PISA测试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可以澄清关于课外补习有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儒教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追求考试成绩,望子成龙,改变不了,都一样。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港澳台的课外学习时间约为上海的一半,日本仅为上海的1/3,而他们也都是PISA第一梯队的成员。


把全国人民都带到坑里、最负盛名的奇谈怪论,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却不断地前移,从高中移到了初中、小学和幼升小,现在学龄前儿童的补习已经非常成熟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不久前媒体报道,上海的一个两岁半的男孩,父母给他报了五个培训班,包括主持人培训班,结果发生严重的脱发,到了医院检查,是“斑秃”,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什么叫做“奥托班”?托儿所的奥数班。做这种事情是不是有点“丧尽天良”? 


炽热的课外补习热,基本特点是城市大于农村、东中部大于西部、重点学校大于非重点学校,就是参加补习的重点学校学生多于非重点学校学生;还有小学生多于初中生。课外补习在国外称之为“影子教育”,如影随形跟在学校教育后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为后进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就是所谓“补差”的功能。但是在中国,其功能普 42 35168 42 14988 0 0 3514 0 0:00:10 0:00:04 0:00:06 3514成为“培优”,越是学习好的人上的补习班越多。有一句话是“不怕班里有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越是在大城市,越是在重点学校,越是在优势阶层,补课的强度越大。所以,课外补习进一步扩大了教育不公平,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


小升初择校竞争:公退民进

小升初择校近几年出现的情况是除了北京和深圳是以公办学校为主,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等大城市择的都是民办学校,就是初中阶段的名校基本是民办学校。尽管全国宏观统计,初中阶段的民办学校占10%左右,但是在成都,初中民办学校学生的比例达19.8%;上海有的区的这一比例,达到了30%、40%。


义务教育的学校系统正在发生分化,民办教育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公办学校成为二流的学校。一系列的统计说明了这一点。上海2015年中考成绩排名,前十名均为民办(平均分从 570 到 590分),而公办学校中成绩最好的,平均分则在 560 分以下。杭州2015 年的中考成绩统计,500分以上的考生中来自民办学校的超过90%。公办学校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两极分化面临的危险,北京大学的王蓉教授称之为“教育的拉丁美洲化”,就是有钱的上优质的私立学校,普通老百姓上平庸的公办学校。这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吗?


新一轮“名校办民校”

第一轮“名校办名校”是在90年代末的时候,把一批公办的名校转化为实行民办机制的“转制学校”,公办学校换了一个马甲就可以高收费。当时主要是为了弥补政府教育资源不足。由于产生了乱收费和制造学校差距之类严重问题,到2005年左右就被叫停了。


目前这一轮新的“教育产业化”,特点之一是名校和房地产市场的深度结合。最具有可视性的现象就是超级中学的扩张。衡水中学在全国各地办了23所学校,基本上都是和房地产或者大企业合作。为什么今年在衡水中学的平湖分校遭到强烈的抵制?实行提前招生,用高额的资金攫取高分学生和优秀老师,一百万聘一个校长,然后以高升学率来自我循环。用这种方式,几乎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无法与它竞争,这就是教育界的“野蛮人”。


这一轮“教育产业化”的一大特点是资本市场的介入,无论培训机构还是名校办名校,背后都有资本强大的力量,资本凶猛。


教育培训业的两大巨头,2017年4月,新东方、好未来美股的市值突破 100 亿美元大关。2017年7月,好未来集团市值达到127.4亿美元,2018财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增幅66.8%;新东方教育集团K12业务营收在2017财年增长44.2%,已经占到总营收的55%。 


新东方一开始办的是面向出国留学的英语补习教育,不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俞敏洪自己多次表达过后悔上市,一上市就被资本绑架了,必须要向董事会报告每年的增长率,但是教育是这样做的吗?是要把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不断榨取学生作为自己的业绩?这些年中国教育机构上市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无论学前、K12、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的举办者都盯着资本市场,盯着新三板,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上市。办教育成为一个“圈钱”的事业。


解析教育的“剧场效应”

严重的课外补习和择校竞争,自媒体称之为“剧场效应”,就是在剧院看戏,第一排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没办法,结果大家都站起来,所有的人都被“绑架”了。在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和家长这几个不同主体中,公办学校认为民办学校考试掐尖、家长非理性择校,培训机构推波助澜。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责任,受罪的是儿童。这个结构图其实缺了一个主体:政府在哪里?要解析“剧场效应”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剧院会所有人都站着看戏,因为有保安和警察。为什么教育市场如此混乱?讲得好听一点是“政府失灵”,其实,就是政府失职,该管的不管,背后还有很多寻租行为。


因而,关键是教育治理的改善,促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重新思考义务教育

我们需要要回归初心,就是回到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的层面,重新认识义务教育的价值、功能。是制造学校竞争吗?是打造名牌学校吗?还是其它什么?今天,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从应试教育突围,真正建立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使儿童能够保障睡眠的教育,尤其是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好奇心。


为此,需要重申义务教育的属性和价值。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是免试免费、就近入学、非竞争性、非选拔性、非淘汰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保障性、公益性、公共性的教育。所以,现在我们把小升初、幼升小搞得天翻地覆,每个家长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政府治理:重建基础教育的公益性

破除“教育拉丁美洲化”的危险,必须认识“教育市场化”的遗产和遗毒,强调义务教育的保障性、公共性和公益性,避免被资本、培训机构、房地产绑架。


教育公共财政应当倾斜关注“后20%学生”,而不是为优势学校、优势家庭的学生“锦上添花”。很多国家都有面向弱势学生、后进学生的“补救教育”,课后再用两个小时上课,经费和教师都是由教育部单独拨付。


治理小升初择校竞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治本办法,就是“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下放给普通学校。教育部要求下放的比例不低于50%,但是在上海和北京这些大城市远远做不到,也就不到20%。有人提出如果这个比例进一步扩大,譬如扩大到70%,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竞争就消失了,因为上一般的学校进入示范性高中的概率也很大,不见得非要上民办学校。可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的。


更进一步,在已经普及高中教育的特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应该适时地提出“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即将义务教育的概念扩大到高中阶段,取消高中阶段的重点学校,整个基础教育秩序也就稳定了。


改革的理想是适性扬才,多元办学,形成一种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教育生态,从“掐尖”走向“均优”。我们知道世界公认教育质量最好的芬兰,没有考试、没有评优、没有职称、没有绩效工资,但做到了教育质量最好。 



在分类管理的框架中,规范民办学校的发展

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教育属性和营利商业属性之间怎么平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政策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营利性学校明确以公益性为主,改变现在的学校行为和发展模式。 



标本兼治,建立教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通过法制、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标本兼治地改变培训机构。这种行业自律希望培训机构自己来做。北京、成都和上海都已经颁布了新一轮的禁令,禁止在小学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但是,是不是应该建立培训行业起码的“底线原则”?譬如不应该对学龄前的孩子教奥数等等。


此外,也要建立具有约束性的社会评价机制。旅游业、餐饮业都有这一机制,有问题可以投诉,投诉的结果就是执法。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的约束,通过法制和行政管理,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教育竞争的新阶段:走向教育创新 

我们面临的真正的挑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因而,新的学校竞争并不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竞争,而是创新学校和传统学校的竞争!需要通过源头治理,开展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高品质,鼓励教育创新创业,鼓励多种途径办学,探索建立非营利的学校,从“资本家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


请善待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他们的名字叫未来!     

推荐阅读

王开东:长期熬夜,有多少学生挣扎在猝死的边缘?

2017年我们关注过的那些教育热点……

陈默:“你要控制孩子的一生,还要他有迎战困难的自控力”

男孩不好教?出问题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教育

李镇西: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敌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旗下自媒体

读者交流QQ群:299487468

投稿及合作QQ:2039836476



一起分享教育的点滴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