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兰州文理学院多维发力 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五年来,兰州文理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聚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将思政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方面,促进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与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与教书育人全面契合,构建起“凝心铸魂、党建引领、课程强基、师德固本、活动浸润、文明创建”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01


加强组织领导,绘制三全育人“同心圆”

图为校党委召开推进专题工作汇报会

成立“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的意见》《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优良学风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和方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全校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落实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实施校领导及处级干部担任新生班级第二班主任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党总支书记专题会,开展思政工作提质增效系列调研,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美育教学研究中心和体育教学研究中心,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甘肃省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甘肃省首个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02


深化课程建设,夯实培根铸魂“主渠道”

聚焦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加强教学改革创新,通过“感受型”“体验型”“践行型”三种实践教学方式,打造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三个平台”,形成了“守正创新教、积极主动学、深化感悟讲、发挥特长演、联系实际做”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图为校党委书记进课堂讲思政课

图为我校思政课VR教学平台

图为学校举办思政课实践汇报展演

图为学校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

党委书记带头进课堂上好思政课,校领导全覆盖进入新生课堂讲好“形势与政策”课。面向全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面向师范生及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课程。开展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建成思政课VR教学平台,开发学习通“智慧马院”教学资源,开展集体教学观摩和教师听课互评,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和“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连续17年举办思政课实践汇报展演,每年举办“教师讲好课程思政”“大学生讲好思政课”系列活动,学校成功获批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西北第一个思政对分教研示范基地。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持续推进思政专业教师联系指导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制度。推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共享,推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覆盖全校所有本科专业800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各1项,省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3项,培育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研究项目各5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1项。1名教师在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征集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一等奖。1名教师在中国教育报刊登《新时代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文章。《兰州鼓子唱思政》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作品优秀奖。

03


强化实践育人,搭建社会服务“大平台”

图为学校开展“青春学习二十大”活动

图为学校举办“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主题微宣讲

图为学校微信平台推出“雁苑青年说”专题栏目

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积极创办形式多样的思政“行走课堂”。开展“青春学习二十大”“青春践行二十大”系列活动,举办“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主题微宣讲,推出雁苑青年说、青春实践课等专栏。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场馆,开展红色宣讲、创编排演红色节目、举办主题演讲、红歌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13部作品在“理响校园 培根铸魂”全省高校理论宣讲作品征集评选展示活动中获奖,4期大学生“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理论宣讲微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

图为学校开展“好伙伴 共成长”庆城县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

图为学校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我校志愿者服务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图为我校志愿者服务敦煌文博会

图为我校设立校园文明岗

图为我校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清洁活动

一体化推进“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育人项目,每年组织70余支团队开展集中实践,3000余名同学参加“返家乡”实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组织优秀志愿者先后服务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大型赛会,持续开展“好伙伴 共成长”庆城县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常态化开展校园文明岗、义务献血、保护母亲河、扶困济弱等志愿活动,举办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推动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规模化、内涵化发展。学校2次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5支团队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获全省第五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奖4项,在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16个奖项。

设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敦煌舞传承发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全媒体传播研究院、“一带一路”文化艺术研究院等五个特色科研平台,学校2023年获批甘肃省非遗研究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甘肃省舞台艺术创作基地和美术创作基地、第一批“甘肃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六个省级基地。

04


坚持以文化人,拓展思政育人“新阵地”

图为我校承办甘肃省“南梁精神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

图为我校创拍文献电视片《南梁纪事》

以弘扬“南梁精神”为着力点,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承办甘肃省“南梁精神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开设“南梁根据地革命史”选修课,制作“红色南梁”VR虚拟教育平台,制作10集微视频《南梁纪事》并获全省教育系统首部理论文献片、2022年优秀纪录片、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优秀作品特等奖;《弘扬南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获全省教育系统红色基因传承行动教育活动成果(特色案例)一等奖。

图为我校建成甘肃文化传承发展教育基地

图为我校举办“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

图为我校开展“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服务活动

图为我校举办“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建成甘肃文化传承发展教育基地,吸引万余名青年学子和社会人士参观学习。开展“讲好甘肃故事系列文化月”、“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美育实践系列活动、“非遗进校园”“道德模范进校园”“文艺轻骑兵”等活动,《“经典甘肃”诗词咏诵大赛活动纪实》获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图为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学校-社区-楼栋-宿舍”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开展师生党员“1+1+X”宿舍帮扶计划,成立“学生社区心理辅导室”,开展“党员示范寝室”“宣讲进青年”“零距离心理咨询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2021年入选“教育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首批自主试点单位”。

聚力打造一系列高质量、有份量的文艺作品,纪录片《人类的敦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重点选题规划项目,《甘肃省志·旅游志》出版发行,纪录片《青砖上的乾坤》获第九届敦煌文艺奖和“甘肃省影视精品专项奖励金”,纪录片《丝路花雨40年》获第三届甘肃本土优秀纪录片奖及第25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好作品奖,《舞从敦煌来》剧目荣获教育部2023年度思政原创文化精品项目,“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和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41项,话剧团课《爱的志愿》获甘肃省“矢志艰苦奋斗 传承陇人品格”话剧团课展演二等奖。

05


强化师资保障,提升关键队伍“引领力”

图为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座谈会

图为学校召开辅导员工作座谈会

按照教育部要求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落实《校领导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施办法》,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评价标准,将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作为晋升职称的先决条件。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组织两周一次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建立专业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互联互通机制。每年开展雁苑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

图为学校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

图为我校思政课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每年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先后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红旗渠、延安、南梁进行实践研修,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学校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在火星街小学建成“思政名师工作室基地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名思政课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成为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教师成为甘肃省讲师团成员,1名教师成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学者宣讲团成员,1名教师成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下一步,兰州文理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紧紧围绕教师与学生“两个落脚点”,融合党团学工、一课二课、校园文化“三个关键载体”,着力在信仰启航、课堂赋能、文化浸润、四级包班联舍帮生、爱国荣校三问教育、网络清朗、队伍提升、星火志愿、数字思政“九项工程”多维发力,扎实推动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往期推荐
一起奔赴兰文理“热辣滚烫”的精彩!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




图文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编辑 | 苏敬涵 王娇阳

责任编辑 | 王伟真

审核 | 陈兵建 苏文龙 叶萌



↑关注我,了解更多雁苑故事↑

喜欢这篇推送记得给小编点赞喔

官方微信:

luasnews

官方微博:

@兰州文理学院

投稿邮箱:

2922039557@qq.com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