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对于制造业大市的佛山而言,怎样结合制造业推动科技创新?怎样发挥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关成华。
关成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何淳伟摄
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佛山而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今年1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公布了中国城市及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佛山在288个城市样本中排名24位,在除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以外的地级市中位居第6位。“佛山创新能力已跻身国内地级市前列。”在关成华看来,佛山这些年立足制造业,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引入创新人才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制造业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制造业之于一个国家,如同双手之于个人——假如一个人缺乏动手能力,那么大脑各方面也会退化。”关成华认为,有了制造业这个基础,科技创新才能有点子、有思路,这是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科技创新的一大优势。同时,佛山地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全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佛山在共享资源、创新协同、吸引人才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库卡机器人。王澍摄
同时,关成华也指出,当下各地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不小。从客观大环境来看,近几年,全国各地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趋同性较强,无论是抢人才还是抢政策,城市之间的科技竞争开始“内卷”,想要出奇兵、出奇效比较难。此外,由于部分国家对我国科技创新打压,加之此前疫情的影响,我们与世界上的先进科技创新国家、地区、企业的沟通合作受阻,“开放创新”面临挑战。“佛山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要放眼大湾区、放眼全国、放眼世界。”关成华建议:
一佛山要积极对接国家的重大科技战略与重大科创平台,特别是要对接如北京等高校与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城市的创新资源及科技创新型头部企业;
二密切与前海、南沙、横琴三大平台的协同合作,加强与深珠、港澳等地的产业创新合作,促成三大平台和港澳的一批创新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
三佛山要纵深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打造有利于广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廊道和生态圈层;
四要立足制造业,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五佛山企业要大胆“走出去”,通过并购等手段引进欧洲、日本等制造强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在与外部的合作中,不断提升佛山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部分企业存在不敢创不敢投的心态,如何加强引导,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关成华认为,民营企业普遍具有布局分散、规模不大承受创新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往往集中在那些“短平快”,可以快速出成果的部分,在基础创新方面有所欠缺。
关成华认为,首先,要尊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保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权益,降低民营企业创新的风险,保护民营企业,尊重与爱护企业家;其次,要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以金融助力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再次,进一步发挥好地方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领军企业或其参与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承担攻关任务,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项目组织形式,力争在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财政支持方式、绩效评价机制、知识产权激励、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条件、提供环境、提供便利,引导更多企业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需求作出积极贡献。佛山正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成华建议,佛山要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持续营造“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环境:01“营商”通过制定实施各种政策,吸引更多企业来到佛山投资入驻,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02“营才”要包容各类人才,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让他们能在佛山安居乐业,发挥一技之长。要采用灵活的用人策略,鼓励柔性引才,做到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03“营生”以人为本,做好民生保障。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企业、能否吸引人才,关键是要有好的教育、好的医疗等民生保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又祥和又有活力。“总之,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人民是中心,政府是总负责”,关成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