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61400-50-3“机舱激光雷达在风速测量中的使用”第三次会议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
感谢您关注《IEC标准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可以推荐给您的好友,公众号ID:【IECStandardFocus】,或查找公众号【IEC标准关注】添加关注。 |
2018年6月5日~8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委员会TC88下的PT50-3标准修订组的第三次会议在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的Strathclyde大学召开,来自8个国家的19位专家参与了会议。参与标准编写的机构包括维斯塔斯、歌美飒、Windguard、DTU、DEWI、LEOSPHERE、ZephIR等制造商、实验室、认证机构以及雷达设备供应商。多位专家也是IEC 61400-12-1和IEC 61400-12-2标准修订组的成员。鉴衡认证的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
此前会议进展
2017年10月,工作组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首次会议,主要针对标准的目录结构及其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会后各国专家对其“认领”章节进行编写形成草稿版;2018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继续对主要章节的内容进行讨论编写。
本次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draft版中的争议和不完整部分进行讨论推进。会议对第3章到附录A争议部分逐条进行了讨论,并着重讨论了“第7章:标定及其不确定度”、“第8章:分级”等的技术细节和章节结构。
图 1 DTU的代理组长Paula Gómez介绍了标准编写的原则:1.给出清晰的说明,必要时给出示例(User friendly/easy to read);2.建立在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在本次会议上,大家重点讨论了3个方面的技术内容:标定及其不确定度、分级、测量扇区及地形分级等内容。对于标定及其不确定度,与会专家讨论的重点有2个:
计算标定的不确定度时,是否应包括偏差?
以来自WINDGUARD Head of Remote Sensing Calibration的Dr. Klaus Franke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应该加入△V 的计算;而来自DTU的Mike Courtney则认为在计算功率不确定度时已经考虑,这里不该重复计算。组长强调50-3标准的编写目的是测风,并不应该针对功率曲线,但应时刻牢记测量功率曲线在心中。这个问题最终没能达成共识,会后大家会搜集数据进一步论证。
其中,参考测风的风速为R,其不确定度为UR;△V为参考风速和雷达风速的偏差。
是否应对测量风速进行修正?如果进行修正,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来自ZephIR的John Medley认为不该对雷达测量风速进行修正;来自DTU的Mike Courtney代表DTU认为标定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测试风速和参考风速的传递函数,并利用此传递函数作为连接“参考风速不确定度”和“测试风速不确定度”关系的桥梁。而舱顶雷达系统和参考测风系统的不确定度,不可避免的总会带来∆V。
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总是建议进行修正,且只有当∆V>UR时进行修正(修正并不作为强制要求,而将会作为一个选项或建议编写在标准里)。
对于分级,大家主要修订了一些定义,并调整了其结构。
图 2 与会专家共同讨论的第8章框架最终版本
而对于测量扇区及地形,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的探讨。Dr. Klaus Franke对2-Beam舱顶雷达的扇区测量进行了公式的推导,他将影响扇区分为3种情况讨论:
1、排除邻近机组对扫描区域的尾流影响;
2、防止扫描区域被2D范围内机组的尾流影响;
3、被测机组对扫描区域的尾流影响。不同于其他测风设备,雷达测量风速为合成量,需保证其每一光束都不被尾流影响,其中涉及扫描区域长度,雷达的水平开启角度以及雷达测量范围等变量,其公式的推导要相对复杂一些。而针对地形的讨论也比较激烈,主要讨论了地形导致的测量高度偏差,地形是否分级等话题。相信我们会在更新后的draft版中看到有关内容的呈现。
会场集锦
图 3 参会专家
图 4 DTU的Mike Courtney介绍测量高度带来不确定度
图 5 讨论2光束雷达的内容
图 6 对“第11章 测量程序”结构的讨论
参会专家列表
供稿丨黄宇同(CGC)、迟冰(CGC)
本平台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委员会主办,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负责维护。致力于关注IEC风电机组标准修订与制定的最新进展,以及风电行业的国际研究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同步发展。
CGC作为中国风电认证机构的代表,为争取国内风电行业的优势和利益,促进中国风电行业的国际化,在IEC系列会议上,积极参与标准的讨论并发表意见,同时也提出认证互认的主张。
如有任何意见建议请发送邮件至iec@cgc.org.cn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微信平台推荐:
【鉴衡认证】ChinaCGC 【风能】chinawind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