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评深度专访:张亚中论和平路线图

2016-08-10 中评社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束沐)520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该如何走?如何评价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与得失?近日,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
  在长达一小时的专访中,张亚中首先阐述了他对两岸和平的界定,直指只有着眼于结束两岸法理内战状态才能带来真正意义的两岸和平。他点出了马英九时代国民党“一中各表”论述的局限,概括并点评了现阶段岛内蓝绿及统派对于两岸关系主张的光谱,还分析了台湾人认同背后的统独心理与民意心态。
  就此,张亚中提出“分治不分裂、平等不对称”的两岸关系论述,主张在保证“不分裂整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应获得政府间组织的国际空间参与权。最后,他也对大陆近年来的对台工作提出了非常坦率的评价,并建议,大陆应该从如何为两岸建构和平发展论述、路线与结构的角度出发,集合两岸各种力量共同努力,而非着眼于期待政党或个人立场的改变。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520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我们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受到了影响。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今后的发展情况,您能否介绍一下?
   结束敌对状态才是真和平 “台独”也喊和平
   张亚中: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定义什么叫“和平”。从精确的定义来讲,1949开始,中国的内战从“国共内战”变成“两岸内战”,虽然台湾在1991年废除了“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可大陆方面还没有宣布结束内战。所以说,从1949年到今天第一刻,两岸还没有真正实现和平,两岸在法理上还处于敌对状态下。
   那么,如果要问我,台湾哪些力量支持两岸和平发展?请注意:这句话有一个吊诡,你应该问,目前台湾内部目前有哪些支持“结束两岸法理内战状态”的力量,这个逻辑就很清楚了。
   中评社记者:清楚了。那按照您的讲法,如果把“和平”精确到“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那么岛内真正推动两岸和平的政治力量并不多了?
   张亚中:是的,如果要提“和平”,每个人都会讲“我要和平”,台独主张者也会喊“和平”。这就是为什么马英九执政八年来,两岸关系只经不政、各自表述:这八年来,两岸从未进入政治对话,也没有签署和平协议,这其实是放任了两岸敌对状态继续存在。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必须透过法律文件来解决“敌对状态”的原因在于:北京的宪法是在1954年定的,这是一部北京在整个中国处于内战状态下制定的宪法,所以它不承认“中华民国”存在。对于北京来说的困境是,如果两岸之间没有办法产生一个和她的宪法位阶一样的宪法性文件,那么北京就没有办法结束法理内战,也就没办法接受“中华民国政府”存在的事实。因此,只要两岸不进入政治对话,就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你看到了最矛盾的现象:看起来,两岸经贸发展很快,看起来也很和平,但在外交和军事方面,你看到的是敌对的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让台湾老百姓产生一种“不平衡感”:一方面你经济对我这么好,一方面又在外交、军事上打压我,然后一般人自然就容易想到是“你经济对我这么好,一定是有所目的,你对我好只是统战,目的就是消灭我”。但是,对于大陆来说,我对你(台湾)经济好,是基于同文同种、是基于同胞情感的让利,你怎么可以这么想呢?但碍于内战的结构,大陆在军事、外交上不可能对台湾做任何松手。这才会有大陆的外交部门和对台部门在一些涉台问题的处理上,出现一个必然的矛盾。所以,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这样看来,我们今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是要先处理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基本上两岸关系永无宁日。
   那么回到台湾,台湾有哪个力量愿意支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这个问题就比较清楚了。
   绿不可能接受结束敌对状态 蓝主流也“维持敌对现状”
   张亚中:首先,民进党是绝对反对两岸政治对话的,这样就不可能结束敌对状态。历届民意调查显示,“台湾人”认同越来越高于“中国人”认同,所以,如果站在所谓“民主”的角度来看,由于是靠选票,民进党的政策就自然是向“台湾人认同”靠拢。但如果站在“和平”的角度来看,台湾人离“中国人认同”越来越远,是不是代表和平协议越来越困难,两岸冲突的可能越来越大呢?我刚刚讲说,谁愿意结束敌对状态,民进党看起来不愿意,他也没办法愿意,因为民进党连“九二共识”都不接受,接受两岸结束敌对状态更不可能。
   那么,台湾老百姓就要思考,如果两岸不能结束敌对状态,对台湾好还是不好?当然,台湾那么小,大陆那么大,和大陆敌对必须付出非常大的成本。因为在你旁边有一个跟你处在敌对状态的对象,不管是家人、兄弟、还是外人,这都是不利的。中国人讲“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和平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再来看国民党。国民党有三种力量,第一种是王金平、黄敏惠为代表,在外界认知上是倾向于“台湾国民党”;第二种是以马英九为主,包括朱立伦、郝龙斌、吴敦义,他们代表国民党内比较大的一群,这一群人支持马英九“维持现状”的路线:只经不政、一中各表,但这个“维持现状”究竟维持的是什么“现状”?对外讲是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的现状”,但是就两岸的法理现状而言,等于是维持“两岸敌对现状”。这种力量其实也没有办法解决两岸的问题。第三种是洪秀柱目前代表的力量,主张要两岸要“和合”发展、深化“九二共识”、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甚至实现两岸和平制度化。
    岛内统派力量分四种 理论论述均有欠缺
    中评社记者:那岛内的“统派”力量呢?
    张亚中:统派力量分成四种:一种是“左统”,他们主张统一,也不反对一国两制,这种已经不只是结束敌对状态,而是直接跳到“终极统一”或“意识形态统一”阶段了;一种是“右统”,他们站在民族主义的高度要求统一。以上两种统派,并没有如何结束两岸法理内战,有关和平协议的论述,而多是“拥统反独”的简单论述。还有一种是“黑统”,即一些经常穿黑衣的社会团体,他们坚决支持一国两制,他们的要求也不是聚焦于如何结束敌对状态;最后一种是“金统”,利益在哪儿,口号就跟着喊到哪儿,他们也没有什么和平发展的理论。
  所以,无论是民进党、国民党还是统派,真正要主张两岸结束法理内战、结束敌对状态、主张两岸和平制度化的力量,在整个台湾舆论界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明年,吴敦义代表的路线就是所谓的“维持现状”,这种路线对台湾好不好?因为你刚才问,台湾还有哪些力量支持和平发展,从表面来看,台湾几乎所有政党都支持和平发展,但是有多人愿意或有主张、方法来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就不多了。
  两岸关系如男女 绿认为“各过各的” 蓝认为“关系各自表述”
  中评社记者: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敌对状态”,两岸怎么才能推动结束敌对状态呢?
   张亚中:要结束敌对状态,并不是一方说了就算,一定要共同结束。所以,我们就要对于“两岸是什么关系”要做一个共同的表述。因为我们现在仍处于内战状态,所以从1949年到今天,大家对“两岸到底是什么关系”从来都没有说清楚。1949年前,双方是国共两党的关系,但1949年后双方成为政府对政府、政权对政权的关系,但彼此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依照北京的讲法,如果用男女关系来比喻,两岸关系就是“反正我们两个最后一定要在一起”或者“你一定要嫁给我”的关系。“在一起”就是一个中国原则,这一点是不能被改变的。但我们两个在一起后是什么关系呢?北京提出来是“一国两制”,如果用港澳模式来看,北京是中央、台北是地方,换句话说统一后两岸是主从关系,但这种关系论述,台湾接受的不仅不多,而是极为少数。
   按照民进党的表述,我们俩的关系,不管现在是怎样,最后一定是“各走各的”:现在你是你我是我,我们现在可以和平相处、可以做朋友,我们是邻居,可我们最后目标的“台独党纲”,这一定要实现。
   国民党对两岸关系是什么说法?好吧,依照“宪法”,我们最后是会在一起,因为“宪法”就像是婚姻的约定,“在一起”是父母那一辈答应下来的。但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呢?那就“各自对外表述”吧。马英九的“不统不独”等于是说“我们未来既不在一起,也不分开”,也就是不把未来说清楚。
 

  但“各表”有什么盲点呢?请问,如果各自对外不把两岸什么关系讲清楚,那么这个方法是对大陆更有利还是对台湾更有利?打个比方,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如果男的想要与女的交往,女的第一个想法一定是,“那我们是什么关系,这总要说清楚吧”,特别是如果这对男女在外面的社会政经权力有差距时,很少有女的会主动主张说:“我们两个的关系,在外面各自表述关系”。
  国民党虽然主张“一中”,但也主张“各表”,因此对外说,“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比如马英九、朱立伦和习近平见面后,都会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但民进党就会问:全世界都认为“一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谁会听你将其表述为“中华民国”?讲不好听就是逃避处理“一中”的内涵,这对台湾是极其不利的。长期来讲,“一中各表”失去了台湾国际参与的权利,放弃了台湾在国际上发话的权利,同时又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中各表”讲不清楚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对内分治不分裂、对外平等不对称
   中评社记者:既然您认为,民进党终极目标是“台独”,而国民党马英九时期的“一中各表”又存在缺陷,那您的主张是什么?
  张亚中:我的主张就是把两岸关系“讲清楚”。我们是兄弟或姐妹关系,我们应讲好“我们不分家”,但是彼此也要平等地相处。或者另一个比喻说,我们是未婚夫妻的关系,女方向男方答应“我绝对不嫁给别人”。请问这是不是善意?这够意思了吧!
  既然女方已经答应不嫁给别人了(不独、不分裂),那请男方也要答应女方一件事情,请尊重对方存在的事实嘛!不能当对方不能存在嘛!更不能当对方是你儿子看嘛!我们两个必须平等相待。两岸一家亲应该是两岸兄弟一家亲,而不是两岸父子一家亲。我从主权与治权的概念出发,将目前的两岸法理现状以 “分治不分裂”来表达,未来的两岸和平协议也必须以此为基础,才算是满足了双方的核心坚持。
   目前台湾民众最在意的问题就是台湾在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参与权如何?现阶段,北京几乎不可能同意台湾国际政府间组织,因为和平协议没签,如果让台湾参加政府间组织,等于让全世界所有国家在一夜之间就承认了台湾的治权或主权。这等于支持“两国论”。北京会认为,在内战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允许国际上怎么会有一个国家的两个政府参与呢?这是北京非常理性思考下的逻辑。
  但是,如果两岸已经依照“分治不分裂”的原则签署和平协议,那北京就应该同意,甚而协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但是,我们也可以考虑国际上或政治上惯用的“平等不对称”原则来处理双方在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参与问题。目前台湾比较小,大陆比较大,所以针对参与国际空间的问题,可以用“平等不对称”原则处理。
  就好比最敏感的联合国或其它国际政府间组织,假如台湾已经做出保证“分治不分裂”,让台湾参加有什么不对?大陆当常任理事大会员,让台湾当一个“小会员”总可以吧,或者最低当一个“观察员”很困难吗?这样的话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的所有问题就解决了,也满足了台湾需要的主体性及尊严,所以我用十个字来概括两岸定位及国际参与的解决方案,也是两岸在讨论和平协议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国家与政府概念有别 刘备是蜀国人也是中国人
  中评社记者:这十个字就是“分治不分裂,平等不对称”。您是从什么样的脉络中总结出这样的主张呢?
  张亚中: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历史去解释我们两岸的关系。首先,“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必须要分清楚。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做的民意调查:请问“中华民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一般台湾老百姓当然会觉得,这两个都是啊!李登辉及其支持者就说,“台湾民众有七成以上支持两国论”,但这到底是不是“两国论”?
    如果回顾我们中国历史,如果国家统一的时候,政权的名称就是国家的名称,比如唐宋元明清。我们讲唐朝、清朝的时候,都代指中国,我们从来都不会称历史上的中英战争、中法战争为“清英战争”、“清法战争”。唐宋元明清其实是朝代的名称,就现代政治学而言,朝代就是政府的概念。当中国处于分裂、分治时,比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其实是“三个政府”。所以刘备是蜀国人,但也是中国人,孔子是鲁国人,其实是“鲁政府”下的人,其实也是中国人。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 1912年时,孙中山带领的一群革命军,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在1912年到1949年间,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由中华民国政府所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北京成立,对外主张代表中国,但是原有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也在外主张代表中国。所以从法理上来看,现在又变成三国时期那样,有一个中国在,但有两个政府。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两岸保证不分裂,保证彼此都是“整个中国”下的部分。
  中评社记者:整个中国?
    张亚中:对,为什么我要用“整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这是因为,“一”这个字有语言上盲点,有“一”就有“二”,或谁是那个“一”的问题。但“一”也有“整个”的概念。“一个人”和“一家人”当然是不一样的概念,所以《反分裂国家法》其实讲的就是反对台湾从“整个中国”分裂出去的概念,整个中国是两岸加在一起的中国。
  刚刚我们做了回顾,现在两岸有几种论述:大陆有统一论述;民进党有分离论述;国民党有分治论述,但这个分治论述与分离论述越来越接近。还有一种就是“统合”也就是“和合(peace and integration)”的论述,只有这种论述才能真正能够解决两岸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够真正为两岸的和平发展找到路径。
  我一开始从“和平”这个概念“破题”。这是因为我觉得,媒体报道不要误用“和平”,有句话说:“魔鬼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引用圣经”,比如现在民进党嘴上就喊着要“转型正义”,也要“维持现状”,也要“和平发展”。所以政治人物及媒体在遣词上要非常精确,到底台湾哪一股力量要解决台湾内战状态?如果连内战都不想结束,就要谈和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嘛!
  大陆应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路线” 而非特定政党或个人
  中评社记者:大陆方面高度重视维护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在新形势下,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张亚中:这些年来,台湾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马英九八年领导下的国民党愈来愈走向“独台”,而民进党本质就是“台独”,这两股力量汇流的结果,不管谁在政府,其结果都是两岸认同愈来愈远。如果台湾内容不能发展出一股不同于“独台”或“台独”的力量,两岸将来迟早会面对统独的对决,这对于两岸人民绝对不利。
  两岸从2008年起进入大交流的时代,但是也是两岸认同快速断裂的时候,原因就在于两岸在交流互动时,没有同时处理两岸的敌对状态问题,使得两岸关系无法有一个互信且稳定的结构。北京如果未来的对台政策,还是在从“人”、“事”的方向思考,即思考应该支持谁当国民党主席?支持国民党哪些人?支持统派哪些力量?拉拢民进党内哪些力量?或者如过去的作法,不介人国民党内部的事,那么等于北京永远只在陷在“独台”、“维持现状”、“只经不政”的螺旋里,或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掉进民进党现有的柔性、稳健“台独”路线陷阱。
  北京对台政策有一个传统的思维,即还是从人或党的角度做切入点。例如,在520的就职演讲后,北京的官方立场是希望蔡英文能够完成“未完成的答卷”。整整二个月后,蔡英文终于给了答卷,但不是直接响应北京,而是透过《华盛顿邮报》的专访清楚地表达:不接受九二共识。如果从结构面来看,蔡英文是不可能授受九二共识的。蔡英文的成长背景与做为李登辉的信徒,从她在2000年担任陈水扁政府的陆委会主委时就率先并坚决反对“九二共识”,16年来从未改变过。民进党的党纲及所有的重要决议文,没有一个不是以“台湾与中国主权相互独立”为基础,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九二共识”。这一次2016年的大选,民进党不是险胜而是大胜。面对正处于享有绝对权力、完全执政的蔡英文政府,要其放弃原有的反九二共识立场,无疑是缘木求鱼、钻冰取火。
  蔡英文不仅不会接受“九二共识”,反而会继续强化两岸的分离。其实蔡英文在520的就职演说中就已经给了北京答案。第一、在文化认同上,她要建立“原民史观”,其意为要脱离中华史观。第二、在经贸上,她要“告别”对大陆的依存关系;第三、在安全上,她要加入美国与日本的“价值同盟”;第四、在南海上,她主张南海诸岛的主权,但绝口不提U形线。以上四点,没有一点接受“九二共识”,而且是要与中国大陆在文化上脱离、在经济上冷却、在安全上对抗、在南海上切割。
  面对这次国民党败选、民进党上台的局面,北京必须要明白这个事实:民进党不可能接受 “九二共识”, 民进党如果支持“九二共识”那她就不是民进党了!蔡英文如果支持“九二共识”那她就不是蔡英文了!可是北京仍然会有期望,甚而期望民进党内部会有制衡蔡英文的声音,或希望透过美国来制约民进党。这就是北京在战略思维上仍是以等待“人”或“党”的改变为考虑,而没有从创造结构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台湾内部应该要快速形成一股主张深化九二共识、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让两岸和平制度化的力量;北京也应该重新思考统一的路径,而不仅是完全依赖交流,也不是用“拉拢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那一套作法,而是如何建构一套有和平发展的论述,让台湾愿意与北京进行政治对话,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促成两岸关系能够形成和平制度化。
  因此,我认为北京的最佳策略,不是支持哪个人、哪个党,而是愿意支持或配合为两岸创造和平结构的力量。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中评社 束沐摄)
  “统”讲不过“独” 但“独”讲不过“合”
    张亚中:北京目前只有“统一后”(即一国两制)与“反独”的论述,连“促统”的理论与论述都没有,更不要提缺乏区分“反独”与“反台湾主体性”两个差别的论述。如何建构一套“不反台湾主体性,但是反对台湾分离”的论述,早已刻不容缓了。坦率来说,“统”的论述是绝对讲不过“独/主体性”的论述的,例如联合国刚成立时只有50多个国家,现在已经有190多个国家,真正统一的只有2个国家,成功独立的有140多个国家。独立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成年后都希望自己出去住,不愿意跟爸妈住一起,结婚后更是如此,但是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并不表示而与父母彻底分离,而只是希望有自己的主体性。由于统一的论述总是讲不过独立的论述,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统一大多是用武力解决,因为讲不过,就乾脆只好使用武力了 。
  可见,“和平统一”不仅是一个庄严的政治承诺,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和平”和“统一”要摆在一起,需要多大的智慧、多大的耐心?和平统一比武力统一难多了。同时也要知道,统讲不过独,但独讲不过“合”。如果只有“统”和“独”两个选择,台湾老百姓可能支持“独”或永远“维持现状”,但如果有一个“合”的选项,那我就可以用“合”来跟“独”争取民心。而“和”一定是“合”的先决条件,因此,“和合”论述才是有效化解“独”的论述的最佳药方。
    如果不从论述的角度来思考,而是只从政党、个人的利益来思考,那么只有对台工作,没有对台策略。北京自己要思考,对台策略和论述要不要做调整,统一固然是终极目标,是五十年、一百年的事情,这个目标绝不改变,可现阶段首先要促使两岸和平发展,如果两岸和平协议能够搞定,各自都不再视对方为敌对方,这给两岸关系带来多大进展!
  “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不分裂整个中国。我的看法是,北京可以检讨,这八年来是否过于从人的角度、从政党的角度做对台工作,而忽略了创造两岸和合的力量,缺乏创造和平结构的思维与准备,以致造成今日的结果。未来北京应该从如何为两岸建构和平发展论述、路线与结构的角度出发,集合两岸各种力量共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