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宗棠与新疆首任巡抚之间的冲突始末......

点这关注☞ 新疆新发现 2021-05-13

左宗棠能够在短短数年间成为一代枭雄,其原因就在于用人。曾经有人当面说左宗棠不如骆秉章,因为骆秉章手下出了个左宗棠,而左宗棠手下却鲜有能与之抗衡的手下。

其实,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善用当时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左宗棠手下同样有许多在当时非常有知名度的人。

但左宗棠之后的晚清,不再需要为了领土敢于拼命的人,后世的人善于下棋而不愿对敌坚决抵抗,自然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他们自然就没有知名度了。

清廷可以容忍左宗棠这样的人才,但是当左宗棠成功之后,太平军、捻军已经消亡,清廷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甲午战争失败后而且曾国荃、李鸿章等相对好用的帅才,也已经呈现。为此,再出现左宗棠这样的“官场异类”已经没有可能了。

左宗棠的用人,有三大特点:一是论人才不论门第派系和亲疏远近二是论品行和能力要德才兼备三是对于他特别看重的人才,往往会有意识地严格要求

最可能成为“左宗棠第二”的刘锦棠

左宗棠是“中兴三杰”中唯一没有成为“军事集团”的一人,同时他也没有自己的固定派系和军队。

就连楚军本身都是由江忠源和罗泽南的原军事将领、自身招募的将领。其左宗棠手下将领有:王德榜、崔大光、李世颜、罗近秋、黄有功、戴国泰、黄少春、张志超、朱明亮、张声恒十人收集王鑫“老湘营”旧部 1400 人,由王鑫之弟王开琳统领。

在西北时,刘锦棠和左宗棠曾发生过不睦,但作为和左宗棠脾气相投的爱国将领,刘锦棠在1871年七月接到左宗棠的情况通报:

沙俄已经入侵黑龙江,北部边疆日趋紧张,而现在他们又在打西部边疆的注意。他们蓄谋已久了,必然会突然发动进攻寻求速战速决。我们不能不赶快准备。阁下的假期也快满了,希望招募几千乡勇,九月份西行助我。

刘锦棠接到信后,立刻按信行事。刘锦棠在1867年1月跟随叔叔刘松山进驻西安,1870年刘松山战死。因为,“家族代(带)”的原因,刘松山留下的老湘军就只能由他的直系亲属或有亲缘关系的人继承,为此,刘锦棠就成了不二人选。

刘锦棠在四年的西征中,一直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刘锦棠率领老湘军“全军带孝”急攻金积堡,最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打败了马化龙。

其后,刘锦棠又消灭了马本源、马桂源兄弟在青海的势力。1873年刘锦棠又攻破了肃州马文禄部。可以说,刘锦棠部下的老湘军是左宗棠西征军中军事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当时,左宗棠的楚军本部总计两万多人,刘锦棠的老湘军有一万多人,金顺军有两万多人,皖军将近一万人,其它军合计四五万人。而左宗棠最依仗的就是刘锦棠的老湘军。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才,左宗棠仍然与之发生了摩擦。这点其实一点也不必奇怪,领导与部下有几个没有摩擦的呢?

1877年开始,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关系出现裂痕,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饷问题。作为前线总指挥加后勤总指挥的左宗棠,对于刘锦棠部的军饷要求越来越不满,最终要求他要节省开支。

在用人方面,左宗棠对刘锦棠的幕僚周汉很不满意,要求开除此人,但刘锦棠不为所动。二人的芥蒂由此而生。周汉为什么得罪了左宗棠咱们先按下不表,先说说周汉“被精神病”的故事,这就能充分说明某些问题。

周汉字铁真,湖南宁乡人,1843年生人。周汉与左宗棠为何发生矛盾,现在并无可知。但周汉以“道员”头衔在1884年回乡后,眼见于外国教派在中国传教使得儒家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编写歌谣反传教士,他的书由八个人捐资印刻了80万册,结果各地纷纷印刻,传遍全国。

造成了1891年反洋教运动兴起,美俄法德,挪威荷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奥匈十国要求严惩周汉。结果周汉被评定为“精神病”,躲过了一难。

1897年,德国侵略胶州湾,周汉再次“旧病复发”,湖南巡抚陈宝箴,湖广总督张之洞再次以五年前的处理方法,宣布周汉“精神病”送到了特殊监狱看管。由此可见,周汉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左宗棠也是,但周汉更强势一些,说他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未必。

当时,刘锦棠等将领当时对左宗棠一直不迅速解决伊犁问题,甚至对沙俄一战有些不满。左宗棠的考虑是沙俄是大国,陕甘以及新疆大部分不解决、不能自力更生的话,对沙俄一战的话再靠内陆困难太大。

陕甘搞好了,成为对沙俄一战的后方基地是他的主要思路。作为刘锦棠的下属,周汉要比刘锦棠等人更为急于解决伊犁问题。因此,在工作上会多有被左宗棠愤怒的地方。


1876年阴历九月西征军收复玛纳斯之后,刘锦棠请左宗棠转交功劳薄要求朝廷请功。然而,直到1877年阴历三月份仍然没有消息。刘锦棠认为左宗棠是有意不奏,左宗棠的解释是:可能半路丢了吧

其后,二人又在进兵南疆的时机上发生冲突。左宗棠认为农历四月份出兵最好,但刘锦棠却在农历三月一日出兵。

其后,二人矛盾越来越大,左宗棠认为刘锦棠随着军功越来越骄傲自大。毕竟,左宗棠的地位较高,刘锦棠最终提出辞呈。很显然,清廷一是鉴于刘锦棠的能力,二是为了制衡左宗棠的势力,对刘锦棠屡加好言。

1878年六月开始刘锦棠连续三次要求辞职带着队伍回家,其主因是刘锦棠认为左宗棠对老湘军军功封赏不公。特别是刘锦棠这么大的功劳其官衔仍然还是正三品。

左宗棠对此的回答是:第一,没有裁撤之心。第二,朝廷共欠老湘军58.5万两白银的俸禄,但这些都是曾国藩、沈葆桢时期的老账,我替他追不了。第三,自己没有压制刘锦棠之心。

凭心而论,左宗棠对于刘锦棠确实有些不公,然而,这却是左宗棠的用人之道。左宗棠用人,希望先给手下一些挫折,让其听令。其后,才进行大力保举。然而,左刘二人高就高在,不会因为个人或各自小集团的利益,而罔顾国家利益。这与左宗棠死后,楚系的一些其他将领在民族危亡面前,对李鸿章不进行帮助有着很大不同。

1879年冬,左刘二人开始积极准备进攻伊犁。1880年七月左宗棠回京前夕保举刘锦棠接任自己的职务。八月清廷同意左宗棠的建议,自此以后二人关系和好如初。在中法战争期间,刘锦棠还希望自己率兵南下重新在左宗棠的率领下痛击法军。但无奈,清廷最终选择了妥协,左宗棠病逝后湘军势力迅速跌落,刘锦棠也因为无法施展抱负而心灰意冷。

甲午海战爆发后,清廷急令刘锦棠回京,但在途中刘锦棠染病去世。

通过左宗棠和刘锦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晚清社会,过于公正廉明、对下属过于严格、对事物事件国政秉持正确的做法,虽然于己于社会于国家有利,但许多人、有些后人不会领情的。

来源:新疆土话大百科real综合网络


支持一下小编,请下方点赞、点和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