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政法将如何面对新的使命和担当?

2017-10-24 中国律师

点击上方蓝色“中国律师”,免费订阅杂志精彩内容!


新时代雄浑的钟声,再一次在苍茫的神州大地上敲响了。


距离上一次,只隔了36年。那时,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审视时代,邓小平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今,在5天前公布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一次审时度势,结合中国国情,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新时代的到来,当然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站在全面依法治国一线的四百万政法人,该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变化?如何交出新时代这一份沉重的考卷?


认识新矛盾:法治确保我国社会

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发展浩浩荡荡。我们的生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电脑、手机、汽车,这些十几年前用来炫富的东西,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生活必需品,高铁、飞机成为了长距离出行的日常选择。



认识新矛盾,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已经来到了怎样的一个历史关口。


经过三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奋斗,中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在前往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前进。这意味着两个方面:


第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要。


第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解决上一对社会主要矛盾后遗留下的新问题。在前一个社会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渐渐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的就是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发展针对生产力,特别是落后的生产力;改革针对生产关系,特别是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部分。


认清这对新矛盾的内核,中国政法未来的方向也自然明了:


平安是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人民对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和平安中国的需要,意味着对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求更加强烈,对高品质、高效率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政法机关更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

 

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将依然是必由之路。过去五年里,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保障。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了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正视新矛盾:实现更高水平的

公平正义和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新矛盾,代表着中国在未来将面临着许多新形势,给中国政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令人高兴的是,政法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对新问题、新形势在过去五年里已经做出了准确的预判,并且已经开始行动。


人民群众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给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透露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16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62起,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了91.99%。


社会治理是精细的艺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代表着我们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认识的一次飞跃: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科学技术已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革命性力量。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重中之重就是司法体制改革。


过去五年里,从员额制改革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立案制度改革到科技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度应用,司法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全国政法君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截至目前,129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119项都出台了具体的改革意见,最后10项正在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法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过去五年里,我国坚决纠正冤假错案,例如“聂树斌案”、“呼格案”等得到了依法纠正。同时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对3800多名被告人宣告无罪。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既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的能力,也关系着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更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面对政法工作的新情况,也给全国政法队伍提出了新要求。今天,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生与死的考验少了,但政法事业的开创性、复杂性、艰巨性是空前的。因此,我们必须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面临新时代的新矛盾,全国政法君必须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必须提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必须使法治成为信仰,融入血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破解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为人类社会提供全新治理模式


中国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解决新时代新矛盾之后,我国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十九大报告已为我们规划出蓝图: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然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我们的终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是,着眼于全人类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才是我们生长在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广袤大地上应当负有的使命和担当。


过去曾有一些人攻击中国没有“民主”与“法治”。今天,我们用一个不同于全球所有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回应他们,也为国际社会关于国家治理提供了一份成功的“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亦如是。在司法运行过程中,中国公民若是不满,可以信访的方式向政府机构寻求帮助,也可以在司法程序中担任人民陪审员。此外,解决冲突的方式先重调解,调解失败再诉诸公堂。


这与西方的制度不同。在西方,法律被用来当做本质上的终结,而非作为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这导致了人与法的分离以及合法性的缺失。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一切都是为了顺人心,而不仅仅是分出是非对错。我们的法治里有中国人的道,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文化,这是绵延了5000年而没有消亡的,是一种很先进的文明。它不仅确保了司法结果与人民意愿相符,也有效防止了一些西方存在的问题发生。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司法队伍,将继续演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彩大戏;政法综治队伍,将继续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成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

如果做到了“全面依法治国”,做到了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做到了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政法机关就为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贡献。这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确保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四百万政法人,必须担负起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巨轮在新征程上的引路者、护航者。


来源/长安剑微信公众号(ID:changan-j)



解锁更多精彩

中国律师杂志社出品

中国律师杂志社编辑部监制

如合作、投稿或有其他问题请微信消息、E-MAIL

E-MAIL:zgls66@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