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五代家族企业,横跨三个世纪,它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商业魔咒?【商业传奇】

2017-07-26 星河互联

一瓶耗油熬了120多年

三次入选神州航天员食谱

零缺陷通过美国食药监局审核

唯一进入美国白宫的中国调味品

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商业魔咒

最老的员工已经工作了超过50年

家族内部离婚或婚外情即被逐出董事会

分销网络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占88%的市场份额

在日本的占有率排第二

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它

……


这就是不可复制的百年企业

平时我们随处可见的品牌——李锦记


1888年,是清光绪十四年,当年孱弱的大清王朝发生了很多事,如今看来,每一件都是清朝覆灭的伏笔——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必要;李鸿章派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北洋海军正式成立;英国也终于找到借口向西藏地方军队发动进攻……

 

也是这一年,在广东珠海,一对因不堪豪强欺凌而搬到南水墟的孤儿寡母,请人在自家的店铺上书写了一个招牌——李锦记。自此,一个王朝倒下了,但一个企业却跨越了三个世纪和五代人,任由政权更替,军阀混战,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风雨不倒。



第一代与Coca Cola同年诞生


公元1868年,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生于广东新会七堡镇冲力村。人称“岭南第一儒”的理学大师陈白沙、思想巨擘梁启超、与陈寅恪齐名被毛泽东称为“国宝”的大家陈垣,都是新会人。

18岁那年,看到列强觊觎中国,李锦裳立志从军报国,应考成绩名列前茅,谁知被同村一富家子弟嫉妒,只能被迫出走家乡,来到香山县南水墟(今珠海市南水镇),以帮人扛鱼搬运为生。后来,李锦裳听闻母亲在家乡受富家子弟欺侮,于是与两个堂兄弟一起,带着母亲辗转来到南水,做搬运工、樵夫,又帮人养蚝、打鱼、耕田,并与母亲开了一家茶寮(小食店)。

 

一天,李锦裳与往日一样生火煮蚝,将蒸熟的蚝拿出去晒,不小心忘了关炉火,结果等他回来时,锅里飘出浓烈的香味,原来锅中蚝汤被熬干,只剩一层沉于锅底、色深液稠的褐色浓汁。李锦裳赶紧舀起一些拿去给堂兄弟分享,结果人人都说味道好。他们把这种东西称为“蚝油”。就在这一天,在李锦裳的茶寮里,蚝油诞生了。

 

当时的南水墟,南来北往的船只常常因抛锚而停泊在“浪白滘”上,是珠江口一个非常兴旺的渔港。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开始专门熬制这一新型调味品出售。虽然熬制蚝油的人越来越多,但李锦裳的蚝油却因火候得当、浓度适中更胜他人一筹。加之李锦裳的客人大多是渔民,有时客人付不起账,豪爽的李锦裳也不大在意,人缘极好,顾客盈门。

 

1888年,20岁的李锦裳请人书写了“李锦记”三个大字,悬挂在店铺上作为招牌,经历幼年丧父、离乡背井、少年丧母,李锦裳终于白手起家,生意越做越大,“李锦记”蚝油也闻名遐迩。在大洋彼岸,“Coca Cola”也是在这一年成为注册商标。

 

1902年,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去了半条南水街,当时已经名声在外的“李锦记”没能幸免。无奈之下,李锦裳夫妇拖着长子李兆荣、次子李兆登和两个女儿,怀抱着仅8个月大的三子李兆南,跨越海峡到澳门谋生。不久,李锦裳又在澳门新马路挂起“李锦记”的招牌,不但出售蚝油,亦兼卖虾酱。


李锦记澳门店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李锦记”的百年家族企业的正式扩长,就因这一场大火开始了。


第二代家业是「守」不住的


来到澳门之后,李锦记生意日渐兴隆,但也有一众当地品牌竞争。于是,李锦裳告诉家人,要想做大生意,还是要办“省城庄”、“金山庄”,即在广州、美国开店。1929年,带着未尽的愿望,李锦裳在澳门去世,终年61岁。李锦记前4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李锦裳的辞世画上了句号。

 

按照传统,李家第二代三兄弟各持三分之一股份。后来,由于大哥李兆荣沉迷于鸦片和赌博,所以公司业务主要由李兆登和李兆南负责:李兆登负责对外工作;李兆南负责内部原料采购和生产。

 

初到澳门时,李锦记的原料蚝汤主要由李锦裳的堂兄弟在南水代理收购,年幼的李兆南随李锦裳往返南水,付款领料。16岁时,李兆南便开始独自收购原材料。由于海盗猖獗,李兆南前后三次在进货途中遇劫。三兄弟中,李兆南最具冒险精神。

 

由于理念差异,到了30年代,李锦记家族企业出现了第一次分歧。李兆荣、李兆登觉得父亲留下的产业已经可以保证全家过上富足的生活,不愿进一步扩张。但李兆南却认为,家业是守不住的,必须不断创业才能确保家族的发展和延续。

 

分歧最激烈的时候,李兆荣、李兆登曾想从李兆南手中买下股权。不过,最终李兆南说服了两个哥哥,1930年初期,李兆南先在广州和中国香港两地创建李锦记分号。



澳门旧称濠镜澳、濠江,盛产肥美硕大的生蚝,“濠”便是“蚝”演化而来。正因为如此,新兴的蚝油产业在澳门尤其鼎盛,有荣甡、李锦记、福泰兴、合胜隆四大家族。而当时的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与内地贸易的转口港,香港人口稳步增加,并开始增设各种现代市政建设。

 

美国专为当地华人服务的进口商金山庄纷纷到港澳采购货品,李锦记借此机会打入北美华侨市场。1932年, 李兆南将总部迁往中国香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几年之后,李锦记的蚝油已经远销欧美华人圈。

 

除了业务上的成功,此时李锦记家族的第三代已逐渐成年。李兆荣和李兆登都将子女安排到家族企业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李兆南再次显示他的智慧和远见。他觉得家族太多子女在李锦记工作并不是好事,既不利于第三代成长,也不利于公司规范管理和发展。于是,刚刚高中毕业的长子李文达就被父亲派出去自行做生意。

 

秉承父命,李文达1945年到广州闯荡,5年后回到香港创立达生皮具公司,经营化妆品、皮具、伞等产品。直至1954年,李兆登去世,李兆南亦打算退休,李文达的堂兄们才要求李文达回到李锦记共同打理家族企业。

 

李文达,这个制定了家族管理制度、将李锦记带入现代化企业的第三代核心人物,就这样登场了。


李文达

第三代家族王国下的家变与宪法


李文达回归李锦记后,进行了大大阔斧的改革。


他用30多年的工夫,把一个作坊式的酱料生产企业打造成了国际型的调味品王国。

 

在相当长的时间,李锦记仅有旧装特级蚝油和幼滑虾酱两种产品。李文达清晰地看到了酱料市场的变化:二次大战之后,人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民众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因此,酱料市场有两个机会:一个是海外市场,一个是普通大众市场。因此,李锦记做出调整:注重提高工业化水平,生产普通市民需要的大众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送他一对熊猫,在美国社会立时掀起一股空前的熊猫热。李文达嗅到机会,当机立断把大众化的平价蚝油命名为“熊猫牌”。这种借助事件营销命名的平价蚝油很快成功地为李锦记带来一批新客户,以前买不起李锦记蚝油的华人餐馆,都纷纷购入熊猫牌蚝油。

 


熊猫牌平价蚝油成功打入美国华人餐馆之后,李文达又广开生产线,将辣椒酱、酸甜酱、豉油鸡汁、咖喱汁等多款新奇美味的调料推向市场,李锦记开始走向规模经营、高速发展的阶段。李锦记还在世界各地专门设立了市场调查机制,搜集各地关于饮食习惯的报纸资讯,在总部设立产品研发专门部门,坚持“市场需要的我们就要有”。

 

李文达1972年正式接手李锦记的时候,员工不到20人,发展至今,连同专门生产健康食品的南方李锦记,员工达到数千人。

 

其实,李文达的改革之路走得异常艰难。1954年回到李锦记后,李文达立刻面临与父亲当年相似的处境。他的堂兄弟们掌握大权,安于只卖旧装的两种畅销产品。后来李文达想做平价产品推广到大众市场,又遭到堂兄们的反对。双方的争执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初。最终,1972年,李文达堂兄弟们决定移民美国,李文达和弟弟李文乐在父亲支持下以当时堪称巨款的460万港币收购了两位叔叔的股份。

 

这是李锦记家族的第一次“分家”,公司第一次出现了负资产,李文达也为此承担了巨额债务。但他一定没想到的是,十几年之后,这样的情况还要再发生一次。1986年,由于对企业发展的看法不同,弟弟提出退休,弟媳提出巨额的股权变现要求,冲突日渐升级,甚至诉诸法律。李锦记被法院责令停业半年,李文达再次斥巨资从弟弟手中全额回购了李锦记股权。

 

每一次家族分裂,对于李锦记来说都是伤筋动骨。两次「家变」之后,为了保证家族的完整和延续,李锦记家族委员会成立。这个平台既是家族核心成员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是家族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家族委员会还制定和通过了家族宪法,是李氏家族成员人人都要遵守的根本大法。摘抄出其中的内容,大家感受一下:

 

  • 股东须具有李锦记家族的血缘,不限男女;股东想要退出,股份由公司统一购回。

  • 李氏家族成员才有资格成为股东,但董事局一定要有一些非家族的独立董事。

  • 家族委员会成员到了70岁便一律退出。

  • 家族宪法在75%的家族委员会成员投票同意的情况下才允许修改,其他议题则可以超过50%就通过,如果出现双方票数相同的情况,就以摇骰子的方式决定。

  • 家族宪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条款是 “三不原则”: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如果有人离婚或者有婚外情,就自动退出董事会,仅保留股份,不再享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李锦记董事会与家族委员会人员上是重叠的,但机构分开设置。家族委员会主要讨论价值观、下一代培养等问题,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在董事会上讨论并决定。通过不同的设置,把由同一人承担的家族成员、股东、董事和管理层等不同角色分开,既保证了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又在组织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第四代与第五代阿里巴巴能够成为李锦记吗?


与父亲一样,李文达没有让子女毕业后立即加入李锦记。他把五个子女都送到美国读书,让长子李惠民和女儿李美渝主修食品科学及食品科技专业,次子李惠雄主修市场营销专业,三子李惠中主修化学,四子李惠森主修财务及管理专业。

 

李惠民在1980年毕业后奉父亲召唤立刻回到香港,成为当时全公司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1982年,在美国雷诺兹烟草公司工作的李惠雄和李美渝加入公司。李惠森也在其他公司转了一圈后加入公司。1992年,李惠森在“永远创业”的家训激励下,提出李锦记进军保健品市场的战略,成立了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

 

麦肯锡有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最近几年,第四代的李氏兄妹5人已经在家族委员会的头三天独立召开会议,到会议的最后一天才请父母参加,为企业的平稳过渡做准备。目前的李锦记家族委员会,第三代2位,第四代10位,第五代14位,总共26人。李锦记的家族家族委员会和家族宪法,就是为已经走上前台的第四代、第五代以及未来的家族成员准备的。

 

对于第五代接班的问题,家族委员会成员们都看得很开明。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第五代普遍更希望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不会要求他们将来必须回李锦记。对于想进李锦记工作的第五代,家族宪法也有明确规定,第五代大学毕业后必须要在外面工作3到5年,应聘的程序和入职后的考核必须和非家族成员相同,如果做的不好就开除。

 

马云曾说,阿里要做活102年的公司,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102年之后就是2101年,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能够成为一个横跨三个世纪的公司。李锦记成立至今,已经有129年,成功跨越三个世纪。而与阿里巴巴不同的是,它还经历了列强入侵、两次世界大战、香港回归等横跨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章:

南方网《李锦裳:美味世家的缔造者》

经济研究参考《从李锦记发展历程看民族品牌的培育》

华商功勋《超越百年李锦记》

家本纪《从李锦记两次家变看家族内部收购型传承》

绿公司《李锦记家规:设立家族委员会》


#创业树洞#时间


你还读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家族企业故事?

留言给我们,我们将送《未来简史》5本,8月11日公布获奖名单。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保险现实骨感未来丰满 ,保险巨头加入创投行列【星河研究院】

把草莓种进马路边的集装箱里,两位「农民的儿子」一年募资1340万美元【星周报】

观察了数百位产品经理,我总结出成功产品人必备的20项特质【创业课堂】

双微运营举步维艰,看特斯拉和小米如何玩转全社交营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