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坛】基于区划调整背景下的无锡市城中三区规划整合策略的研究
1.1 无锡市转型发展
区级层面:“撤三建一”后的新城区作为无锡市重要的核心区,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随着十三五时期推进“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的战略定位的明确以及十三五时期的深入影响,未来5 年将是梁溪区服务无锡发展大局,实现“三区融合、一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1+1+1 > 3整合效应,三区合并后的新城区必须致力于整合提升、创新发展。
1.2 区划调整
区划调整后,三区合并后,新城区不仅区域面积、人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各项要素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利于产业整合,便于统筹规划,减少协调成本。总体而言,非单纯的区域扩展,而是功能性的突破。
1.3 聚焦发展
整合,包括各项资源的汇总和要素的提炼。原三区的各项资源需予以梳理汇总,认清发展机遇和未来发展优势。转型,包括结构的调整和能级的提升。三区资源的整合并非简单的梳理汇总,更是在原有资源要素基础上的统筹和提升,并针对区域发展的劣势和未来挑战提出对策。创新,包括发展的深化和影响的拓展。创新是推动城区发展的强大动力,除对原有发展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有所突破外,还需发挥自身特色,立足长远,设立发展目标。
2.1 土地资源整合
土地资源仍然有限,用地结构有待调整,集约化利用要求高。三区合并后,城乡用地总面积为78.19 平方公里,占比91.71%,就人口密度而言,三区合并后,新城区人口密度为1.33 万人/ 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狭小的区域面积加上较高的人口密度,使得土地资源更显稀缺。
其中,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约71.71 平方公里,占合并后区域总面积的91.71%。就开发动态来看,可开发用地总量相对更少,且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合并后的未来发展需要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能仍至关重要。
2.2 文化设施资源
文化设施资源丰富,产业化发展较快,分布较为零散,后续发展潜力仍需挖掘。区划调整使得原三区的文化底蕴、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得以高度融合,三区文化资源总和作为无锡最丰富的。
2.3 社会公共资源
社会公共资源总量充沛,品牌优势突出,但布局失衡、功效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2.4 空间景观资源
空间景观资源丰富,点线面要素齐备,市区共管范围较大,规划控制严格。滨水景观资源、历史风貌保护区多集中在三区内。上述两类既是三区合并后新城区的优势资源,又是发展受限因素,属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区域,景观要求高,规划控制严格。
3.1 产业发展导向优化
原三区中,其中崇安区、南长区产业结构总体较为类似,产业类型也较为多样,零售商业、商务服务业、休闲旅游业、楼宇业均较为发达。但主导产业各略有侧重,产业发展成熟度有所差异。
三区合并,未来促转型着力点主要包括以下3 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多元化。从内涵来看,发展重点向外向型产业转变,立足服务江苏和全国,主要为金融和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和相关的零售商业等。从层次来看,由商务和金融服务业为主导向商务和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等多产业并进的经济多元化格局的转变。
二是产业更新高端化。不仅包括传统商业、商务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的档次与能级的提升。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再以生产制造业为中心,更强调创意、营销等概念,引进价值链高端部门,引进跨国、跨区域高端客户(总部经济)。
三是产业分布集群化。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特征明显,即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较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规模效益,比如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因此,此类产业发展更需集聚化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集群,不仅空间上集聚分布,而且产业上联动发展。
3.2 功能布局统筹
原三区总体空间布局略有差异,原南长区以“一圈、两城、三街、四业、五特色”重点功能布局。其特征为,主要聚焦重点功能区;原崇安区采用的是“一核多节点”功能布局方式。划分口径不太统一。作为无锡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区域,规划总体布局上围绕运河和北中南四个规划片区,推动“一轴”、“两核”、“四心”和“九节点”联动发展。
三区合并后,重点功能区布局包括:
“一轴”:运河发展轴,基于原古运河风光带规划的基础,将十里古运河沿岸建成文化景观长廊、生态旅游长廊和高端服务产业长廊,打造无锡一张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两核”:老城商贸核,努力成为无锡最繁荣繁华的都市综合商圈,其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包括精品商业、文化产业、餐饮业等产业。太湖广场商务核,推进商业商务功能向太湖广场延伸拓展,形成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尚商圈,其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包括现代商业、金 融、贸易和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同时打造休闲旅游等功能。
“四心”:锡沪路商贸中心、锡澄路商贸中心、吴桥商旅中心、运河湾创意中心。主导产业包括专业服务、商贸业、创意产业。
“多点”:双河尖文化创意节点、锡钢文创节点、北兴塘河文创节点、惠山森林公园、梁塘河生态公园节点、下甸桥公园节点、城北公园、北尖公园,主导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业等。
3.3 用地结构调整
促转型主要为优化用地结构,包括:①提升公共设施用地,提升城市功能。②减少居住用地,提高居住品质。③增加绿化用地,改善城市景观。规划适当增加大型公共绿地,完善集中绿地的布局;④增加道路用地,满足出行要求。
3.4 社会设施完善
区划调整后,设施总量更加充沛、种类更加齐全、品牌优势较为突出,但总体布局失衡、功效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社会设施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功效发挥的局限性,以及出现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其自身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4.1 理念创新
由“中央商务区(CBD)”向“中央活动区(CAZ)”迈进。“撤三建一”一方面增加了区域的面积,资源要素更加集聚,使无锡的梁溪区在发展规模上更接近国内超大城市中央活动区(CAZ)的规模;另一方面“撤三建一”又提升了整个区域产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要素更加齐备,有机会成为无锡市的中央活动中心,成为将梁溪区打造成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的中央活动区的重大契机。
4.2 策略创新
策略创新一:提升供给层面,立足两大核心功能产业,优化功能空间布局。一是集聚无锡老城商贸区核心地带,集中商贸商务服务创新。二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无锡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策略创新二:刺激需求层面,突破相关政策瓶颈,有序推进旧区改造。
4.3 机制创新
以规划引导调控为核心,积极探索完善土地开发、土地供应、资金平衡等相关机制。在土地开发机制中,为加快地块的动拆迁,在现有货币化安置办法的基础上,建议探索多途径动拆迁安置办法;在土地供应机制中落实深化带方案招标机制;面对融资艰难、房源短缺等问题,研究资金平衡机制,比如向市级层面争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及市留部分出让金返还,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由中标单位负责带建部分公共设施,降低地块前期开发成本等。
作者:王 波(无锡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
本文为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一“城乡统筹与规划变革”宣读论文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