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坛】基于城市承载力综合评估的深圳市密度分区规划修编
深圳市历经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高度建成、高强规划、高密人口”的城市建设状态,规划编制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图则局部修编、城市更新规划、土地整备规划等“存量型规划”成为了主要形式。2013《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修订提出了“密度分区与容积率”的相关规定,将用地开发强度与密度分区规划挂钩,是应对新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管控手段的重大革新,其作用日益凸显并受到多方面的关注。
深圳市现行密度分区规划脱胎于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其控制意图相对理想与粗放,在实践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密度分区规定容积率与实际审批差异较大;2、工业用地管控过于宽泛、形成管控上的真空地带;3、与交通、市政、配套承载力挂钩不够紧密,局部地区出现超载情况。
现行密度分区规划无法在实操层面支撑规划管理工作,导致容积率审批过程中人为因素多、程序反复、耗时耗力,为落实规划管理体系的全面深化改革,研究建立相对科学合理且适应性强的容积率确定机制,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风险,加快规划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进程,规划主管部门于2014 年启动了密度分区规划的修编工作。
1. 基本原则
本次密度分区规划修编,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城市重点、热点地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存量发展时期的规划建设特征,要以规则建规则,以明晰具体的条款确定密度分区与基准容积率的划定。
2 技术路线
基于数据平台的多轮评估与修正以四大规划数据平台(规划一张图系统、综合交通仿真系统、市政一张图系统、公共设施台帐)为核心基础,建立规划建设容量管控与城市承载力评估模型,通过验证、分析、归纳形成“密度分区划分体系、容积率测算方法与修正系数体系”,进而对现行密度分区规划完善细化。
(1)细化密度分区的边界
扣除基本生态线内用地,全市划分约2600 个统计单元,主要以主要支路、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自然边界为边界进行划分。
(2)调整密度分区的划分方式
由原来的综合密度分区细化为两大类:居住密度分区、商业密度分区,分别研究确定划定原则;由原来的6 个分区简化为4 个,居住、商业划分为三个等级;取消原四区、五区,六区改名为“特殊控制区”。
(3)明晰密度分区的等级确定原则
(4)完善测算公式及参数体系
(5)模拟测算规划总量,评估城市承载力,调校密度分区
1.划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数据统计单元,设定数据分析规则,令统计单元反应地区建设特征;
2.确定密度分区规划框架:
(1)提出初步密度分区划分方式与等级安排;
(2)初步确定基准容积率;
(3)初步划定密度分区;
(4)形成容积率测算公式与修正系数体系
3.多专业多轮评估与综合修正:
(1)模拟2030 的规划建设总量;
(2)交通、市政、公共配套等专业平行评估(各自建立评估原则);
(3)各专业评估结论与密度分区规划衔接,建立评估与密度分区相关内容调校机制;
(4)形成密度分区规划最终方案。
4. 将密度分区规划、计算方法等转化为公共政策
1.密度分区规划方案;
2.容积率测算公式及修正系数体系;
3.2030 城市建设情况预测及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关系
1.困难
(1)确立明晰的规则最困难;各专业的承载力评估规则;密度分区的划定规则;基准容积率的确定规则;各专业承载力评估结果与开发强度衔接的规则。
(2)规模预测与多专业评估最艰巨,方法与系统都在始建阶段,仅凭已有经验与常识所设系数预测的总规模让人心惊肉跳,多专业的评估结果更是让人咂舌,唯有修正、评估、再修正、再评估……。
2.效果
(1)为规划编制管理中的容积率管控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支撑;
(2)减少规划调整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3)暴露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严重问题,引起主管部门(有些已经着手开始研究了)的重视并研究解决方案。
作者:孙 蕾(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为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二“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宣读论文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