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坛】共享经济时代 城市公共空间新玩法
最近,打车公司补贴战又火热上演,这次重点是拼车。嘀嗒、滴滴、优步纷纷以“拼出未来”的作为战略主题。数据显示,从共享汽车,到分享每个座位,拼车降低乘客成本,也使车主平均收入提升30%,双方共赢。这就是共享经济的缩影。AirBNB、Wework、慕课……共享经济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
共享经济,既是国际趋势,也受国家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纳入五大发展理念。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全文对外发布,明确“支持发展共享经济”。华盛顿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则在新书《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到,未来,使用权将胜过所有权,共享价值将胜过交换价值,协同共享会改变组织经济生活的方式,引导我们迈入全新经济领域。
从定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目前,多种新共享现象已经出现,如共享居住、共享教育、共享厨房、共享办公,等等。在提升生活便利度的同时,这些共享降低了成本,有效发挥了闲置资源作用,达成了供需双方共赢。
按照共享经济模式发挥作用的流程,我归纳出四个关键词:
分离:资源的所有权与其使用权、管理权的分离
分解:需求与供给的内容分解(细化多元)、规模分解(化整为零)。内容与规模的分解通常是相伴出现,并在空间中呈现零散分布的状态。
共频:供需短时间匹配。通常借助互联网,高效整合零散供需。
共赢:参与共享的多方受益,甚至达到零边际成本的效果。
分是解构,共是重整;由分到共,完成了解构-重整的过程,一个新模式建立了。
共享时代,规划师如何参与?首先需明确的是,规划师“能玩”的资源是公共空间。狭义上来说,公共空间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根据定义,现存app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室内空间的共享问题,本文公共空间特指室外部分。
既然是公共空间,为什么还搭载“共享”概念?首先,太多空间在实际中“共而不享”——共有而却毫无使用体验,或者“享而不共”——有“享”的潜力却没有“共”的条件;所提“共享”就是要实现公共空间更好的共有与享用。此外,共享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能够将 “零边际成本”概念引入公共空间的使用和管理,提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具体“玩法”,则是将共享模式的逻辑,运用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管理上。对应“两分两共”,公共空间至少有四种新玩法。
玩法一:分离,对应两个层面——分离使用权、分离管理权。
分离使用权,就是承认私有公共空间的合理性,引导其向公众开放。在曼哈顿,私有化公共空间超过500个。1961年起,私有公共空间项目就是纽约zoning的组成部分。为鼓励开发商在自家地上建设,并免费向公众提供公共空间,政府给予容积率奖励。
分离管理权,就是鼓励专业化管理团队运营。在很多国家,专业团队管理公共空间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布莱恩特公园从缺乏维护、环境恶化,到毒贩横行再到专业管理介入,目前已扭转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公园。其维护资金完全来自非官方并运转良好。良好的管理,使周边物业增值,租赁费和地价大幅提升。
借鉴这些经验,我们需要政策鼓励、专业管理。
玩法二:分解。
内容分解,指在需求细化的时代,空间供给细化多元;规模分解,指以集中化规模化形式出现的需求,还原本来的散布状态,空间供给也要化整为零,呈现散布状态。
内容与规模的分解,通常相伴出现,表现为以化整为零的空间,承载细化多元的活动。
当空间规模被分解,不同小空间能更有针对性地承载不同活动主题,而正是活动本身,成为吸引人群的核心。去公共空间和逛商场有类似,使用者可以按“有无目的”分为两类。有目的的,需求细化了,空间供给需要针对性满足;没目的的,看中的是多样性,而正是多元供给,塑造了多样性。所以,当人们的细化需求以小微形式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供给应该呈现同样的小微+散布结构,形成微公共空间体系。
汉堡利用街头小公共空间进行了“活动预设置”,主题使其本身就带有活动引导性,非常受欢迎。巴塞罗那 “针灸疗法”,成本低、见效快、直指需求。从小空间入手,能有效迅速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品质。规划也许应该完善公共空间网点建设,并进行主题细化,活动预设,以使公共空间真正有活力,有魅力。
玩法三:共频。建立公共空间数据库,实现实时跟踪、供需速配。
我们对于身边公共空间的不了解,源于公共空间资料不够完善公开,其中的活动情况更是无从知晓,于是出现了15年元旦的踩踏悲剧。矛盾出现了,一方面,个别空间很拥挤;另一方面,大量空间在闲置;但公众仍然觉得无处可去。
纽约公共空间网站,清楚显示了所有公共空间的位置、所有权、设施,还鼓励大家评价空间开放度。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依托网络、搭建平台,甚至在未来,开发“召唤公共空间”的网络应用,实现公共空间入网,需求速配。只需一个手机,人们就能对周边公共空间了如指掌,滴滴一下,马上预约。
玩法四:共赢。摒弃“免费”思想,共赢前提是共同付出。
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管理维护都需要成本。公共空间就是大家一起付出,再一起收益。付出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力;收益更好的空间,更好的使用,以及更高的不动产价值。
汉堡海港新城开发中,当地居民发现没有游乐场,向管理公司反馈,管理方、规划部门与业委会共同达成协议,由政府投资建设,家长负责设计管理, 游乐场建成,家长轮流管,是非常活跃的空间。调研时,居民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想要共赢,先问能付出什么?而为保证“付出”通畅运行,则需要建设新的“付出-收获”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渠道。
将四种玩法结合,未来,将有更多的私有公共空间对公开放,更多的小型空间被挖掘; 他们由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空间将被展示在网络平台上,按类型主题划分,便于精准搜索,精确匹配。空间使用情况实时更新,重大活动更有实况播报。使用公共空间要刷 “积分”,积分可以买,也可以通过付出时间精力维护公共空间、参与公共活动等方式换取。公共空间将有各自活动季,活动可以由居民自行组织,精品活动可适当收费,作为公共空间管理资金。
未来,公共空间使用将更加精准、高效,并将成为零成本社会中许多共享活动的发生地,他们被激发、盘活,并将实现真正的共有与享用。
作者:符陶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
本文为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三“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宣读论文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