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预告】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

2017-11-18 同济规划TJUPDI

学术对话 | 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

承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月20日(周一)上午8:30-12:00

地点:东莞·嘉华酒店主楼·四楼F1厅


如今健康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健康城市、健康社区成为时下热门讨论的话题。我们“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论坛主要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健康城市规划在土地使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绿地和开放空间等方面不同的规划原则和设计要点,为更多的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从规划角度来说,健康城市可通过规划设计优化物质建成环境,从而减少居民的患病风险,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而健康城市规划涉及到土地使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绿地与开放空间四个要素的多个方面,以及两个不同的干预路径——减少污染及其人体暴露度、增强体能活动。在不同城市规模下建设健康城市,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空间要素的具体规划技术与方法进行量体裁衣。研究显示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并导致汽车依赖、长时间通勤、体能锻炼缺乏,影响居民健康;因此是否城市越小越健康呢?


就此,我们特别邀请健康城市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跟大家一起讨论不同空间尺度下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并分析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效应。主要的议题有城市规模对通勤时间、交通方式和体能锻炼时间等的影响,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特点下健康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的差异性,以及基于不同空间要素健康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我们想和大家一起探索:在我国的不同规模城市中,不同空间尺度下,应该如何推进健康城市规划的实践?



参考议题:

1. 城市规模影响着通勤时间、交通方式和体能锻炼时间等,是否城市越小越健康?

2. 针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特点,健康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的差异点是什么?

3. 针对不同的空间要素(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和开发空间等),健康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4. 在我国城市的不同城市尺度下(城市、城区、住区),如何推进健康城市规划的实践?



主持人:

王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亚洲开发银行-同济大学城市知识中心执行副主任



发言嘉宾:

吴志强/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伟强/学会理事、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周    婕/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王新哲/学会理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孙斌栋/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詹庆明/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谭少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周江评/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董    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朝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工

黄    珏/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论坛,各抒己见,

共同创造更加健康的城市,健康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