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方莉丽 责编:金颖颖
其他
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丨《池州日报》整版报道这个“五一” 池州“文旅盛宴”很出彩
5月4日池州日报2版刊登文章《这个“五一” 池州“文旅盛宴”很出彩》全文如下↓↓↓
九华山:“宿”造“诗和远方”
西竹民宿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2018年2月,当地村民王腊梅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三层独栋徽派建筑,精心设计15间富有禅意的客房,打造了该村第一家特色旅游民宿。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和旅游知名度,近几年,九华山风景区抢抓发展机遇,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引导景区农家乐、旅店业提质改造,招引品牌民宿入驻,一大批特色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旅游民宿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九华山风景区先后印发《九华山风景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奖励政策》《九华山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自2021年开始,该景区每年开展一次“十佳旅游民宿”评定工作,已连续评选出20家风景区“十佳旅游民宿”。同时,积极推荐景区旅游民宿参加市级十佳民宿评选和国家等级旅游民宿评定。
除此之外,九华山风景区激励旅游民宿参加品牌创建,对评定为景区“十佳特色旅游民宿”、池州市“十佳特色民宿”和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旅游民宿的经营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和10万元、5万元、3万元,累计发放创建奖励58万元。目前,九华山风景区共有旅游民宿27家、床位608张,其中3家获评省级百家精品民宿、19家获评市级特色旅游民宿,6家旅游民宿参加国家丙级旅游民宿评定。
藏身柯村老街的妙隐民宿,先后获评池州市首届“十佳特色民宿”和“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已成为九华山风景区的网红打卡点。2018年,王大栋夫妇回乡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虽然只有7个房间,但节假日经常满房,全年入住率保持六成以上。2021年,王大栋夫妇又着手打造妙隐民宿二期,花费200多万元精装4个房间,营造极致舒适的居住环境。目前,该民宿所有客源全靠老客户介绍,全年营收超过100万元。
纯白矮墙、石头步道、无边泳池、秋千摇椅、野营帐篷……池州市第四届“十佳特色民宿”之一的无尽夏民宿,透露着浓浓的摩洛哥风格,让游客仿佛身处地中海度假。该民宿负责人宁鹏飞说:“我们打造特色旅游民宿,17间房间设计均不相同,让客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异域风情。”
从一花独秀到百花齐放,从“到此一宿”转为“深度体验”,随着九华山风景区民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景区成立旅游民宿产业联盟,从加大政策扶持、突出文化内涵、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打响“九华山美宿”品牌。
虽然旅游民宿产业联盟成立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五一”到来之际,以无尽夏民宿、西竹民宿等为代表的“九华山美宿”经过网络营销,迅速火爆,订单不断。九华山风景区文旅处党组成员、旅游管理科科长戴慕芳介绍,今年“五一”假期,九华山特色旅游民宿预订火爆,部分民宿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贵池:“民歌之乡”体验“慢生活”
4月28日至29日,“歌语墩上乡约罗城”贵池区墩上街道第三届罗城民歌文化艺术节在罗城村举行,现场热闹非凡。
罗城村地处贵池区墩上街道西南端,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的发源地,有中国传统古村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皖南千亩梨园示范基地等金名片。
怎么利用独特的优势资源帮助村民富起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017年,罗城村引进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当地约1500亩土地进行升级改造,结合“一村一品”及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千亩梨园、百亩橘园以及150余亩观光花海基地,推出真人CS、果园采摘、石壁岩画、学生劳动实习基地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开辟了山村“网红打卡地”。
“在规划建设中,我们始终把‘人’放在首位,不仅通过文旅项目扮靓了村庄,让游客有得玩,还让很多村民有事可干。”该公司副总经理姜亚元说,为促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成立了致富、丰阳、兴村和硒谷4个水果种植合作社,去年全年用工量达100多人次,发放村民工资及田地流转费计400余万元。目前,罗城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0元。
“文旅融合最大的魅力在于独特性,最大优势在于人无我有。”姜亚元告诉记者,罗城村发挥“民歌之乡”的品牌优势,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及旅游服务投入,通过建立罗城民歌传习基地、举办罗城民歌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如此美好景致,不该藏于山中。而互联网,就是将罗城村送出深山的那只推手。4月27日晚,微风习习,罗城村义湖茶舍内,歌声悠扬。“妹在河里洗菜苔,郎在河里放木牌,一槁子掉过来,嗳嗳子唷……”安徽非遗文化(贵池民歌)传承人姜梦玉的一曲《洗菜苔》,让游客听得如痴如醉。
“民歌好听,但也要传播。”一旁,姜亚元打开抖音进行直播,悦耳动听的山歌小调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依托罗城村的特色文旅项目,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力宣传,粉丝量持续上升,今年1-3月游客接待量已达4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5%,‘五一’期间游客接待量达两万人次。”姜亚元说。
“赏美景、种辣椒、听民歌、品茶香,来罗城,体验一场慢生活之旅,再好不过了。”来自浙江的游客周珊珊表示。
东至:红色旅游彰显魅力
4月19日,在东至县木塔乡大田村的红色广场上,讲解员汪金金铿锵有力地讲述着革命烈士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勇事迹。当日,大田村正承接着一批50余人组成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集中学习、参观调研、“重走红军路”、现场党课等。
大田村是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德、浮梁边的最早一支红军游击队在这里诞生,全村百余人参加了革命队伍,50余人壮烈牺牲。大田村境内有燕窝里红军整体旧址、红军六区区委会遗址、茅棚里红军临时会址等多处红色文化遗存。
拥有这么丰厚的红色资源,如何调动全村干群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干事热情?扎根山村20多年的大田村党支部书记方德华介绍,村“两委”班子“从史入手”,对发生在当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人和事进行了深入挖掘。走村串户、查阅史料,搜集整理出万余字的红色文化资料,并将其编印成册发放给全村人。
近年来,大田村紧扣木塔乡“红旅小镇”这个主题,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建起了中心村红色广场,维修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大畲红军道、茅棚里红军会址,绘制了1900余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墙。
“大田村的红色广场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红色教育‘打卡地’,17位革命烈士纪念碑现为大田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大田村已接待约2000余人次来此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方德华说。
红色文化阵地的建设,不仅擦亮了“红色大田”名片,也加快了大田村红旅融合发展步伐,集体经济实现了腾飞。
如今,依托红色景点,大田村的餐饮民宿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如祝家庄民宿,2022年营业收入达66万元;乡村红色旅游带来了人气,人来了就有了消费,大田村的大米、食用油等农副产品、土特产也就不愁销路了。2022年,大田村红色旅游带动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余万元,被授予“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大田村正着手建设“大田村文化馆”,计划今年“七一”开馆。
大田村红色旅游是东至县红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东至县地处皖赣交界处,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先后入列“闽浙赣片区”和“皖中片区”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化红旅融合发展,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引领旅游业优化升级。
该县修缮、提升东至革命烈士陵园、中共皖赣特委旧址、中共九都支部,建设东至治水精神展馆、木塔红军纪念馆、徽州工委纪念馆、倪南山将军广场和合延红军纪念馆等革命展馆,不仅为红色教育提供了阵地,也丰富了红色旅游载体。
近年来,该县依托红色景区景点、红色场馆、红色遗址遗迹和革命烈士、先辈史迹,开发培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先后打造了红军追忆之旅、木塔红色研学游、红色记忆之旅、星火燎原红色茶旅等多条精品线路。以黎痕红色景区为带动,县内中共皖赣特委旧址、徽州工委旧址、中共九都支部纪念馆、合延红色旅游点等持续火热,参观游客络绎不绝。在旅游项目开发上,该县建设有特色的红军食堂和民宿,开展红军训练、红军劳动等红色文化教育体验活动,增强了红色旅游魅力;举办“品高山麻饼扬红色文化”高山麻饼艺术节、安徽人游安徽之中共皖赣特委旧址参展活动等,红色文化旅游氛围日渐浓厚。原先寂寂无名的革命老区,迎来了众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参观者,带动了周边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的兴旺,提升了东至旅游内涵和知名度。
据东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东至县文旅部门正立足香隅镇香山渡江战役背景,积极谋划建设香隅镇渡江战役纪念馆,设计加入新的“红军追忆之旅”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展红色经典剧目展演、暑期研学行、红色文化集市、“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进一步挖掘、整合东至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东至红色旅游发展。
青阳: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乡村四月闲人少。4月29日,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的九华山下礼村文化体验片区,迎来试营业以来的首批客流高峰。阳光下,游客们走出拾院酒店的房间,或徜徉在田间采撷紫云英,或漫步在古村落的青石板小路上,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慢生活。
“九华山下”项目总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区域,是“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交汇点。以礼村为核心的礼村文化体验片区,是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建设内容,体验区里的拾院酒店自今年3月份试营业以来,即便隐藏于山野,仍吸引众多长三角地区游客前来“打卡”。
记者走进该酒店一间客房,落地窗前的纱幔徐徐展开,翠绿的远山环抱着白墙黑瓦的古民居,犹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眼前。“前些年这里很破败萧瑟,没想到现在这片古民居被别出心裁地保留下来,竟神奇地焕发勃勃生机。”许承是青阳当地人,酷爱写作采风,她向记者描述着眼前这片村落的蜕变。
走出酒店拾级而下,进入古民居体验区,记者目之所及的道路、民居等都被最大程度保持了原有的样子,有个别濒临倒塌的危房也被进行了内部加固,而没有一拆了之。“这个体验区依托原有的古村落改建而成,并没有推倒重来,而是与山水相依,与历史共存,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九华山下”项目运营负责人梁潮介绍,这片有15栋古民居被完整保存下来,房龄最长的超过200年。
“游客在这里有当村民的感觉,能放松下来。”在梁潮的引导下穿过古民居,记者来到一片水田前,他告诉记者,这里正在打造农耕体验区,根据节气时令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让游客可观赏到四季变化,也可参与劳作。来自无锡的游客陶源第二次入住这里,他告诉记者,来到这里可以发呆、阅读,或者走走停停,能调整自己的状态,非常惬意。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九华山下”项目不仅吸引了远方的游客,还有返乡的高级人才。“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青阳县本地人,有飞国际航班的空姐回来做酒店管家,有在上海工作的星级大厨回来当主厨。”梁潮介绍,“九华山下”项目满足高价值人才在城市和乡野都缺失的复合需求,正在营造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浓厚氛围,目前该项目吸引了大量本地年轻人返乡,解决周边就业岗位超过200个。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在古今建筑和谐共生里感受时光流转,这里正吸引着长三角重点城市高价值客群和高价值人才纷至沓来。正如梁潮所说:“于传承中打造舒适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山居生活的极致体验,我们将围绕礼山体验区构建九华山下第一个小型文化体验区域,以农旅融合激活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石台:好山好水激活“硒”引力
这个季节来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翠绿。在徽派古村落的掩映中,在黑色富硒土壤的映衬下,层层叠叠的金色黄金芽茶树显得分外耀眼。
钱冬梅是大山村村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你们有没有去看看附近的古徽道?还有七彩玉谷,很漂亮的!”钱冬梅说,因为她家的地理位置较好,加上自家有富硒茶厂,她家的农家乐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从现在开始到七八月份都是旅游旺季,来我家的客人很多,大多来自上海、南京等周边大城市。”
民宿的红火,离不开大山村独有的“硒”引力。石台县是国内少有的富“硒”地,全县99%的土地富(含)“硒”,“富硒负氧原生态”成为这里的天然招牌。
来自江苏宜兴的王女士是钱冬梅家的常客,她每年来这里休养的时间达到一个月以上,离开时还要带上当地特产富硒米、富硒茶等农产品。“这里空气特别好,很适合和家人朋友来‘吸吸氧’。”
山里的“硒”世珍宝,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以石台硒茶、石台硒米等为代表的硒产品成为许多游客的最爱。“到石台康养旅游,吃‘硒’食品,看‘硒’文化,养生得很。”来自南京的游客王松鹤说。
近年来,石台县主打“石台硒品”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已开发硒茶、硒米、硒菜、硒禽、硒蛋、硒餐、硒果和富硒土特产八大类100多个品种,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石台县硒产业办公室主任吴承龙介绍,目前石台县“硒产业大脑数字平台建设和运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该项目将以石台硒茶为试点示范,建设石台硒产业“5G+工业互联网全流程溯源平台”、石台硒茶产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和石台硒产业生态数字大脑运营平台。
同时,石台坚持将硒资源、硒产品作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创新推出“富硒农旅+富硒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富硒健康养生游,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900多万人次,富硒康养业产值达6亿元,当地富硒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大跨越。今年1-3月,该县游客接待量比2022年同期上升16.12%,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5.74%;旅游总收入比2022年同期上升16.4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7.95%。此次“五一”小长假,石台共有8家A级景区对外开放,牯牛降景区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连日来,该景区门前排起“车龙”,4月30日中午,景区发布公告,显示当日接待量已经达到饱和量。“排队很值得。”“这里的水太美了,堪比九寨沟。”不少游客在朋友圈和抖音账号里这样分享旅游体验。
不只是好山好水,为做好“+旅游”文章,此次假期该县文旅局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开启非遗+旅游演艺进景区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在醉山野景区,省级非遗石台民歌教唱展示、互动教唱、石台县省级非遗石台目连戏《两匹老布》展示展演等活动,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同时,石台文化遗产、复建新旧照片展等,也吸引游客沉浸式打卡,全方位了解石台。
小城浓厚的烟火气息,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去不了淄博,这里的烟火气也很浓。”假期里,该县的美食一条街忽然爆红。夜晚降临,在县城仙寓路上的露天排档里,游客结束一天的游玩,惬意地聚在一起,吃当地的土菜、喝啤酒,聊着旅途中的趣事。
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王齐斌 徐婷 张敏 汪玉 潘欢欢
声明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方莉丽 责编:金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