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在诗词中寻找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午日节、龙舟节、正阳
节、浴兰节、天中节等
端
午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各地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进行庆祝。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原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民间流传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天气燥热,“五毒”繁殖(即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人们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来“驱毒避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渐渐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五月初五又称“浴兰节”,古人在这天有“蓄兰为沐浴”的习俗,明代端午节又有“女儿节”的称谓,《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端午节作为一种传承,也常被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在自己作品中提及,或是描写端午的场景,或是表达自身的情志。
让我们一起看看,诗词里的端午是何景象。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入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诗人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赛龙舟场面。
唐代还会沐浴、包粽子、系五彩绳: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朝廷也形成了在炎夏到来前的端午节赐衣的惯例,杜甫就曾享受过一次这样的福利,并写下颂诗。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外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到了宋代,端午的花样变多了,包粽子、沐浴、佩戴五彩绳的习惯还在延续,还有插艾、带赤灵符、饮雄黄酒等。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全诗描写了端午时节的小山村,开满火红的石榴花,诗人吃了两直角的粽子,高高的头冠上插着艾蒿,忙着储药,配药,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等忙完了这些事,夕阳西下,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的吃喝起来。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过端午首先要用兰草沐浴,参与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了河面。沐浴之后全身变得清爽干净,这时再把用五彩线编织而成的五色绳戴在手上,把赤灵符挂在发鬓之间。寓意平平安安、天长地久。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一年端阳节,欧阳修去友人家做客,席上作了这首词。此词描写的是,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用兰草沐浴,之后一家人一起喝雄黄酒,吃五色线包的粽子,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病避邪的场景。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每逢此时,那位行吟于荆楚大地的爱国诗人,总是被我们重新纪念、缅怀;他的千古绝唱,总能让我们心中层云激荡。作为天地之间的人,应该具有何种价值,被再次深思。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言简意深,但很有力量。爱国诗人屈原尽管被后人百般歌颂,但屈原式的悲剧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如此的冤屈怎么能够简简单单就洗刷干净呢?语言简练,但意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式的冤屈不平!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端午节这天,人们相互赠送艾草,以表平安与纪念。诗人身边没有“故人”和“新知”,白发苍苍,内心孤独,但他没有选择和屈原一样的道路。他还希望有朝一日,看到大宋王朝东山再起的辉煌时刻。所以即使相隔万里,跨越时空,仍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己酉年的端午日,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如火的石榴花似乎在笑话我,诗人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1961年读完楚辞后著了一首七言诗。也许不是为端午而写,但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故而放在文末供大家欣赏。
七绝·屈原
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以文做匕、以死醒世、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职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我们的节日·端午
来源 | 临潼区检察院
文 | 张洁 图 | 网络
校对 | 李繁 审核 | 闫静 编辑 | 米漩
往期推荐✦
分享、在看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