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群众心坎里】心系群众“亚克西”,为这支和田“访惠聚”工作队点赞!

要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习近平

初春的清晨,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喀萨夏合勒克村的地里已经有村民在忙着备耕。“这是1500亩的蔬菜基地,前面的厂房是獭兔养殖区,那边要建蘑菇种植基地。”该村第一书记、和田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艾尼瓦尔·阿迪力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着。

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村里的发展蒸蒸日上。干部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让村民一改过去的“等靠要”思想,热火朝天投入生产和外出务工。

近年来,新疆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暖了民心、惠了民生。

贫困户有了发展清单

“发展什么产业,去哪里就业,每户都有具体的方案。”

“今年我们村脱贫摘帽没有问题!”艾尼瓦尔说,笑容充满自信。1个多月来,他带着工作队扶贫专干和村干部又走访了一遍所有贫困户。“我们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家家户户都要走到。发展什么产业,去哪里就业,每户都有了具体的方案。”他说。

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干部们熟悉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所以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路,和村民商量后可以较快确定下来,工作效率比较高。

“我们村是深度贫困村,还有164户贫困户。”艾尼瓦尔说。2月20日一大早,他为20名去沙雅县管理棉田的村民送行鼓劲。目前村里已经转移就业415人,其中稳定就业的有不少是贫困户。

去年工作队帮村民联系了湖北一家企业,有14对夫妻前往就业。

春节前,一对回来休假的夫妻说,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近万元,算下来一年可以存八九万元,打算等有了积累就返乡创业。这事对村里人触动不小,村民就业热情更加高涨。

“今年要新增稳定就业145人。”艾尼瓦尔向记者细数今年的发展清单,目标精准明确。

去年村里整合1500亩土地,建成蔬菜基地,今年种植胡萝卜、红薯等,贫困户有了两个收入来源:土地流转收入和打工工资。

村里427户村民的庭院改造已经完成,今年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子等农资由蔬菜批发商提供,销售也由他们负责,村民只需种植管理。

喀萨夏合勒克村的重点产业是兔子养殖,今年要继续扩大养兔的贫困户数量,3月底之前从50户增加到100户以上。

这个村有木工手艺的人比较多,工作队今年准备申请项目帮助35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办理商标注册,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

另外,标准化蘑菇生产基地已立项,天暖就开工建设,基地将吸纳200个劳动力。

动员群众干起来

“大家跟着我们干,一定有收益。”

“年轻人动起来了,不少五六十岁的村民也在积极找工作,现在村里建设项目多,岗位也多。”这让艾尼瓦尔十分高兴。

去年3月,艾尼瓦尔来喀萨夏合勒克村驻村,走访完群众以后感觉压力不小。他说,村里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必须要有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要求,要从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入手,落实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上,落脚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上。“我们牢记嘱托,努力践行总书记的要求。”艾尼瓦尔说。

刚开展工作的时候,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走访调研、征求村民意见,四处找路子,逐步有了思路和方案。

艾尼瓦尔过去一直在农口工作,熟悉农业。他发现村里有不少土地没有利用好,于是争取项目资金,引进蔬菜批发商,在蔬菜基地种植胡萝卜,并发动村民自行种植。胡萝卜是在小麦收完后种植,不影响正常粮食耕作,但开始没有人愿意干——村民担心卖不出去。

在村民大会上,艾尼瓦尔大声号召:“大家跟着我们干,一定有收益。”然后他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得到村民认可真是不容易,当62户村民表示愿意种植时,他热泪盈眶。

当年,62户村民种的300亩胡萝卜,到了11月如期被蔬菜批发商悉数收购,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管得好、产量高的超过4000元。

记者走访时,58岁的村民伊盖木拜尔迪·艾合麦提坐在院里晒太阳,十分惬意。5个月前他修剪核桃树时不慎被树枝压伤了腿,还要再休养几个月才能放下拐杖。“不发愁,慢慢养着。”他乐观地说。

伊盖木拜尔迪是最早被说服种胡萝卜的,6亩地挣了不少钱,当年就实现脱贫。家里养着54只兔子,繁殖了300多只,也挣了差不多2000元。他说,养兔子不花什么力气,拄着拐杖也能干,再给我两三百只也养得过来。

如今村里各项工作都好做了

“挣钱门路多了,也舍得花钱了。”

走进建在村里的墨玉县天将实业有限公司獭兔养殖区,偌大的厂房里兔笼整齐排列,村民热孜亚·努尔麦麦提穿着白色工作服熟练地给种兔注射疫苗。经过培训,她担任了技术员,负责喂料、配种、免疫等。她开心地说,现在懂技术,很受村民尊重,觉得很自豪。

“村里很多农户享受到了国家棚圈建设项目扶持政策,2015年以来建了300个棚圈,我们联系甘肃的养兔企业负责人,他听了很感兴趣,很快就落户了。”艾尼瓦尔说。

企业看中的,是政府支持力度大,老百姓养殖积极性高,因此短短一周就决定投资。养殖场解决了就业,还给每户贫困户发放50多只兔子,伊盖木拜尔迪家的兔子就是这么来的。企业提供种兔、饲料和兔笼,还提供养殖、配种、防疫和检验检疫一系列服务。

发动贫困户搞养殖几乎磨破了嘴皮子,如今大家见到了收益,只要发兔子,大家都抢着要。事实上如今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好做了。村民都说,工作队和村“两委”为了大家过上好日子,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都很信任。

在村民阿卜杜拉提普·亚森家看兔舍,记者大吃一惊,门前居然安装了摄像头,屋里的台式电脑上有实时监控画面。细问才知道,原来44岁的阿卜杜拉提普喜欢琢磨电子产品。

“养兔企业来了村里,我就去当电工,每月收入4500元,妻子在家养兔子,去年存了2万元呢。”他给自己和妻子买了新款智能手机,还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家里安装了空调。“以前没钱时就惦记着存钱,现在收入稳定了,挣钱门路多了,也舍得花钱了。”他笑着说。

艾尼瓦尔说,如今农民的思想变了,肯努力,消费观念也变了。随着脱贫增收,大家一定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htljlxc@163.com

联系方式:0903—7885796

编辑/朱如娟 责编/李保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