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影像|中国人的家当

2015-05-28 编译/黄淇欣 文谈

十多年来,中国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编辑马宏杰走遍全国各地,拍摄中国家庭和他们的家当。这些被拍的家庭需把房子清空,然后把所有的家当搬到摄影机前。这次拍摄的目的是要讲述中国经济繁荣背后那些被忽略的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转型的成果。


“家当并非财富,只是他们的生活,展示了底层人民是如何谋生的。”马宏杰说。


这些迷人的图片展示了各地景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异。然而,它们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所有的家当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摄影机前,这都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和谋生工具。而家当的主人们,看上去自豪而又谦卑。


马宏杰的摄影对象大都是农村家庭。他表示,自己也想拍摄城市里的富裕家庭,可他们都不大愿意加入这一摄影项目。他解释称,富裕的家庭家当太多,担心展示后会出现不良反响。


“底层人民毫无芥蒂地向我展示他们的家当。”他说,“当然,他们一开始也有所怀疑。但我给他们看了我拍的其他样图后,他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如今,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于美国。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贫困人口数仍居世界第二。2012年,中国还有近100万人日均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标准——1美元。


卑微的忍耐力


在5月底发行的新书里,马宏杰讲述了这些家庭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这些家庭里,最让马宏杰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无能为力的态度,他们从不求任何事。“他们安于现状吗?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他还说道,“但他们仍靠着仅有的家当努力生活。”


态度虽谦卑,却也让马宏杰感到失望。“他们在沉默中煎熬。”他说道。


马最近回访了他第一个拍摄的家庭。2003年拍摄进行时,他们住在中国东南部湖南省山区的一个乡村里。



如今,龙云平(音)夫妇和两个儿子以及88岁的老母亲生活在湖南省黄丝桥村。他们家的年收入大概有3000多元。房子坐落在一座古老的村子里,是龙云平父亲留下的家产,有100多年的历史。


让马宏杰感到失望的是,回访时他发现,龙家的一切十年来根本没有改变。原本破旧的房子显得更加破败不堪。


他们的儿子想结婚,可是家里无法负担为他们建新房的费用。他们希望黄丝桥村尽快开发,这样旅游公司就能给他们家补偿些钱,让他们外迁,两个儿子的婚事就能解决了。


一成不变


马宏杰又去了其他地方,情况大致相同。


黄河流域的孙贵友(音)一家是黄河上的渔民,住在一条船上。孙贵友说,他一生都在河流和湖泊上漂泊,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块土地,盖一座房子,让他的子孙可以不再漂泊。虽说比起2006年第一次拍摄时,他们富裕了一些,却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没能在坚实的土地上盖一座房子。



孙贵友一家现有两艘大铁船和两艘小木船,总价值6万元。他们经营着一家水上餐馆,算上餐馆收入和捕鱼所得,年收入超过3万元。


“他们谋生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还是捕鱼。”马宏杰说。“他们的儿孙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辍了学。你可以想见,这些孩子未来也会重复祖辈们的生活。”


日渐消失的传统


拍摄过程中,马宏杰因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而感到震惊,也见证了传统文化正在慢慢遭到侵蚀。在他遇到的工匠和艺人里,只有极少部分表示自己的后代愿意继承他们手艺。他们宁愿到城里去当农民工。


2010年,马宏杰来到海南省的一个小村庄时,发现人们都住在小棚屋里。这次回访,小棚屋都被砖瓦水泥房取代,是政府出资建造的。



傅纳国(音)一家住在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俄查村,靠种植大米和甘蔗为生。他们从山腰上采摘野浆果来卖,作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每年大约能有600元。


然而,人们还是会在政府出资建造的房子旁搭建小棚屋,因为政府建造的房子并不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水泥房内煮饭,通风排烟成了他们的难题。


“当地政府认为住小棚屋是不文明的表现,但这是他们的特色。”马宏杰说,“为什么一切都要统一呢?”


马宏杰拍摄的家庭还分享了他们对繁文缛节的痛恨,也会抱怨政府对他们的干预。不过2006年,听到政府决定取消对农产品征税的古老传统,农场主和农民们都兴奋不已。


“他们只想这样简单地生活——他们告诉我,‘不要给我们的生活添麻烦,让农场和我们继续生存下去。’”马宏杰说。



洪清(音)和程晓慧(音)在江苏宜兴市徐舍乡的一条贯穿整个乡的河道边上租了一间老旧的茶馆。虽然这不是他们的家,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住在茶馆里,也经常睡在茶馆里。他们有一些基本的生活家俱。这个茶馆现在每年能赚3万卖钱。



孟左刚的长辈在1949年来到了宁夏中卫南长滩村。孟左刚家里有一公顷的地,拥有村里唯一的一个温室大棚。他们家还养了200支羊,100棵树苖。另外,他们还通过摆渡获取一些收入。他们一年的收入大约有4万块钱。



生活在安徽南屏村的叶力平(音)和刘秀珍(音)靠着劳力和卖粮食,全年的收入为2万无。1988年,村民们和村委会在根本不懂什么进旅游的情况下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长达30年的合约,将整个村子的旅游产业包给了这家企业。这家企业每年只分给每个村民100块钱。



张传(音)是一位驻扎在海南三沙市赤瓜礁上的士兵。他在海军服役了16年,其中有五年时间是在守卫赤瓜礁。他每次守礁的时间是四个月。



张剑(音)和妻子生活在重庆奉节县小寨乡的一个天坑里。奉节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之一。1991年,张剑得到了一个监测河水高度的工作。他就将自己的新家安在天坑里。



牧民哈德儿(音)住在甘肃阿克賽哈萨克族自治县,养了350头羊。他和家人在夏季经常在草原上游牧,冬季则住在县里。他们只是养羊,年收入有10万元。



广西桂林水源头村的这个宅子在规模上堪比一个村子。这个宅子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是秦家一个官员从山东迁徙而来。这个官员迷上了这里的风水,决定住下来,繁衍生息。这个家族繁衍了好几代,将住处扩了好几间楼房,现在成了著名的“秦家大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