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点子都是偷来的?我们真的会无意识窃取他人想法吗?

译/崔雪璐 文谈 2021-03-17


享自己的观点,却在下一次会议上听着别人复述,是最让人生气的事情。然而这些偷走你观点的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了。


你正坐在会议桌旁和同事一起开会,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众说纷纭,观点满屋子乱飞,但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突然之间,你灵光乍现,提出了一个观点。会上出现了一段不屑一顾的停顿,接着又是一片混乱。

一周之后,你的上司提出了一个与你完全一致的观点。整个小组都在庆祝她天才似的想法,她似乎也很为此自豪。你用会议的剩余时间思考出了50种不同的方式,只为证明她的观点是你的原创。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情景真是太熟悉了。2015年对1000名员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五分之一的老板承认他们经常会窃取员工的主意。更为糟糕的是,几乎每一个老板都做过一次这样的事。总之,大约有一半的员工都感觉他们的观点曾被盗取。

然而,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同事并不知道他这么做了。

潜在记忆(cryptomnesia)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记忆故障,包括把记忆误解为独创思维。这个词字面的意思是隐藏的记忆。从和弦与老歌神似的摇滚金曲,到宣称开创了一种其实早已存在的新技术的外科医生,很多引人注目的抄袭事件其实都与潜在记忆有关。

正在饱受观点窃取之苦的人,或许会认为这听起来也太慷慨了,但是仔细想一下:还记得你是在哪儿听说大卫·鲍伊(David Bowie)死亡的消息的吗?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emoji表情符号的吗?

记忆的把戏

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你知道很多常识,却并不清楚它们源自于哪里。这是因为,事实上存在两种长期记忆方式,能帮助你有意识地回忆起来你所接触到的信息。

齐柏林飞艇乐队的剽窃诉讼案可以理解为潜在记忆吗?(来源:盖帝图像)

比如参加一个会议时,你的大脑飞速运转,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忆常识——你在什么地方,现在是什么时间,某个人说了些什么,外面是否在下雨——你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接二连三,不断涌现。这就是你的短期记忆。

接着便是会议的实质性内容。起初这些内容也储存在同一个地方,但最后大部分的常识——事实,概念以及含义——都将会被提取出来并与你语义记忆中类似的知识相关联。比如省会城市和数学方程式。

这种二元机制能让你今后回忆起来时效率更高(比如,因此你没必要每次都去记哪个老师告诉你巴黎是法国的首都)。然而,由于原有语境的抽离,你记住的内容可能会带有一种错误的新鲜感。而且就算你想起了上次会议里提及的一个建议,也不可能记得到底是谁说的。

一旦你开始留心,你就会发现自己经常犯一些很无知的错误。你会慢慢意识到,你竟然对编笑话的人重复讲了这个笑话;你还会发现,自己一字一句雄辩的论据完全来自今天早上读到的一篇文章。

潜在记忆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记忆故障(来源:iStock)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斯特(Elizabeth Loftus)这样说道:“很多时候我们的潜在记忆都会灵光一现,而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再回到办公室里。不用说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抄袭都是无意的。那么究竟有多普遍呢?当这一切发生时你又如何发现呢?

无意识过程

在一项早期实验中,志愿者们被要求依次说出同一种类的东西,比如四条腿的动物。稍后研究人员询问他们都说了哪些词——比如狗、羊、象——并且告诉他们再多想一些。结果发现,这些志愿者无意识引用别人词汇的比例高达9.8%。

虽然无法确信,但潜在记忆确实可能发生。首先,好的想法总是更容易让人窃取,这一点显而易见。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他人窃取想法的目标呢?研究发现,一个观点的好坏很重要,而提出此观点的人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当然,在蓄意剽窃的情况下,这两点同样重要。

还有另外一些影响因素。你更有可能会发现,你的同性同事正享受着本该属于你的荣耀时刻;或者如果身处嘈杂的环境之中,你会更难记清哪个人说过什么话。

最近的调查表明,五分之一的老板承认他们经常会窃取员工的主意。(来源:盖蒂图片)

还要注意依次失真效应(next-in-line effect)。下一个人更可能会借鉴前一个人的讲话内容,并将其当做自己的观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忙于期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讲话。甚至连合作都不安全,因为人们在阐述或者考虑一个观点时可能会导致一种错误的印象——这就是他们的原创。

思维聚合

在广告行业,接触外部灵感是工作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必须接受日常生活中各种潜在记忆的考验。广告代理商“幸福布鲁塞尔”(Happiness Brussels)的创立者科瑞·根凯伦(Karen Corrigan)对这一方面相当了解。她说:“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经常会发生。有些创意人才研究完过去的广告案例后,会不自觉得想起这些创意,提出与之完全一致的想法。”

而衡量一位员工的真正标准,就是看他们发现这一问题时如何反应。独创性对于创意人员来说相当重要,代表着一种自豪感。“好的的员工会说,‘哦,这个创意之前有过了’,然后就会止步于此。他们想做的是具有独创性的工作。”

但这也并不全是坏事。有可靠证据表明,归属性错误可能就是我们为创造力付出的代价。毕竟,正如俗话所说,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原创。在一项有趣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想象中的太空生物图片,然后要求他们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太空生物。尽管每个人的作品有所不同,他们却都沿用了此前所见图片中的一些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潜在记忆很容易被怀疑为抄袭他人。

好主意更容易被别人窃取——而可信赖之人的想法也经常会被他人偷走。(来源:iStock)

理查德·比尔(Richard Beer)是Don’t Panic London的创意总监,他对此深有同感:“接收到很多想法之后,你的思维会将其进行聚合。就算你能录下整个头脑风暴过程并进行回放,也很难弄清楚到底是谁先想出了哪个主意。”

既然无从得知窃取观点是否是故意为之,洛夫斯特建议我们做好预防措施。这可能包括维持会议秩序,记好笔记并注意弄清谁说了什么。研究表明,这样可以减少潜在记忆的发生。

尽管有些人的确总是窃取别人的想法,但他们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来源:Alamy图片社)

不过,就算你无法战胜潜在记忆也无所谓: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亨利·福特(Henry Ford)……无数先驱们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曾毫不羞耻地复制过他们竞争者的好主意。或许,重要的并不是想法从何而来,而是你都用它做了什么。反正即便出了差错,你现在也有一个好借口了。

原文选自:BBC

作者:Zaria Gorvett

译者:崔雪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