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留学生,是一种弱势群体

MyCrazyParis 巴黎疯人院 2020-02-18

关注巴黎疯人院的人都是

新一代留学人

转自个人公众号:深先生(ID:mrsss259)

文/深先生


作者

Article Author

深先生:上岸不久的海龟先生,生活只剩梦想的无才华青年,陪你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七年前的暑假,我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留学签证。


那时候的法国总统还是萨科齐,传统右翼代表,对移民,留学等政策都控制的特别严苛。


语言班30个人,一学年能成功申请2个都是万幸。


只是当我被万幸砸中的时候,却突然犹豫了:投入巨大,前途却一片渺茫,值得吗?


这个问题几乎困扰了我整个留学生阶段,困难总是不期而遇,生活却从来没有答案。


直到有一天彻底回国,才明白这段旅途对我而言的意义,也才理解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留学生其实是另一种弱势群体。

▣ 最近,微博上有一封传阅很广的公开信《我不该录取你》,是美国华裔教授写给被开除的中国研究生的。



 信写的很真诚,大致内容就是谴责中国学生习惯性投机取巧,没有良好的学术态度,急功近利,不仅坐不住冷板凳,连论文都东拼西凑。


▣ 作为一名学术态度严谨的哲学系教授,字里行间都是对祖国花朵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为什么这些学生远道而来,却不知珍惜优质的学习资源?为什么这些孩子聪明伶俐,却不明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


一针见血的斥责,不仅鞭笞了众多“无作为”的留学生,也扎痛了国内众家长的心。


▣ 到底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些留学的孩子出了问题?


到底让孩子留学,对不对?


 微博的评论更是一边倒,理智的不理智的都在感慨世风日下。


学校还在,只是没了读书的人。


留学不就是为了镀金。



 这就是大多数人对“留学生问题”的态度。


质疑和否定。


 国内有一档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只要有留学生应聘,必然会燃起相关话题。


表现好了,人们会说,留学生本该如此。

表现的不好,人们会说,这就是现在的留学生!

要求高了,人们会说,留学生早就不值钱了。

要求低了,人们会说,家庭投资了那么多,你有算过什么时候回本吗?


 无论怎样,言论里都是满满的不屑和理所应当。


可是留学生也是学生,这么功利的评判标准,和国内学生的双标要求,你确定应该被质疑的是留学生,而不是这种奇怪的评判标准? 

▣ 和我一样的老海龟,阿明也看到了这封公开信。


可是他转发的时候,附带的评论是:很不幸,你遇到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教授。


 没错,有过类似经历的我们,对这位同学的境况,实在不忍心指责太多。


很不幸,她遇到了一位自以为“一视同仁”就是公平的教授。


▣ 当年阿明也很“不幸”。


第一次写课程报告的时候,他几乎参阅了豆丁文档,百度文档,知网上相关词条的所有文件,认认真真写了一个多月。


最后的成绩是5/20。

(欧洲一般20分制,10分及格,5分差不多就是100试卷考了25的感觉吧)


不仅不及格,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211毕业的优等生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想都没想,就找那位老师理论去了,凭什么我的报告只有5分!


▣ 老师的回答很直接,也很难堪:


我不知道你做了多少功课,我也不知道你之前接受了怎样的教育,但是依照我的标准,对于一个研一水平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报告,等于文盲。


▣ 在那位老师的眼里,一个研一水平的课程报告,必然是站在一定的学术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独家观点的文档。


可是在阿明的眼里,这份报告,已经是他尽力阅读一切“能找到”的资料之后,才写出的思考。


老师却告诉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人详细的解说过你提出这个疑问了,你确定没有抄袭?


▣ 阿明哑然,不是觉得委屈,而是学了二十多年,恍然发现自己真的只是文盲。

 西方的教育和我们接受过的教育到底差多远,对于很多学科来说,真的不是分数的问题。


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艺术,宗教,哲学对西方人来说是生活,没有人不知道笛卡尔是谁,没有人不知道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就好像林黛玉,孙悟空,张飞李逵,我们即使从来没看过四大名著,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也已经有了基础。


▣ 可这对于跨文化背景,有语言障碍的留学生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你要写一篇关于塞尚画作的解读,就不得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艺术史,塞尚的个人履历,受到哪些艺术思维的冲击。


除了美术技法,画作流派,你甚至要恶补一下,这样的艺术形式到底引发了哪些艺术思考,为什么梅洛庞蒂要写《塞尚的怀疑》,这和现象学,心理学有哪些联系…



《玩牌的人》塞尚


▣ 你以为这么复杂的功课,一定是美术系的专业课程?


想多了,这只是电影学,舞台学等文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而多数留学生拼命努力的唯一目标,也只是可以及格,可以毕业。


▣ 所以,我一直以为,本科以上的学术研究,在与外国同学“统一标准”的成绩面前,其实并不公平。


 留学生比他的成绩更优秀!


可是这样的优秀,往往是国内人以为的理所应当,国外老师的一视同仁。


如果做不到,就是国内大众口中所谓的镀金,国外老师眼里的文盲。

▣ 快毕业的时候,我和阿明去里昂,看望一起出国的小乐。


他还在里昂一大的风险工程专业(ingneierie du risque)读研一,第三遍。


学校和专业都非常好,只是和他之前学过的东西相差甚远。虽然这三年,他都在坚持,可是心情非常复杂。


一边是在国内等待他学成归来,取得文凭的父母,一边是自己拼尽全力仍看不到希望的学业。


▣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毫无优势,暂时一无是处的一个人。


我和阿明不知道应该怎么劝他。


 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赋予了某种合理的使命感。


而放弃,最大的阻碍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期待,我们已经不知道要如何去卸载。


在决定出国的时候,所有人都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生活在哪儿,就要面对那里的问题。


远在国外的留学生,承担的绝不仅仅是学业的问题,还有独自生活的问题,巨额经济的问题,复杂社交的问题…


和小乐一样,也许被开除的那个研究生,很努力的生活,很努力的学习,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个好结果。


▣ 对于中国留学生,没有获得文凭,很多时候就是一无是处。

▣ 这两年,留学生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出国的目的都不一样。


没考上大学的,不想考研的,想重新开始的… “留学热”都改成“留学潮”了。


不知道是国人太看得起国外的大学,还是太小看国外的大学,好像国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到国外转一圈,就可以云开雾散,前途一片光明。


▣ 可是如果留学只是一种逃避,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你没有毅力学好外语,出国对你来说恐怕就是流放,不仅没法学习,想玩都玩不好。


▣ 如果你没有能力搞好社交,孤独是必然的。


不要不屑的以为没人懂你就是孤独,那个时候你会明白,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熟人的时候,才叫孤独。


 如果你没有勇气坚持,失败恐怕是必然的,一个二十多岁的文盲看不到写出100页学术论文的可能。


这些都是留学生每天要面对的日常。


 出国可以让世界变的很小,你需要靠自己撑起这个世界,才能明白什么是岁月静好。


国外没有那么多主流思想去影响你的判断,但留学生的身份,却让你走进了只有做好,更好,无限好才可以摆脱冷言冷语的怪圈。


 很抱歉,中国留学生,是这样急功近利的弱势群体。



--- END ---


关注巴黎疯人院,

这里,一直,有趣,有用,有态度

如需转载至其他公众号或媒体

请先与院长联系或后台留言,谢谢合作


【往期回顾】

你也有这种不管说什么都给发你[微笑]表情的朋友吗?!

致外媒:你尽管来道德绑架,反正早已知道你的嘴脸!

国庆我很快乐|等了快一年的工作居留下来了,然而我不并想去取!

我不是一个人 | 出国后,我不敢告诉父母的那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