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破万!余姚唯一渔业专业村
9月11日,伴随着潮水上涨,宁波余姚市泗门镇万圣村62岁村民王锡昌和同村船老大奕田宝满载渔获而归。在村里“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引导下,今年8月“小开渔”后,原本作为剩余劳动力的王锡昌当起了船工,跟着奕田宝出海捕鱼。“每天工资700元,每个月出海20天左右,收入有1.4万元。”他喜滋滋地说。
位于宁波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万圣村,是该市唯一的渔业专业村。全村有20艘渔船、50余名渔民,开渔期间主要在杭州湾海域,捕捞梅鱼、白虾、鲻鱼、鲚鱼等小海鲜,每天能捕约500公斤小海鲜,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
但万圣村的渔业仍为粗放型,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同时,村里还有不少剩余劳动力,增收是大伙期盼已久的梦想。
今年3月,泗门镇商会万圣村分会和该村党总支成立了定向招工的“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引导、发动村民从事渔获分拣、加工、销售,在“靠海吃海”上探索破题之举。
成为共富工坊一员后,68岁村妇女李秋娥每年预计可增收6.4万元。“我以前闲在家没事干,现在每天向村里的船老大收些渔获物,拿到周边菜场卖,我们万圣小海鲜很畅销。”她熟练地分拣刚从奕田宝那收来的渔获物,脸上笑开了花,“现在每天能卖400元哩。”
共富工坊还组织村民对小海鲜进行加工,增收的同时拉长了产业链。见到姚伟伟时,这名27岁的“渔二代”正在自家院子里收拾晒好的鱼干、虾干。他以鲚鱼干为例,为记者算了笔账:“新鲜鲚鱼收购价每公斤80元,经过腌制晾晒,3公斤制成1公斤鱼干,每公斤价格能卖到400多元,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据悉,姚伟伟家加工的鱼干、虾干主要供应给大酒店,每年能增收20多万元。
“共富工坊已带动村里100多名劳动力增收。”村党总支书记、共富工坊负责人宣振良告诉记者,该村近期将建设面积3亩的冷库,用于存放渔获物及加工产品,力争年底投用,届时将进一步拉长销售链。
“目前,像‘万圣小海鲜’这样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余姚市已建成25家,服务对象涵盖村民、残疾人、少数民族以及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地区的群众,累计吸纳20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逾4万元。”余姚市工商联(总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动员更多民营经济人士和商会参与,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共富工坊,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强、企业兴、共同富。
2.傅贵荣:引导广大群众向道德模范学习 从中汲取奋发的精神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刘文治
三审:胡烨、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