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余姚:拥抱数字化 创新动力足
今天,《人民日报》报道余姚拥抱数字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起来看——
余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超七成
拥抱数字化 创新动力足
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的宁波固远管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在平板电脑屏幕上点点手指,自动导引运输车便按照设定路线,到物料分配区自动装载一批物料,接着根据指令前进、拐弯、倒退,将物料稳稳地放在数控机床旁的托盘筐内……
如今,像这样的数字化生产场景,在余姚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余姚共有工业企业3万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578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09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超70%。
作为宁波市下辖县级市,余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背后,是当地坚持以工业立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成果。
近年来,余姚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制约问题日益突出。“以小家电制造产业为例,余姚相对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大多数企业主要负责零部件加工,不仅利润率相对较低,还很难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余姚市经信局信息产业科科长郁勇说。
如何突破瓶颈,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余姚的答案是聚焦“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及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着力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
拥抱数字化需要勇气,也需要找对方法。郁勇坦言,在数字化改造初期,由于余姚制造业的数字化基础能力不强,不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转型意愿,导致转型之路存在不少阻力。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余姚市经信局通过外地引进、本地培育数字化服务供应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从而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我们分行业、分区域推进中小微企业关键装备、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加快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制造模式,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余姚市经信局办公室主任张周杰说。
MES(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视觉检测系统、“5G+工业互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宁波志伦电子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也在上演一场技术革新。
“之前生产线需要1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4个,企业有了更多余力开拓新产线。”志伦电子总经理茅曙说,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牵线搭桥。
2021年开始,志伦电子在相关部门协调帮助下,进行了5G网络深度覆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数字化全联,构建起全周期数字化闭环管理体系。“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政府给予15%的资金补贴,今年公司亩均产值同比提高10%以上。”茅曙说。
“去年9月,我们从浙江全省选出10家数字化服务商,并从中选拔出两家数字化总承包商推荐给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郁勇介绍,除此之外,政府也鼓励有能力的头部企业将其数字化部门发展成软件服务公司,在服务自身外,也指导本地其他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这几年,余姚市共成立省级数字化服务机构11家、宁波市级数字化服务机构18家,建设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赋能企业数字化改造。
近3年来,余姚全市累计获评“未来工厂”、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省市奖项80余个,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1500个,上云企业超过7700家,信息化提升企业达260个,余姚“未来工厂”+产业大脑的数字化改造模式已初具规模。
余姚市主要负责人说,下一步,余姚将继续优化区域内人口、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全面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质量,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全程高质量 全面高标准 全域高水平 奋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刘文治
三审:胡烨、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