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七月去了趟成都,八月九月仍想它

2017-09-15 安可 Crackpot

七月写完离开肉丝伯格去冲浪的第二天就去了成都,但成都不是目的地,色达和四姑娘山才是。我知道在很多人心里,已经把成都和火锅划上了等号。但相信我,火锅只能算成都的worst of the best



没被特意安排的安排


因为15年尼泊尔地震的事,我才意识到这世界上能自己掌握的事太少,所以听说色达要拆,我和海浪都打算赶紧去一次。她准备离开深圳的两天前,说还想顺便去一趟四姑娘山。我听见有山就高兴,管它在哪儿。



还没踏进航站楼 就闻到火锅味


还没有从接驳飞机的过道儿里出来就闻到了火锅味儿,再往外走,机场商店的工作人员端着火锅盆进去洗锅,成都人是真把火锅当家常便饭在吃。

不管在这个便捷的世界里生活多久,依然会感叹科技神奇。
两人相隔千里的人,几个小时后,却在同个地方一起骑着摩拜找宵夜,我们已经活在过去的未来里了。


成都人都是这么吃烤玉米的?


成都之行,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非要说,不是春熙路,不是博物馆,不是看熊猫,一定是去成都的公园里呆一呆。



在成都的公园里喝茶掏耳朵才是正经事




阴雨天,廊庭下所有的座位都满满当当,要等好一会儿才能空出来一桌。各点一杯茶,等着师傅来掏耳朵。身边人们喳喳的谈笑声不绝于耳,都不赶时间。

泡一壶茶,躺进竹椅,龙门阵一摆,半日光阴已逝。
腾着雾气的湖面,小雨打在湖中画着圈,手边尚有茶仍暖,让人想死在这偷懒的人生里再也不出来。




比火锅好吃的成都


我是在火锅店里吃了这辈子第一碗冰粉,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一天里喝了三四碗,到处找这吃。

没吃过的朋友一定要点有糍粑粒的,不像火锅店里的糍粑,总粘牙。撒上花生醪糟山楂碎和芝麻粒,酸和甜混着冰粒一起从喉咙里滑下去。

难怪成都的朋友以为“一点点”是个塑料袋的名字,有了冰粉,谁还想着一点点。


冰粉!

好吃的冰粉!


另一个我特别喜欢吃的便宜东西叫蛋烘糕。我觉得它像极了鸡蛋仔和可丽饼的结合,只是味道要丰富的多。
朋友说搭配地越奇怪,越好吃。开始没敢乱来,吃了几个不会有错的口味。饼层松软又薄,三两口就是一个。吃完还不过瘾,这才去点了老干妈加奶油


我只能说,第一次吃的人一定要最后再点这个,否则,其他的搭配你都会食之无味。

面对这种没有办法带走,又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物,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


总勾引你想起来,却得不到,又掉进了人生的陷阱里。



若能在成都谈一场恋爱 我要约她去庙里喝茶


恕我直言,在吃到这家的,好吃得话都顾不上说一句的龙抄手之前,我真的觉得它和馄饨没什么区别。好吃到什么程度?最后冒着赶不上飞机的风险,就为了回市区再吃了一碗。


抄手

甜水面


去古娘娘庙前,路过一间当时在新西兰网购都要让我妈给我带过来的糕点店,闻酥园。总算有机会像个当地人一样,和大爷大妈们一起排队现场买着吃。(不推荐泡芙,各种小酥闭眼买)



在广东,喝茶总是在茶室,有泡茶师伺候着。小心翼翼的一招一式总让我觉得不自在。在成都住了三天,最难忘的还是呆在古娘娘庙里的两个多小时。


给收费的大叔五块钱,从红布下给你拿一个空茶碗,里面放着不知道什么品种的绿茶,几朵茉莉。没人为你倒水,自个儿去庙门口的热水间里提暖壶;没人引位,得空儿就坐下。


周围有大爷大妈们扯着嗓子吹牛打笑(和打架),也有只身独坐的老人,把花镜一带,举着手机看新闻。


如果有机会能在成都谈一场恋爱,我一定要和对方去遍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哪一桌也懒得搭理另一桌,即使想说些别人听不见的话也不必刻意压低声音,没人议论你在干什么,是民间老茶馆才有的体量。


五块钱,无限续杯的热茶,免费WIFI,成都最舒坦最有人味儿的地方。



再撒泡尿 拔路色达

大清早的大巴车,开去色达要15个小时。(遇上好师傅,只开了12个小时)
六点在大巴站取票,过了安检,再撒泡尿,拔路色达。



*

住的青旅叫拖板鞋 干净又舒服
前街是春熙路 不必特意挑时间去逛 每天从外面回来经过时就能溜达一圈
后街全是餐馆 早晨随意走走 看见想吃的肥肠面店就进去 晚上回来贪一口冰粉 街道上随处都是推车售卖的小贩 
大门口有水果摊 价格未必便宜 但总能图个方便
青旅提供免费租公交地铁卡 适合长待的人 只是充进去的钱就取不出来了 一次不必充太多


蛋烘糕和冰粉来自贺记蛋烘糕

好吃得顾不得说话的抄手是自力面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