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特辑 | 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园西侧,总建筑面积为126,000㎡,场馆座位为12,000席。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的体育场馆,也是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2016年由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国家速滑馆建筑概念方案国际竞赛,由Populous设计有限公司递交的概念设计获胜并由其完成方案设计,后续工程设计工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工程于2017年9月开工,2021年6月竣工。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期间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北京冬奥会后,将成为能够举办滑冰、冰球和冰壶等国际赛事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
独特寓意
国家速滑馆以“冰”和“速度”为象征,在设计上用静态的建筑展现了速滑项目的“动感”,又将坚硬的冰寓意成柔软的“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相济的智慧,22条透明的冰状丝带如同速滑运动员飞驰而过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无限的速度和激情,这22条丝带又代表着北京承办冬奥会的年份。建筑室内的蓝色背景在玻璃的透射和折射下,散发出深邃的光泽,诠释了独特的冬季特色和冰雪质感。
绿色智慧场馆
国家速滑馆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在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期间践行节能低碳原则,实现首例绿建三星冰上竞赛场馆;同时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集成平台,实现全方位运动数据服务、智慧化建筑管理,支撑智慧观赛服务,冬奥赛时将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全新的智慧场馆。
全冰面设计
国家速滑馆实现了首例全冰面设计。速滑比赛场地按照国际滑联(ISU)标准设置400m赛道。通过冰面的分区控制,可满足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五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要求;也可以实现各分区同时制冰,形成一整块无缝完整冰面,其面积约1.15万㎡,赛后能够实现2000人同时上冰的全民健身需求,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CO₂制冰
国家速滑馆秉持“绿色办奥”理念,将控制制冰运行能耗作为可持续策略的首要目标。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CO₂(R744)跨临界直冷系统的大道速滑馆。CO₂作为一种天然工质制冷剂,具备优异的环保性能,而作为载冷剂,同时也提高了冰场温度的均匀性和热回收效率。
柔性屋面与曲面玻璃幕墙
国家速滑馆采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体育馆,设计首创采用了金属单元柔性屋面和冰丝带幕墙系统。塑造了宏伟、充满动感的内部空间,在空间效果和结构性能完美结合的同时,实现了节约用材。新型单元式柔性金属屋面体系由1112个单元板块构成,采用高效的组合式钢架单元板块构造、新型隐形变形缝构造、新型等高线天沟系统、新型防水卷材复合铺贴构造、新型屋面雨水溢流系统等诸多技术和材料方面的创新,解决了与索网结构配套使用的围护系统柔性变形技术难题,填补了装配式模块化屋面系统的空白。为应对“冰丝带”特殊的造型要求,研发单索支承异面网壳曲面幕墙体系。由3360块曲面和平板玻璃平曲耦合形成自由曲面;结合节能、安全要求,实现高标准的曲面玻璃幕墙工艺和性能,推动了曲面玻璃幕墙的技术进步,创造了建筑工艺美学的新高度。
国家速滑馆集成了通用建筑空间、超大跨结构、自由曲面幕墙、制冰工艺、冰场节能等创新技术,实现了建筑系统和部件从设计到加工安装、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和智慧化,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竞赛及赛后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建设单位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博普乐思POPULOUS
合作设计单位
深圳市大地幕墙科技有限公司、华纳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斯诺格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碧品照明设计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依斯特图文导视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亿泰九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体创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溯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场馆设计团队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郑方
项目经理:赵卫中
设计总负责人:胡越、郑方
建筑专业:孙卫华、黄越、董晓玉、何荻、崔伟、唐文宝、宋刚、郝斌、赵茹梦、朱碧雪、林志云、冯喆
结构专业:陈彬磊、王哲、杨育臣、白光波、奚琦、朱忠义、段世昌、王毅、许洋、杨晓宇、邢珏蕙、马云飞、黄飒、周颖、刘琦
设备专业:徐宏庆、林坤平、李丹、薛沙舟、赵墨、康健、尹航、张春苹、严一
电气专业:孙成群、申伟、刘洁、张林、杨帆、赵宏、李超、闫昊、张启瑞
室内设计:臧文远、张晋、周晖、杨明宿永昌、孙艺晨
景观设计:刘辉、刘健、何柏、矫永健、耿芳、房昉、王思颍、王笑蕾、宇晨、郑磊
绿建设计:朱颖秋、包延慧、赵天
室外管线:王燕、陆东、李曼
经济专业:王帆、张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