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研文汇 |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统筹 破解山区防汛推进难题

北京应急 2021-10-10



为树立“勇于担当、富于创造、充满激情、雷厉风行”四种特质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典型,激励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第一届优秀青年人才评选。评选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带有前瞻性、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今天将分享防汛处何硕文的调研报告。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统筹

破解山区防汛推进难题

防汛处 何硕文




北京是世界上突发性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首都城市之一。自1949年以来,北京地区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同时北京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遗留下众多滑坡、崩塌隐患,这些隐患点在暴雨等因素的诱发下极有可能再次突发成灾。以往的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非常迫切和重要。本报告通过选取北京市各山区具有代表性的百余个山村,采取座谈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叠加近年来山区防汛的日常积累和专题调研成果梳理,与市水务局、市规自委、各山区防指等相关部门座谈研究后完成此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灾害区域面积大,防治工作难度大

经过调查评价,北京市山洪灾害防治区8867.11km2,涉及84个乡镇、1457个行政村、1303个自然村,人口102.9万人。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4156.17km2,75个乡镇、441个行政村、326个自然村,人口35.71万人。

受到复杂地质地形条件、多样的气候因素、密集的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整体灾害区域覆盖面积大,分类多,涉及情况复杂北京地质灾害分布在具有山区地貌的10个区,房山、门头沟、密云、延庆、怀柔为重点区。

目前记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的隐患点共计5037处。按灾害类型分:崩塌2609处、滑坡54处、泥石流901处、地面塌陷95处、不稳定斜坡1378处;山区山洪灾害与地质灾害具有独特性和叠加性的特点,山区平地人多地少,生产生活空间狭小,不少城镇或居民点坐落在泥石流沟口甚至滑坡体上。加之沟道旅游发达、削坡修路等活动对山体稳定带来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引发的灾害经常是毁灭性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实际居住多为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防治工作难度大。管理现状参差不齐,在避险转移过程中存在不愿转移,不配合转移等情况。

资源共享不彻底,机制有待完善

涉及部门多,已有排查数据很难整合。山洪和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涉及的部门成员众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矛盾。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频繁,造成局部地质环境变化,每年仍有新发生的突发地质灾害情况。不同部门对数据精度要求不一致,信息整合存在问题,还未彻底将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应用到市级、区级监测预警平台中。


“建管用”分离,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随着机构改革,原防汛办转隶到市应急局,市水务局涉及防汛方面的职责主要是“测、防、报”。防治项目由水保总站临时项目办实施,属地承担水旱灾害防御职能的部门管理使用。市规划自然委研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地勘院主要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技术调查等方面工作,这种“建管用”分离的模式,不能适应新职能、新形势的建设管理需要,亟需理顺建设管理的模式和主体。


缺少布局规划,部分设备亟需更换。2019年机构改革前,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是中央立项、地方配套的项目,项目立项阶段,建设地点没有确定、设备选型参数不详细;项目实施阶段,监测站点选址靠基层人员指定、设备选型由施工单位变更的较多,建设的监测设备缺乏布局规划。其中很多设备缺乏监管,出现部分设备老化、部件发生故障等问题。




对策与建议

2

精细化落实  分级分类规范

1.精细化落实国家《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技术要求》中“十个一”的群测群防建设标准。即:“建立1套责任制体系,编制1个应急预案,安装1套简易雨量报警器,配置1套预警设备(重点防治区行政村含1套无线预警广播),制作1个宣传栏,组织1次培训、开展1次演练,每个危险区确定1处避灾安置点,每个危险区设置1组警示牌。”应尽快根据北京市山丘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修订完善相应区、乡镇和行政村的灾害防御预案,根据预警指标的调整及相应的防治对象情况,提高灾害防御预案的可操作性。

2.北京在群测群防层面,提出了“七包七落实” 机制,即:“落实包镇乡区负责人、落实包村乡镇干部、落实包户干部、落实包群众党员、落实包学校学生人员、落实包职工单位负责人、落实包游客景区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还应解决乡镇干部包村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村干部包群众过程中还应加强山区险村群众转移安置保障措施,规范避险应急物资配备。提倡“户包户”“一对一”等帮扶新措施,可考虑模范试点村的建设。

3.加强山区险村险户摸查力度,及时掌握险村人员变化情况,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市、区、镇三级,山洪灾害易发、地质灾害易发、山洪地质灾害易发三类的规范化管理,统一分级分类标准,尽快形成灾害隐患点的评估认定退出机制。

以大应急思路 加强统筹联动

1.建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共同防控突发地质灾害风险。建立成员单位联合专班,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工。结合“九项重点工程”和 “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统筹考虑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确保项目化、清单化,底数清、情况明。集中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化研究等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工作落实。

2.顶层设计上尽快解决“建管用”分离的情况。通过统一村级山洪和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确保在信息归口统一,落实好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组织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建议在明确编制的基础上,聘用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3.尽快解决各监测预警设备因超期、维护不及时等原因的坏损问题,充分利用村民可用的新媒体手段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利用智慧乡村摄像头,实现手机实时监控,时刻做好防汛避险准备。



本期编辑:赵芬、何硕文、张帅府

本期校对:花又

内容来源:局防汛处、规划处



往期回顾






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近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部署会
市应急管理局安科院再有1名同志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北京市将持续开展燃气安全联合执法检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