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正定同事眼中的习近平

2018-02-05 石门文强

连续刊发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又推出后续篇《习近平在正定》等采访实录。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这组报道从1月24日开始刊登,至今已刊登四篇,受访者都是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期的同事,前期受访的四人有当时担任县长的程宝怀,副县长的王幼辉,县委副书记的王玉廷、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张五普。

已刊登的4篇文章篇幅从8000字到1万字不等,其中既有习近平在正定时期工作的思路方法,也有他与正定干部的往来相处的细节。


“一身旧军装,穿得很土”

王幼辉1957年大学毕业后来正定县工作,1982年初习近平来到正定的时候,他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他还记得第一次和习近平见面的情景——

那一天,我正在石家庄地区英语学习班学习,县里给我打来电话,叫我马上回去开会。回去以后,我们县领导和地区的领导都坐在一个会议室,谈一个技术引进的事情。进了会议室,我就发现有一个“当兵的”坐在我对面。他年纪不大,一身旧军装,穿得很土,脚上穿个大头鞋,活像个部队炊事班的班长。

王幼辉很奇怪,怎么有个当兵的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坐在旁边的地区徐副专员告诉他,“这是习仲勋同志的儿子习近平,到你们县来当副书记。”

王幼辉后来从省委组织部同志处了解到,“习近平刚决定从中央机关到正定来的时候,本来想从基层干起,当个公社党委书记,但当时省委组织部考虑到,从中央下来的干部安排得太低也不行,就让他当正定县委副书记了。”

他还回忆道,平时基本都是骑自行车下乡。出发前,近平嘱咐他说:“咱们下去,你还是不要提我父亲的名字,就说我是复员军人,来当副书记就行了。”

当时,习近平任县委副书记,在工作上受县委冯国强书记的领导。正定县领导班子的同志知道近平是大干部的儿子后,有一位县长就说:“中央大官的子弟,我们怎么相处?”

“近平自己很注意,他不希望因为这个和大家产生隔阂。”王幼辉说,当时,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共用食堂,打饭按先来后到排队,打完就在院里的大石灰板上吃饭,蹲着边吃边聊。

习近平“入乡随俗”,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同事张五普回忆说,习近平一直艰苦朴素,夏天就穿个白衬衫,秋天就穿个旧军装,有时候穿一套蓝色中山装。“跟他一起工作的3年时间,我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

“11点半左右,习近平就走了”

1983年,王幼辉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省里工作。他记得,习近平到石家庄来看他,他们从来没有上过一次饭店。快到中午的时候,11点半左右,习近平就走了。正定离石家庄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回到正定正好吃午饭。

让王幼辉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来找他“顺便”洗澡的事情。

1983年,近平有一次到石家庄办事,办完事来找我,他发现我房间里有个卫生间,卫生间里还有个澡盆子(因为我这个住处本来就是招待所改建的)。他就对我说:“我想洗个澡。”

我当时有点为难,因为这里不是天天有热水,每逢星期二和星期五才有热水,但这天恰好不是。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先把澡盆洗干净,然后用脸盆到隔壁的茶炉房去端热水,连端了6盆热水,把茶炉里的热水全放完了,然后再兑些凉水。

搞好了洗澡水,我对近平说:“你当心不要把塞子踢掉,要不水都放走了,你可就洗不成澡了。”接下来,近平就“舒舒服服”洗了个澡,洗完以后说:“真舒服啊!”

王幼辉说,那个时候,正定的条件很艰苦,县委、县政府都没有洗澡的地方。近平是县委书记,完全可以到招待所去洗澡,但他不搞这种特殊化,他一向都很严格自律。他说,天热了,就在办公室里用热水擦擦身。

“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家的客厅啊!”

有一件事情让王幼辉至今难忘,就是习近平请他到自己北京家里吃饭。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难忘的习家午宴》。在那篇文章里说:“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不是像人们所说的、电影里所讲的住豪华别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是在1983年,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王幼辉到北京开会,住在京丰宾馆。那天,习近平也正好在北京,他就想去习家看看,“我自己也有个好奇心,想看看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的家究竟是个什么样。”

跟习近平通电话知道地址后,王幼辉就借了一辆破自行车,一直骑到习家。到了把自行车放在外面,得警卫放行进屋,就看见习近平已经坐在客厅等我了。“他家的客厅,没有电视机,就有几张旧沙发,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这叫我懂得了什么叫俭朴。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家的客厅啊!”

王幼辉回忆,他和习近平坐在客厅聊天,齐心阿姨也在家,就坐在他们对过,说:“我喜欢听你们之间的谈话。”中午他在习家吃饭,“想尝尝副总理家的饭是什么味道”。开饭前听见一辆汽车进院来了,“我爸爸回来了。”习近平的话音未落,习仲勋同志就走进客厅,走过来跟他握手。

当天的饭,是陕西的米粉面。“吃起来酸溜溜的,这个饭要比我在京丰宾馆吃的政协会议餐差老鼻子了。”王幼辉说,“吃完饭以后,习老问我:‘我们家的饭好吃吗?’我违心地回答说:‘好吃!好吃!’”

“我爱人做什么他就吃什么”

王玉廷1984年8月任正定县委副书记。

“1984年8月,我任县委副书记,主管党群工作,我和近平的办公室挨着。”他回忆说,那个时候,干部实行粮食定量,食堂伙食也不好,常委会有时候开到很晚,近平因为家不在这里,吃饭都在食堂,所以一旦赶不上饭点,就要饿肚子。“我一看,这样也不行啊,就请近平来我家吃过几次饭。近平很随和,我爱人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从来不挑剔。”

有几顿饭让王玉廷印象深刻。

1985年,习近平参加了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玉米加工考察团,到美国艾奥瓦州考察学习农业生产和玉米加工技术。他在美国访问期间,中组部就决定调他到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近平回来后,我们三个人就挤挤巴巴地坐着吃了一顿晚饭,虽然环境不好,但是饭菜挺可口,聊得也很高兴。”习近平从美国回来的第二天,王玉廷做了几个菜,包了酸菜馅的饺子。

还有一年春节,他邀请习近平来家吃饭。

“近平离开正定6年之后的1991年,我已经任县委书记3年了,那时我估计,1992年就要换届了,这样的话,我在正定也不会再待多长时间。”那一年春节,王玉廷就跟老伴儿商量,邀请习近平回正定一趟,在家里招待他吃饭。掌勺的老伴答应后,王玉廷往福建打了电话,邀请习近平回北京过年的时候来正定看看。

“大年初一的中午,近平和彭丽媛就到正定来了。我召集了四大班子的同志,还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后来,我们还看了看正定在近平走后竣工的旅游景点,近平边走、边看、边聊,非常高兴。”王玉廷说。

2005年,习近平回到正定一趟。王玉廷带着老伴到正定与之见面,习近平见到他们很高兴,还跟他老伴说:“嫂子,在正定的时候,我可没少在你家吃饭啊。”

“习近平如数交了饭钱”

曾担任正定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的张五普,在与习近平的交往中,对有些关于“吃”的问题也记得清楚。

1982年4月6日,还是西兆通公社书记的他接到县里通知,北京调到正定的一个新副书记第二天上午要到他所在的公社听汇报。汇报完生产情况,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领着习近平到公社门口一个小饭店去吃饭。习近平听说不是去食堂,就说:“出去吃饭,我可不去。”

“我当时就有点儿着急了,因为我们公社的食堂特别简陋,伙食做得也不好。”张五普说,食堂的炊事员是附近农村的农民,会做个家常饭菜,但手艺不行,蒸馒头要看运气,有时候硬得跟砖头一样。公社唯一的小饭店,卖一些馒头、炒饼、烧饼,还有简单的小菜,没有肉。说是饭店,其实就是个小吃部。

最终两人去了食堂。不过,那天也算凑巧,蒸的馒头还可以,不是太硬。炊事员用棉花籽油炒了个白菜,午饭总共就吃了这些东西。馒头是4分钱一个,两个馒头是8分钱,炒白菜是1毛钱,一共1毛8分钱。习近平如数交了饭钱。

1983年,从公社调到县上工作,张五普和习近平朝夕相处,接触机会更多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在正定刹住公款吃喝的做法。当时在全国还没有先例,正定搞的这项工作有开创性。

如何刹住公款吃喝?习近平作出规定,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不准用公款吃喝,单位之间也不准互相宴请。之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正。比如,正定要改革开放、要招商引资,客商要来正定投资、置业,来了总是要吃饭的,怎么办?习近平提出,客商来了可以招待一顿饭,标准四菜一汤,上正定小吃,不准上高档菜,不准上烟酒。执行一段时间发现,客商来一两个人、两三个人,单位的陪客七八个、十来个。习近平又补充规定,陪客人数不准多于来客人数。

这项规定在考察学习团前又遭遇了考验。考察学习团少的有三五个人、十来个人,多的有二三十个人,习书记又做出规定,陪客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个,一般两三个人。这项规定出来以后,再由纪检委认真检查各单位执行情况,招待工作就越来越规范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