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安观潮 | 孔令辉涉讼带来一堂“纪律公开课”

2017-06-01 陈治治 中国纪检监察报
提要:国事无私,政道去邪,法不容情。孔令辉事件,因其明星效应,自然而然地成为公众话题。既然大家都关注,不妨顺势而为,做成一个典型课件——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的纪律公开课、警示教育课。


5月31日下午,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登录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时颇为意外地发现,5月30日发布的《体育总局将严肃查处孔令辉问题》一文,依然挂在首页要闻区的头条位置。


在重大国际赛事举办期间,无讳“兵家之大忌”,不搞“押后再议”,出乎多少人的意料?回顾孔令辉涉讼一事被媒体报道后,中国乒乓球协会火速作出决定,暂停孔令辉中国女乒主教练工作,立即回国接受进一步调查和处理;紧接着,国家体育总局发声,“一方面对此事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另一方面将在中国乒乓球协会已做出初步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情况,依纪依规做出严肃处理”,“绝不容忍任何违法违纪失德行为!”不遮丑、不护短没有停留在嘴上,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见之于雷厉风行的“临阵换将”,行动之迅猛已然超出舆论预期,这是什么风?


若想识得“东风面”,不可不察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势。“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个端午节引起刷屏的“大新闻”,其实不过是再次印证了风的方向、力道、速度的一个“小插曲”。


须知,孔令辉不单单是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同时还是共产党员、公职人员,正如中国乒乓球协会公告所言,“依据其本人对媒体相关报道回应所陈述事实,认为相关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国家公职人员管理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所以有了言出纪随的一幕。以纪律为戒尺,发现苗头就要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要立即处理,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纪律与金牌,孰轻孰重?这一点,连境外媒体都看得很清楚,“不可能再丧失原则,不可能再以原则做交易、换‘成绩’”,“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将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国事无私,政道去邪,法不容情。孔令辉事件,因其明星效应,自然而然地成为公众话题。既然大家都关注,不妨顺势而为,做成一个典型课件——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的纪律公开课、警示教育课


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全面从严治党,“严”体现在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对问题严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钟,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体现在担负起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在思想认识、方法措施上跟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体现组织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决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一言以蔽之,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说到就要做到,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再不要觉得纪律是“软”的、“虚”的,对不符合党员身份的错误言行漫不经心、满不在乎。全面从严治党的“快车”不等人,不抛弃“违纪只是小节”的惯性思维,不牢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主动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就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沾了不该沾的事儿,接受惩戒、付出代价是无条件的。但是,认罚并不是终点,正所谓“惩治,治是根本,惩是为了治”,自我警醒、自我净化,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养成纪律自觉,才是“毖后”之道、“自治”之本。(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陈治治)


 延伸阅读 

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回应孔令辉涉讼一事

及时处置彰显纪律刚性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5月31日从中央纪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获悉,针对媒体报道的孔令辉涉讼一事,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予以高度重视,决定暂停孔令辉女乒主教练职务,令其回国说明情况,并要求孔令辉党组织关系所在的乒羽中心认真进行核实,相关情况正在核实中。


目前,中国女乒正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主教练临阵停职,释放什么信号?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总局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对涉嫌违纪违规问题第一时间作出处置正是落实责任的具体体现。同时,考虑到国家队正在参赛,依纪依规作出停职决定,也是为了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你在网上可能也看到了,孔令辉停职留下的女队主教练空缺已有替代人选,相信不会对比赛成绩造成影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另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在对孔令辉作出停职决定的同时,已布置相关司局抓紧制定针对知名运动员、教练员的管理办法(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瞿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