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情焦点丨完善条例 巡视再出发

2017-07-22 郑光魁 中国纪检监察报
1舆情综述


7月14日,中共中央公开发布《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和修改后的《条例》全文,在全面总结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巡视工作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范,为不断深化巡视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舆论指出,《条例》是巡视工作制度创新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在一届任期内,两度修订《条例》,对巡视目标、巡视定位、巡视内容、巡视延伸、巡视责任等进行不断“升级”,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勇于向党内沉疴痼疾亮剑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大政治自信,极大增强了巡视监督的战略威慑,赋予了巡视制度新的更大活力。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从7月10日至7月21日,共有与“巡视条例修改”相关的网络新闻3509篇,报刊报道469篇,博客、论坛帖文363篇,微博评议1350条,微信订阅号文章2120篇,APP采集信息215条。


2及时完善巡视制度


在较短时间内对《条例》再次修改,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需及时对巡视工作制度予以完善。修改后的《条例》增加有关新要求、补充有关新内容、调整有关新条款,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明确政治巡视定位;明确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任务;明确巡视监督内容;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明确市县巡察制度。


实践发展到哪,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2015年,中央对200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进行首次修订,对巡视定位、内容、方式、程序、纪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定。今年,中央对《条例》再次进行修改,体现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制度制定不求大而全、一步到位,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针对性,边实践运用边修改完善,逐步固化实践成果。2015年的修订是对巡视工作条例大范围的改变,而这次修改则是进行局部“增、补、调”,即增加有关新要求、补充有关新内容、调整有关新条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新修改的《条例》将巡视工作方针、经验做法、实践创新固化为制度成果,使这把党内监督的利剑更准、更快、更灵活。十八大以来,随着巡视实践的不断发展,巡视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明确了巡视是政治巡视。要切实发挥政治巡视震慑遏制治本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表示,实践探索在前,理论总结在后。这么短的时间对同一个《条例》进行再度修改和完善,来自于巡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变化和巨大进展。


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不断创新巡视的运行和工作机制,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巡视利器正日益锋锐。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指出,修改工作严格遵循党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依规依纪、必要可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全面、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原《条例》进行增加、补充和完善,把政治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等新探索上升为制度成果,既体现党中央精神、又符合实践发展需要,有利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指导工作、提高实效,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


新华社文章指出,最新版的《条例》全面总结吸纳十八大以来巡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并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释放出将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不断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强烈信号。


《条例》赋予巡视监督新的延伸,将巡视巡察一体化和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意在形成全覆盖的立体监督网络格局:从一届任期内全面巡视的时间维度,从中央、中央单位、省(区、市)党委巡视到市县巡察的空间维度,对巡视巡察全覆盖作出明确规定,都一一体现了监督无特区、无盲点的要求。充分释放制度力量,让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4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实干。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部署,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高度,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按照《条例》新精神,抓紧修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市县巡察工作实施意见。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学习贯彻《条例》,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用权,自觉接受巡视监督,认真抓好巡视整改落实。相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巡视工作,形成党内监督整体合力。巡视机构和巡视干部要认真学习《条例》、深入贯彻《条例》,严格依照《条例》开展工作,坚决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政治巡视要求,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中国纪检监察报》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巡视工作,之所以有“动摇山岳,震慑州县”的强大威力,发挥出“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在于我们是真巡视、真发现问题、真整改。巡视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委要密切联系实际,把新修改的《条例》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抓好整改落实,让铁规发力、利剑生威,以巡视工作实际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5网民点赞新《条例》:巡视工作重要的里程碑


近日,有关“巡视条例修改”的话题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为了解网民对此话题的观点关注度,以新浪微博、论坛、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680条评论并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网友声音


@清风芝城


与时俱进“增、补、调”,从严治党“快、准、狠”,擦亮利剑,巡视再出发。 @清风新干


新《条例》加入了市县巡察制度。实践证明,巡察能有效惩治基层微腐败,是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之利器。


@旧琴重响


《条例》越来越完善,巡视之剑就会越擦越亮,反腐就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大美都昌


反腐败形势和任务在不断变化,巡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深化。修改《条例》进一步擦亮巡视利剑,提升巡视工作成效。




延伸阅读


利剑锋从磨砺出


巡视利剑再磨,其锋更利,其威更显。


近日,“巡视条例修改”“爆屏”,成为舆论热点。有的称其“3.0版”,有的言其“背后有深意”,有的讲“反腐放大招”,更有的直呼“厉害了”。总之,引爆舆论场,刷屏微信朋友圈。


梳理各家所言,《条例》解读版本不一。有的新旧对照,有的全文解析,还有的择其要点。林林总总,各说其词。对照修改文本,结合巡视实践,综合多家所论,以下三点凸显新《条例》特色。


其一,定位更精准。“深化政治巡视”,这是巡视的精准定位,也是修改的重点和亮点,更是巡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中央第八轮巡视首次提出。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巡视汇报,明确提出政治巡视定位。


这一论断源于巡视实践不断探索,源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源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从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尽管表象不一,深究下去,都会找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缘由。究其根源,就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此次修改,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写入,抓住了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


巡视是政治巡视,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最大的政治就是看被巡视党组织“四个意识”强不强,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否贯彻新发展理念。讲政治不代表不抓业务。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政治巡视要把好政治关,要善于把政治和业务有机结合。


其二,覆盖更全面。一是时间上有限定,即一届任期内全覆盖。这一承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中全会在党内监督条例中作出规定。此次,在《条例》中固化,为巡视深入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空间上无盲点。结合近年来的巡视实践,《条例》提出中央单位开展巡视监督;市县建立巡察制度,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巡视巡察一并开展,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扫除监督盲区,实现无缝对接,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有效结合,巡视“显微镜”“探照灯”作用将最大释放。


其三,内容更丰富。新《条例》明确了政治巡视定位,提出政治巡视要求,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巡视同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联系起来,凸显巡视的政治品格。


针对近年来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条例》增加了“任人唯亲、跑官要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等具体要求,不仅把政治巡视具体化,也增强了巡视的实践品格。


落实是制度的生命。梳理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落实。《条例》两度修订彰显其重要,更看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学好《条例》,抓好落实,无疑是各地当下的重要政治任务。


利剑锋从磨砺出。巡视利剑再经锻造磨砺,剑锋更锐。可以预见,下一步新的巡视实践,必将谱写出政治巡视新篇章。(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王鹏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