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学十九大报告 | 黄以芳:让老人们笑口常开

2017-11-16 黄以芳 辜春霞等 中国纪检监察报


黄以芳,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镇敬老院院长。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最美护理员”,2017年被评为“江西好人”。


10月18日,期盼已久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和花桥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作为基层的一名敬老院院长,当听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时,我心潮澎湃,打心底里为孤寡老人们感到高兴——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


说起花桥镇敬老院,我把这儿当作另一个“家”。在这里,我整整工作了22年。记得2009年以前,这个敬老院只是一个条件简陋的四合院,住宿、餐饮、医疗水平是全镇最差的。当时,院里的3名孤寡老人也确实是因为无依无靠才勉强住了进来,镇里其他老人但凡有个亲戚能接济一点的,都宁愿守着破旧的老屋,也不愿到敬老院。2010年,组织上派我担任敬老院院长。记得上任的第一天,我请工作人员、老人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倾听他们的期盼,大家说得最多的是“盼着过上好日子”。我当时就告诉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从那时起,“过上好日子”便成了我和老人们共同的梦想。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基层敬老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投入持续增多。这也为我实现打造“花园式”乡村敬老院的梦想带来机遇,这个梦想我埋藏心头多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带着办院理念和设计规划跑了很多地方。有时也吃过闭门羹,有的人认为一个基层敬老院不必建得如此“奢华”,大众化的就行了;也获得过认可,各级领导鼓励我好好干,项目他们帮忙争取。当第一个“院门口道路硬化”项目审批通过后,老人们可高兴了。我带着几个村民顶着高温,开路、除草、铺水泥,浑身都是劲儿……不久,“院内景观改造”项目又被有关部门立项,大家更高兴了!五年来,我院大大小小的项目上了十几个,获得项目扶持资金上百万元。


寒来暑往,敬老院的变化日新月异。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软件服务也不断提高。养老事业越来越受重视,逢年过节,地方党委政府、社会爱心人士都以不同的形式来敬老院走访慰问。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大伙儿聊天时说得最有滋味的话就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哩!”我也真实地感受到:敬老爱老事业越来越受重视,花桥镇敬老院也越来越好。


好环境带来了好口碑,来敬老院养老的老人逐年增多。我深知,住的房子再好,没有亲情的灌溉,老人们的内心还是孤独的。为了能与老人们之间的感情更进一步,成为他们余生值得依靠的人,我去学做点心、学剪头发、学养猪种菜……每逢过节,我还带家人到敬老院里与老人们一起做糕点、包饺子,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如今,后院养着3头大肥猪,院门口开辟的菜地里种满了蔬菜,我们的“家底”越来越丰厚了。


十九大报告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嘱托。我的理解是:党员干部不论是在什么岗位,都要时刻把老百姓挂在心上。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不仅要当一名称职的院长,更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打心底里把老人当家人。我要不忘初心,继续奔跑在建设“花园式”敬老院的大路上,为孤寡老人撑起一个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我期盼,党和政府继续关心支持养老事业,让老人在晚年里能够笑口常开、过上幸福的生活。(黄以芳 通讯员 辜春霞 邱彬 采访整理)


延伸阅读

我学十九大报告 | 郝平:以新思想培育一代新人

我学十九大报告 | 杜治洲:心系人民 砥砺前行

我学十九大报告 | 谢毕真:百年奋斗 百年期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