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征程大智慧 | 从钢少气多到钢多气更多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曾经钢少,我们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而今钢多,我们气要更多,骨要更硬。

2020年3月11日,火神山医院,年过八旬的抗美援朝老兵张兆堂即将出院,白衣战士为老英雄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出院仪式。

病房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们以军人特殊的方式为张兆堂老人颁发了出院证明,他们说:“70年前,您是抗美援朝打败侵略者的英雄;现在,您又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今天,火神山正式批准您出院。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

温暖的瞬间,不仅记录了英雄胜利的时刻,也见证着英雄基因的传承。

“解放军抗击疫情,就像当年志愿军在战场上打仗一样。”2020年10月,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张兆堂抚今思昔,心潮澎湃。

当我们循着老英雄的目光,把历史的镜头投向那段峥嵘岁月,浩然的英雄之气依然令人震撼、催人振奋。

70多年前,面对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却上下齐欲、举国同心,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专打精锐,专收王牌,专治不服”,打出了让对手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以劣胜优的奇迹。

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录了“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1950年11月,为了阻击南逃的敌军,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第38军112师,边打仗边行军,用14小时,就靠两条腿,在朝鲜的山地里走了72.5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335团3连以果敢动作抢占松骨峰,一举切断了美国第八集团军南撤退路。

可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装备着飞机、坦克、大炮的敌人疯狂突围,他们以人海战术去冲击志愿军的阵地,最近时距离我军最前沿的8班只有不到20米。

美军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松骨峰进行轰炸,一时间“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他们认为在狂暴的火力打击之下的阵地,不会再有中国士兵。但是,偏偏有——尽管松骨峰的3连阵地上最后只剩下了7名战士,但阵地依然在我军手中。

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端着刺刀冲向敌人,一个敌人抱住他的腰,他便用手榴弹猛砸对方脑袋,并拉响手榴弹与围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邢玉堂全身被大火吞没,他毅然冲向敌阵,同敌军抱在一起,用身上的火焰把敌人活活烧死……志愿军战士靠着一股子气,打退了美军五次冲锋。

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美军输了,他们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最后,我军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敌人被我军聚歼。此役,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美军第二师被打残,美军二十五师、美军骑一师也遭受重创,连第八集团军的沃克中将都在逃跑中翻车身亡。

就这样,一场又一场硬仗打下来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落后的武器开战,同朝鲜军民一道,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三八线”以南、打到谈判桌前。

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

的确,这是一场物质条件极不对等的战争。1950年,新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美国的1/28,钢产量还不到美国的1/114。美国有3.1万架军用飞机,平均4个人装备1辆汽车。相比而言,中国军用飞机不足200架,平均500人装备1辆车。即使在战争后期,双方火力差距依然悬殊。

在回忆松骨峰战斗时,彭德怀感慨道:“美军‘钢多气少’,我们是‘气多钢少’,要是‘气多钢也多’,那可不得了!”

历史走到今天,“气多钢也多”的愿望得以实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同时,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钢铁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我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也取得了巨大发展。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介绍,15式坦克、052D驱逐舰、歼-20战斗机、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等装备已列装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当年,脱胎于松骨峰战斗的“松骨峰特功连”已化为“数字化尖刀”,成为了陆军转型的探路者,创造了众多陆军“首次”——首次极寒条件下数字化装备先期探索,首次进行直升机接替指挥试训,首次实践合成营全域机动作战……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师史馆里,他驻足松骨峰战斗展板前,感慨地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2020年伟大的抗疫斗争,深刻印证了今天的中国,不仅具备了“钢”的实力,更保持着“气”的优势。在这场需要“钢”也需要“气”的战斗中,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我们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中国成为了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不仅是“当惊世界殊”的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还是“雨后复斜阳”的中国气象的完美展示。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喀喇昆仑高原上,英雄的故事还在上演。

2020年6月,外军的出现打破了加勒万河谷的平静。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团长祁发宝冲锋在前、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而牺牲。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如今,祁发宝张开双臂阻拦,用生命捍卫守护,同样是因为他的身后是祖国,他和战友用忠诚与热血践行了他们“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

如今的加勒万河谷“钢”足“气”更足。驻训场里,官兵们驾驶新型战车精训苦练;保温房内,大家齐装满员、物资充足。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大家主动留队、主动请战,一位位边防官兵胸中激荡的澎湃热潮融化风雪,一代代边防官兵赓续传承的英雄豪气冲破云霄。而这纯粹的炽热,只因那份恒久静谧的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曾经“钢少”,我们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创造了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人间奇迹。而今“钢多”,我们“气”要更多,骨要更硬,方能继续书写气冲霄汉的英雄故事,创造气壮山河的历史奇迹。(薛彬睿)


对话军史专家董保存: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展厅中,部队官兵整齐列队,向志愿军战士塑像致敬。(资料图片)

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钢多气少”这个说法最早是如何提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董保存:根据目前可查到的历史资料,这一比喻最早的表述为“铁多气少”。1950年9月,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摆在中国面前,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分析朝鲜战局时,毛泽东就指出: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

志愿军入朝作战后,1952年8月,他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不能打,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而士气低,是铁多气少。”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总结志愿军胜利之道时,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这里“钢”,是指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军事补给线等,而“气”是指军队的士气、决心、意志。这就是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依靠钢铁武器的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

在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时,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长期战争创伤造成的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尚未治理,军队武器装备也远远落后。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了数次会议,认真研究到底要不要出兵,能不能出兵。会上,有些同志一开始是有顾虑的,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后来,经过认真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一致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决定出兵前,中共中央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认为美国虽强也有弱点,中国虽弱也有有利条件。

美国在军事上是一长三短:“一长”是钢铁多,飞机大炮多。“三短”分别是战线太长,从柏林到朝鲜,首尾难以相顾;运输线太长,要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斗力不如德、日军队,且士气不高,是“铁多气少”。

中国困难虽多,但也有有利条件。中国军队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并经20多年革命战争锻炼,向来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验;中朝山水相连,进行的是正义之战,有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援,利于持久作战;可获得苏联的物资支援,等等。因此,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充分发挥我之长处,则可以和美国达成相对的战略均势。

中共中央下决心作出这个决策是很不容易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彭德怀曾有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这些话,今天我们读来依旧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是无穷的

记者:以“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中国人民志愿军何以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精神力量?

董保存:一场战争,既是“钢”所代表的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气”所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回顾党史军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从我们有自己的武装起,在物质基础上从来就没有超过对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走的从来就是一条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成长道路。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任何一场战争,不管武器装备有多么先进,都代替不了人的战斗意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只有创造性运用基于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上甘岭战役充分体现了我军如何以气胜钢。美军原计划用2个营、5天时间、伤亡200人以内拿下上甘岭,然而最终却动用了6万余人、300多门火炮、3000多架次飞机,打了43天,付出沉重代价。这期间,美军发射了190余万发炮弹,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削低整整2米。这些投下来的炮弹,不正是敌军之钢吗?

再看我军,这一仗能打下来,主要靠的就是一股气。我们都知道英雄黄继光,像黄继光这样用身体堵枪眼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光是在他们部队就出了十多个。这场在狭小地域反复争夺、血流成河的战役,最终就是双方意志的考验,谁能咬牙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志愿军身上的这股气,包括勇气、骨气、志气、底气,凝聚成让对手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我想它有几个来源。一是中华民族这么多年历史一路走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早已刻在了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每当我们国家到了危难时刻,中华儿女就会奋起而趋之,用血肉之躯守卫家国闯过灾难;二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形成这样一股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直到最后一个人也还要战斗下去的气,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前进的伟大历史转变。自此,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自然是无穷的。

未来的战争,无论是打钢铁,还是打科技、打芯片,在制胜问题上,人永远是决定因素

记者:把握“钢”与“气”的辩证法,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何启发?

董保存:抗美援朝战争至今已过去了70多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斗争对象、斗争手段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未来的战争,无论是打钢铁,还是打科技、打芯片,在制胜问题上,人永远是决定因素,我们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士气依然有重要作用。以前,我军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用“气”弥补了“钢”的不足,彰显了“气”的威力。如今,中国钢产量早已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们赢得胜利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我们在用“钢”铸造雄师劲旅的同时,革命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精气神不能丢。这种气,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红色基因,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只要有这样一股气,任何困难都有克服的办法。一定要把我们“气”多“气”强的优势传承发扬好。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我们党是敢于和善于斗争的党,更是敢于和善于胜利的党。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要增强斗争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

前进道路上,我们更加需要“气多骨硬”的雄健精神,更加需要不惧风雨、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面对风险挑战,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勇敢应对、敢战能胜,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嘉宾简介:董保存,解放军出版社编审、原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本报记者 郝思斯)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铁纪护航一泓清水北上


首诊责任不落实 监管履职不力 辽宁营口安徽六安多人被问责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