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尔街之狼在中国 | 拆哪儿

2017-04-10 拆姐 拆哪儿


满大街都弥漫着一种焦虑和癫狂的气息。


涉世不深的小白们,到处打探着快速发财致富的门道。多年打拼下来刚刚挤进中产大门的上班族,忧心忡忡,不知哪天就成了泡沫的牺牲品。有产者高举保卫资产的大旗,到处投机但到处被围堵。富裕阶层和权贵阶层想在海外买个楼,转移一下资产,分散一下风险,发现都已不再那么容易。转头一看,老家退休多时的父辈们,却早已成为各类传销、直销和会销骗子的猎物。


浮躁的空气弥漫在神州大地,天南海北,包括春风拂岸的华北芦苇荡的上空。有时候你会发现,突然出现的一个所谓概念热点,真是检验人性的试金石。精明的投机客与强势的管理者,重复着猫和老鼠追追逐逐的无聊游戏。


很容易联想到当年的欧洲航海潮、美国淘金热甚至近世的海南下海潮。大浪淘沙,确实有人将成为那片土地最大的获益者,但为什么不能是你?每个人都有着财务自由的原始欲望,但何处才是那片应许之地?


在中国,炒房客处在一个道德困境和身份尴尬中。他们不见容于主流,像地鼠一样见机冒头,处处被穷追猛打,但又似乎掌握着快速积累财富的密码,让人艳羡不已。他们游走在法律和各类政策的间隙,在财务自由的道路上,道德和伦常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种气息,跟拆姐曾经对一部电影的观感很像:《华尔街之狼》。


这部电影讲述了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小李子饰演的男主,一个股票经纪人,也曾是小白一个,但在“高人”指点下,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像打了鸡血一样,浮夸、诈骗、老鼠仓和海外洗钱,伴随着金钱、毒品和性,编织出一个虚幻的华尔街偶像。它居然是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


有两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男主被FBI带走之时,还在给自己拍摄形象宣传片。他高呼着财务独立、财务自由,像一个引领人民走向解放的神。


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第二个细节是,从监狱出来的男主,并没有成为人见人弃的小丑,他仍旧处在食物链的最高层。他出书,他讲座,继续被奉为座上宾。


电影最后的画面,在国外的一个讲台上,男主像神一样俯视着台下的小白们,教他们如何推销一支笔。电影戛然而止,似乎在说,这是一个狼少肉多的时代。这条来自华尔街的狼,正在获得永生。



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幽幽暗暗,精准击中了目前金融行业的浮华假面。它带给我的震撼,远胜过此前看过的《华尔街》《大空头》《夺命金》《监守自盗》……


顺便明白了一个道理,金融业越高级的地方,骗子也越高级、越隐蔽,骗术越正当,大众越迷失。这是精致利己主义下的社会畸态。


华尔街之狼的原型乔丹·贝尔福特,已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励志演说家。据说他现在每年的收入反而超过了入狱前的巅峰值。每年无数的人被他洗脑。他在2014年曾来中国到处演讲,被当成十足的偶像。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我是教你“骗人”,而不是教你“成功”。


美国华尔街已经发展几百年了,但在中国,我们的父辈年轻的时候才开始明白什么叫市场经济,到世纪之交才明白什么叫财富。信息不对称、观念不对等,犹如鸿沟。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头狼,但更多的人成了一头羊。对于那些脱胎于华尔街的饿狼而言,中国犹如一片自由驰骋的荒原。


有人鄙夷“华尔街之狼”光鲜亮丽下的龌蹉不堪,也有人羡慕而憧憬着那样的生活。这两类人可能是同一拨人。这便是人性。


经历过一件真实的事,老家同院落的一位熟人,一位非常老实忠厚的大叔,在成都工作期间深陷当地的民间借贷危机,最终跳楼自杀。那段时间,与父母的电话免不了谈及这件事。唏嘘之余,父母告诫我在外要“走正路”,我叮嘱父母小心各种防不胜防的财产骗局。


坦白讲,我不是很明白父母对各种金融知识的理解程度,只能竭尽所能讲解通俗,充当他们的盔甲。他们在电话那头说“懂了,知道了”,但我仍然是担心的。这种情绪,每个人都懂。


时代在变,人们已经明白把钱放在银行并不保险。通胀像一头怪兽,不会吃掉所有人,只会吃掉跑得最慢的那一个。


就像一个段子说的,知道房价为什么会涨吗?你不把银行里的钱用来买房,银行就会把你的钱借给别人用来买房。话糙理不糙。无疑,这个时代已经摧毁了传统中国长期坚守的储蓄理财观。


当钱离开了银行的保险箱,进入了各种投资理财的丛林,各种狩猎与反狩猎的竞逐便开始了。


你们这些羔羊,披着狼皮的野心羊,本地生长起来的土狼,又怎能敌得过那些身经百战的“华尔街之狼”呢?


曾经听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西南某城有一家P2P公司,名字很国际范儿,每次对外宣传和出席活动时,总有一个西装革履的外国人代表该公司出面,举手投足满满的华尔街范儿。后来有人专门查了下这个外国人,大吃一惊,他才不是什么金融大咖!而是一个专职的演员!


还比如,一个叫金朝阳的机构,也是一帮中国人跟一个叫麦博才的美国人合作成立,倡导“财富面前人人平等”,号称中国家庭财商教育第一品牌。在2015年其规模达900亿的骗局面临崩盘,轰动一时。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什么叫 REITs、Pre-REITs 或者 MBS,金朝阳旗下的基金也不全是空壳,有的确实买下了不少资产。但正因如此,这种半真半假带有国外背景包装的骗局,让不少家庭中招。


他们所谓的让学员成功的秘笈,不过是把人推向一个依靠债务筑成的资产泡沫中。不少人难以理解其中风险,纷纷破产。


这个麦博才是一匹真正的来自华尔街的狼。拆姐之所以知道他,还因为早在1992年,他就在安徽深陷一桩医疗保健品贸易纠纷,是当年的重要涉外案件。对了,那个时候,麦博才的名字还是麦克布赖德。


这样的案例见得越多,越是忧虑,越是痛心疾首。因为至今,这个麦博才及其中国合伙人仍在中国招摇过市,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听说最近又冒出了个叫中券资本的公司,也很有意思。中券资本宣传说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据说投资回报率一周就能达到400%(还有更明显的骗术吗)。


它号称是一个美国公司,但在中国的实体却是一个注册在长春的自然人控股的公司。官网上还拉了三个不明觉厉的外国管理者撑门面,还注册了几十个公众号推销其产品,一股浓浓的“金融传销”气质。



如果你正在关注着以上这些机构,那么请擦亮眼。如果你已经不幸涉入其中,请及时抽离。这些外国人的背后,还跟随着无数的中国人,他们变身成投资经理、理财顾问、培训讲师,引诱你入局。


我知道,还有更多这样的骗子机构,是揭露不完的。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与钱打交道的素养。


自从开通了读者圈之后,我跟读者的互动变得频繁起来。我常常被一些飞来的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千奇百怪,一般集中在这三大类:


拆姐你好,X省、X市甚至X区的房子还值得买吗?

某个政策的出台对股市是利好吗?哪些股票会有反应?

某个公司(或个人)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不会被骗吧?


这些问题的背后,我感受着不少读者的焦虑。


许多人希望得到一个外部智囊的支援,但拆姐的文章旨在提供信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和方式。有的人更渴望直接获取明确的结果:这个东西与我何干,是否以及如何挣钱。


但这些,恰是我无法给到的东西。不止是拆姐,其他各种姐也给不了。


这种对外部意见的过度信赖,是危险的,也容易让骗子趁虚而入。不要笃信各种理财顾问的讲解,他们只是想卖产品给你。就像不要笃信售楼员对于楼市的预判,他们只关心自己能提多少佣金。


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当然也没有绝对的赚钱机器。一切都依托于每个独立大脑的分析、把握和决断。风险和收益并存。


众所周知,在智商、情商之外,还有一个“财商”的概念(Financial Quotient,简称FQ)。说白了,就是与金钱或财富打交道的能力。


财商越高的人,在这个商业社会中越理性,不至于在财务自由的欲望里迷失自己。


目前涌现的各种金融骗局,基本都有庞氏特征,并伴有传销色彩的推广模式。他们的猎物只有一种,就是那部分财商较低但是物欲极强的普通人。但很遗憾,这部分人恰是社会的多数。


中国人的财商,普遍不高。即便有的人发了财,也是大势使然,跟财商并无必然联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拆迁暴发户被骗,不会有那么多“华尔街之狼”大行其道了。


究其根源,商品经济的时间不长,社会发展的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通识教育,等等,都是原因。


举个栗子,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种经历,压岁钱被父母用花言巧语“暂时保管”到了他们那里,但似乎并无奉还的意思?这种事情虽小,却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并不利于健全财商的养成。


思来想去,从小到大,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工作后,似乎并没有人真正教过我们如何与钱打交道?能够活到如今没有被骗财骗色,没有败家,实属万幸。


但更恐怖的却是,更多人财商的养成,不是来自父母、老师和朋友,而是在某个“华尔街之狼”的培训讲座上。他们以渴望的目光仰视着台上的前辈,吸取着各种攫取财富的奇技淫巧,像打了鸡血一样,跟随众人挥舞手臂高呼“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渴望着终有一天的飞黄腾达。


被欲望裹挟的人,最是危险。


或许这是一个奢求,在财务自由的道路上,所有人都希望遇到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真心诚意讲解如何理财的人。分享经验,也分享价值观。我见过太多的惨痛案例了,那些号称“让你赚钱”的人,实则是“拖你下水”。


因为稀缺,所以珍贵。今天拆姐要郑重推荐一个人——“三公子”。


说来三公子也是一个小传奇,她生活在常州这个三线小城,曾拿着万年不变的5000月薪,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在几年间成功攒够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三公子并非金融专业出身,亦没有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而是自学成才。她的经验,才是最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经验。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机会来了,三公子在“分答小讲”上分享了她的理财心得和经验。


三公子这堂小讲叫做“理财系列课:如何从0存款到100万”,拆姐听了这堂小讲,从如何学会管理自己工资卡开始积累投资本金,到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三公子真诚而富有耐心,满满都是干货。



作为一款付费语言问答App,分答聚集了不少这样的行业大牛。尤其最近增加的小讲栏目,让大牛把各类知识经验浓缩成30分钟左右的纯干货,还可与大牛在线交流答疑。


如果不理财,银行卡里面的存款不是存款,只能叫余额。你可能真的需要这人生中第一堂理财课。

长按以下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听三公子在分答的理财小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