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YeeMedia Intro 关注公益的人,怎能错过益美?公益传播第一大号,让爱更有力量! “我不想老,不想死,我要一直帅下去!” 说出这番气吞山河豪言壮语的人, 是一个无敌帅的老头儿 孙 冕 他,是中国文化界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江湖人称“老爷子”。 如果我们生活在金庸的江湖, 孙冕就是老顽童周伯通。 地位尊崇、武艺高强、童心未泯, 且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他43岁创办了影响中国20年的杂志《新周刊》。 50岁突然爱上登山极限运动, 一口气把地球上的名山大川爬了个遍不说, 还登顶珠峰两创世界纪录。 陈坤、胡歌是他的忘年交好兄弟, 连续5年“行走的力量”公益徒步都有他的身影。 他为抗战老兵奔走呼号多年, 更立下重誓、致信习主席, 只为让老兵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 一头白发的孙冕, 用胸中一腔青春呼啸的热血, 让我们触摸到了 生命的勇气和人性的温度! NO.1 《新周刊》背后的大佬 孙冕出生于1953年,广东揭阳人 他的少年时代恰逢“文革” 1972年高中毕业后便去五金厂做了学徒 1977年,他投身喜爱的广告传媒业 1990年,孙冕创办的三九广告传播公司 成功策划了中国第一个名人广告 《三九胃泰·李默然篇》 青年时代,孙冕最大的野心 是办一份像《时代》周刊和《生活》杂志 一样伟大的报刊或杂志 1987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彩印娱乐报纸 1992年,他和暨南大学新闻系合办了《晨报》 因为没有国家刊号被停刊 1995年,他和侨联合办了杂志《七天华讯》 创办了七期又惨遭夭折 孙冕不甘心,天天跑到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去磨 一直磨到处长都被他打动了 亲自出面向局长说情 磨了大半年,终于盼到1996年8月18日 《新周刊》创刊号诞生! 新周刊创刊号封面 当时,孙冕手上最大的一张王牌 就是后来任《新周刊》总编近20年的封新城 从创刊时每月仅3000元的工资 到把《新周刊》做成传媒江湖的黑马 封新城正是看中了孙冕至情至性的人格 所以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孙冕则看中了封新城的严谨、严厉、较真 他充分相信封新城的能力 许多事情都放手让他去做 碰到一些重大决策,封新城让他拍板: “你是老大,你决定” 孙冕就说: “我情愿不做老大,老大是江湖的事; 我宁愿做兄弟,兄弟是家里的事。” 一眨眼20年过去 《新周刊》已成为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图腾 尤其是它的封面话题 几乎每一期都能击中时代的痛点 被传媒界誉为“话题发源地” 在纸媒日渐唱衰的年代, 庆幸还有《新周刊》这样的杂志, 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里审视时代的步伐。 《新周刊》部分封面标题 NO.2 珠峰之巅的“登山狂人” 2003年,《新周刊》在云南哈巴雪山 举办了一次攀峰活动 作为社长的孙冕老爷子跑去凑了个热闹 和王石正巧住在一个帐篷里 他知道王石酷爱登山,但当时特别不理解: 一个大公司的老板, 干嘛要去做登山这么辛苦又没意思的事情? 孙冕和王石在云南 结果,一趟5396m的哈巴雪山登顶下来, 老爷子也被王石带进了“坑”里 50岁的他从此在“登山狂人”的路上 越攀越高,越走越远…… 2004年5月,四川四姑娘山,5454米,登顶。 2004年7月,俄罗斯厄尔布鲁士山,5633米,登顶。 2004年8月,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登顶。 2004年10月,青海玉珠峰,6178米, 登至5600营地,遇暴风雪登顶未遂。 2005年4月,徒步穿越至北极点90度。 2005年7月,西藏启孜峰,6206米,登顶, 这次同行的还有胡歌…… 孙冕、王石和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在北极 几年来, 老爷子已先后登上了七大洲的最高峰 他第一次登顶玉龙雪山的时候,他就想: 如果死后灵魂还能在这里游走, 一定很幸福吧? 与致命吸引力相伴随的 是致命的危险 有一次攀登印尼查亚峰 行走这条“全世界最难的徒步路线” 抓绳子荡断崖岩壁都挺了过去 却因为同行的土著向导的背信弃义 被丢弃在原始森林中 最后当地一个有军方背景的富商出手相救 才脱离困境 每一次登山遇到困难,孙冕就会骂自己: 臭狗屎,这么难的路为什么还要来! 可是下山后,他又忍不住说: 哎哟,爽死了,终于又完成一件这么帅的事! 孙冕在北极点 2010年5月17日 孙冕开始挑战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珠峰北坡和南坡相比 路线长、岩石多、风更大更急 这里不仅连飞鸟都难以飞过 更是无数攀峰人的滑铁卢 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用了17年都未能登顶成功 但是57岁的孙冕成功了! 他因此创下两项世界纪录: 全球从北侧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华人! 全球杂志创始人中 唯一把自己杂志旗帜插上珠峰之巅的人! 孙冕在珠穆朗玛峰 2011年,陈坤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 每一年组织一批志愿者 到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 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徒步 六年来,孙冕几乎每年都参加 还因此和陈坤结成了拜把子兄弟 陈坤称他为“大哥” 2014年“行走的力量”沙漠行走,队伍第一是孙冕,第二是陈坤 60多岁的老爷子, 体力比年轻人强劲,阅历比年轻人丰富 在“行走的力量”队伍中 他也是精神领袖一般的存在 每一次和年轻的志愿者们安营扎寨 如果见到大家士气不高 孙冕就会给大家念诗 讲一讲登山的奇遇,谈一谈对家国的认知 许多病号纷纷挤进大帐, 要么听得心神向往,要么听得眼泪哗哗 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孙冕说: 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盛情邀请, 可素颜以待,也可激情相拥。 我对生命的状态要求很高, 我要自在、自由、开心、放松。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这么活? 我说谁都可以这么活, 谁都可以像我一样帅! NO.3 为抗战老兵奔走,死不罢休 从2010年开始 孙冕开始关注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 国民党抗战老兵 他听说过一个故事 一位生活在横冲的90多岁的远征军战士 每个月可以领到50或100块钱救助 有一次,他去领救助金的时候 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没有了 老人回到孙子家里 孙子见他一分钱都没有领回来 说了一句话: 你这个老不死,政府都不要你了, 你还有脸回家。 这个在炮火之中都没有低下头颅的战士, 最终在孙子的辱骂之下, 换上了一身最干净的衣服, 服毒自杀。 中国远征军老兵徐国清在桂林,2013年(摄影:栾盛杰) 这个故事让孙冕感到一阵阵锥心的疼痛 他开始关注这样一群人 在70多年前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这些同样手持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英雄战士 如今过着怎样屈辱不堪的生活? 事实是,虽然同为抗日英雄 国民党抗战老兵和其他战士的待遇 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解放后的几十年岁月里 他们命途多舛,饱受人间屈辱 遭遇了各种不公平待遇 并且,殃及自己子女的命运 孙冕开始了寻访和资助抗战老兵的道路 他说:我踏入了一个泥塘 一个不能自拔的泥塘 因为触目所及的都是匪夷所思的惨状 每一次去探访他都会嚎啕大哭 但是他又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因为他知道 留给老兵们的时间不多了 很有可能,这一次见面就是诀别 孙冕带着陈坤、周杰等明星去探望老兵 孙冕见过一个住在羊圈里的老兵 一间破草房,没有窗户没有门帘 只有两个门洞,能见到三面阳光 他从里面出来的时候 浑身都是被跳蚤咬的疙瘩 还有一个湖南老兵 住在道观旁一个2米宽、3米长的屋子里 老人在屋里垒了几块石头 做饭烧柴取暖都在里面 整个房间就像灶壁一样黑漆漆的 他的床、蚊帐全是黑的 连被窝全都是黑的 孙冕出来后,哭着说: 爷爷你怎么可以在一个灶里面生活呢? 一个老兵的家 有一次,他和陈坤募集了2万元为一个河南老兵治病 钱还没花完,老人就走了 但是老人的遗体在太平间里冰冻了11天 老人的子女却向志愿者索取3万元 否则不把老人拉出来安葬 孙冕知道后嚎啕大哭: 什么世道,什么人啊?!到底要多少!!! 最后谈判,给了家人1万3千元 14天后,这个老人才入殓…… 老兵的生活过得太凄凉 关爱老兵这条路走得也太沉重太艰难 2014年,在TEDxChongqing的演讲中 孙冕讲老兵的故事 讲到锥心之处,痛哭失声 自有登记以来 2008年走了两个老兵, 2009年走了17个,2010年走了81个, 2011年走了87个,2012年走了271个, 2013年走了378个…… 孙冕清楚准确地记得这每一个数字 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 都是一个老兵的生命…… 此前,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 为保证每一分善款都用到老兵身上 孙冕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2013年端午节前夕 孙冕写了一封给国家领导人的公开信 他在信中发了一个毒誓: 如不把幸存的老兵在他们暮年过上有尊严的日子, 切断我的手指,誓为抗战老兵募钱, 即便变卖家产,也要救老兵, 救一个是一个,死不罢休。 公开信的署名是:孙冕叩首。 2013年7月 民政部发文,优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我们也看到了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身影 这其中,都有孙冕积极奔走的功劳 对抗战老兵来说 这是一份迟到的认可和尊重 好在它终于来了 孙冕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现在经济实力之下, 我们一夜之间可以造一个新的城,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良知、这个社会的公信力, 我们民族那种与人为善、善待被人的传统, 支撑我们民族的这个精神大厦, 我特别残酷的说,我个人认为这个大厦塌了, 要真正把这个大厦扶起来, 要靠吾辈人的努力。 这是孙冕向往的世界, 也是我们正为之努力奋斗的世界。 最后用老爷子对自己的人生概括来收尾: 一半是快乐人生,一半是快意江湖 一半是用脚丈量大地 一半是用心陪伴老兵身影 在这个显山露水的年代,记得要帅! 点击视频 观看孙冕TED戳泪演讲《凋零的老兵》 底部互动留言区 | 今日话题 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帅的男人什么样? 益美传媒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并严格按照转载须知中要求中的格式转载,凡未严格按照要求格式转载的,一律视为抄袭,将被举报。也可直接联系:suesue008 益美传媒 公益传播第一大号,让爱更有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精彩推荐(▼点击图片跳转) 十年农夫,这个清华女博士后,想让更多家庭吃上自然食物,姚晨都带娃去她农场干活! 不甘2㎡格子间,这个清华女学霸,把菜市场批发市场爆改成超级办公室,6000人下班后都赖着不走! 点击【阅读原文】:他是“长江首漂”幸存者,曾企盼活到40岁,至今守护长江30年,胡歌汪峰谭维维都追来了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