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公认的“环保斗士”,建污染地图,推绿色供应链,促使3000家企业整改或回应污染问题!

2017-05-22 支持绿色选择的 益美传媒

蓝天白云,江河水青本是自然的馈赠

如今却成了我们每天奢求的渴盼

面对环境污染

很多人习惯了义愤填膺但却无能为力


但他不同

这个被外界称为“环保斗士”的人

更明白与其愤怒

不如理性地解决问题

就像流水,坚定方向

奔流不息,终能水滴石穿!


他就是马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

↓↓↓

 

因痛心全国各地触目惊心的污染

他一头扎进了环保圈

创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

构建全国首个环境污染公益数据库

建网站,开发手机APP

十年努力,从无到有

摸索出了撬动各方力量的环保路


 2006年,入选《时代周刊》

“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  


2009年,因开发污染地图

获第三届阿拉善SEE生态奖二等奖


2012年,因死磕苹果公司供应商的环境污染问题

获得有绿色诺贝尔奖之称的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2015年,成为首个获得

“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的中国人

他还被英国卫报评价为“能拯救地球的50人”!


触目惊心的水危机


1993年,大学毕业后,马军进入了《南华早报》,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遍览祖国大江大河,所见却触目惊心:整个华北大地到处可见的干河床,村庄的河流里涌出“五颜六色”的废水,整个谷地仿若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这些场景刺激着马军去探究深层的原因,1999年,马军写作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一书,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水污染的大讨论,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中国的水污染问题这么严重!



2002年,马军放下了多年的媒体工作,转身投入了环保行业,进咨询公司、海外游学、写环保文章,他一刻不停,四处奔走,不停呼吁,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也为了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


多年的学习研究让他确信:中国缺乏的不是治理环境的资金或技术,而是缺乏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于公众监督,而监督的前提便是信息公开。



污染地图,让污染源有迹可循


2006年3月,马军创办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攻环境信息公开。彼时的团队,其实只有两人,两台电脑,通过网络搜索,将各省市官方发布的水质信息、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一一收集整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


当时互联网已逐渐实行,马军决定建立网站,将这些污染信息反映在网站地图上,形成了“中国水污染地”。


IPE官网上的污染地图

公众通过“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站可以直接搜索了解身边的水污染情况,并追溯污染源。污染信息公开的第一步稳稳迈出!马军也因此获得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07年底,全国雾霾情况逐渐加重,IPE着手整理发布空气污染地图,将大气污染也纳入到监管范围,污染地图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随着污染信息的不断公布,开始有企业找上门来,要求删除污染数据,马军温和礼貌地接待来访的谈判人员,态度却异常坚决,数据来源于官方发布,基于环境信息公开,IPE不需要项目合作,没有别的要求,只需要企业整改环境问题。一番拉锯僵持后,企业只得答应回去整改。


这个结果让马军及团队更加明确了方向:依据环境信息公开收集数据、公开污染信息真的有用!


2006年,马军在北京周边调研水污染


而污染数据库的威力也才刚刚开始!“单看数据不会有感觉,但形成数据库之后,可以让一些隐性问题得到彰显。”


在反复研究数据中,马军找到了污染源企业与大型品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一些企业不在乎污染信息公开,但在意下游的品牌合作商,更在乎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这便是撬动企业进行污染处理的杠杆!



2007年,马军联合21家环保组织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形成绿色选择联盟呼吁消费者拒绝超标排污企业的产品,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让公众用好自己的选择权!

生态奖给了IPE一剂强心针


工作在推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增多,马军坦言团队初创阶段真的压力很大。大型企业、地方保护势力的质疑甚至威胁,繁琐的数据统计收集、企业供应链污染问题的取证艰难、政府污染信息进一步公开难度大等问题不断“摧残”着团队。



马军如今还能想起现任阿拉善SEE副会长童书盟带队去考察IPE时的情况,几个员工挤在居民楼里办公,一度让考察团怀疑他们是否真实靠谱。好在一番了解之后,考察团对于IPE的工作理念表示了极大的认可。

2009年,IPE团队因为开发污染地图数据库和倡导绿色选择,获得了第三届阿拉善SEE生态奖二等奖,这个奖项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让这个人少力薄的团队得到了诸多企业和公众的认可,为马军及团队的工作添了新助力!



死磕苹果公司三年,促使选择绿色供应链


可喜的助力有了,但抗争仍在继续,马军最有名的坚持抗争要数与美国苹果公司长达三年的环保拉锯式谈判。


2009年中国出现一系列重金属污染问题,各地都曝出不少污染致病的报道。马军通过污染地图数据库发现相当一批重金属超标企业是知名IT品牌的代工工厂,苹果就是其中之一。


为此他专门成立了IT行业主要品牌绿色供应链调研小组,亲自去到各污染地做实地考察。2011年初,针对IT大品牌供应商们的环保表现,发布了一份污染调研报告,对此苹果公司只回复了一句:我们长期以来的政策就是不公开(供应链)。



若企业只关注质量和价格,不顾供应商环境表现,会诱使供应商降低环境标准去赢得订单,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所以,供应商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应该是品牌的责任!


思量之下,马军选择与苹果公司死磕,希望通过撬动苹果公司,促使更多的品牌转变环保观念。



深知数据的力量,马军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谨慎,使用官方数据去说动企业治理污染,这样的思路用好了皆大欢喜,但如果操之过急或数据失误,将给环保部门和企业带来麻烦。


而同时苹果公司不披露供应链,这让调查一度陷入僵局,秉着对企业公平负责的原则,马军和当地的环保NGO多次实地考察,一路抽丝剥茧,最终确认了污染工厂确实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并出了相关调查报告。


马军与苹果公司先后进行了4次谈判,最终,通过媒体的曝光以及国外NGO组织和众多消费者的参与,苹果才渐渐改变了态度。


如今,在蔚蓝地图APP绿色选择板块,苹果公司的排名始终保持第一!



苹果之战,让马军在整个中国环保界一战成名,也因此获得国际上有“绿色诺贝尔奖”之称的戈德曼环境奖!以数人之力撬动大品牌企业整改自身供应链,关注企业对环境的责任,这个奖可谓实至名归!



马军获2012年度戈德曼环境奖


IPE的两大任务


早在创办IPE时,马军就很清楚,中国治理污染的优势就是数据。政府花费上百亿建立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企业污染监测系统,强大到不但可以调出数据,甚至连实时的镜头都可以被调取出来,坐在监控室就能看到排放情况,可惜这些数据根本不对外公开。


因此除了与企业的斡旋斗争,马军和IPE团队的一大任务便是跟各地环保部门政府机构沟通,推动各地的环保部门全面公开监测的环境数据。


蔚蓝地图网站


IPE制定了五年的环保规划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2012年,阿拉善SEE决定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给IPE团队提供全面的战略支持,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推动污染信息全面实施公开。


2013年春天,马军发起了一个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的倡议,联合阿拉善SEE、自然之友等整理污染信息全面公开的提案,通过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


多方努力之下,截止2016年末,蔚蓝地图数据库收录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38个地级市及其区县,年度污染源监管信息录入量达7万余条,如今累计录入总量突破40万条



除了推动污染信息公开,阿拉善SEE的会员企业也非常认同马军及IPE团队工作的理念,积极响应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行动,促进企业规模减排。



在2016年6月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企业绿色论坛上,阿拉善SEE、 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联合朗诗、万科共同发起了“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承诺在共同的采购指南和行动方案指导下,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供应链上游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做出改变,从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而IPE凭借自身的专业性和公信力,作为独立第三方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过程监督


这是IPE工作的一个大进展,一直以来,马军谨慎的以数据为杠杆调动各方力量来促使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


让企业捐钱做环保简单,但干涉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就很困难,如今企业愿意主动站出来,确实不容易!


十年辛苦总算值得,十年间共有3000家供应商企业与环保组织取得联系并多次沟通其环境违规记录。2016年一年,做出公开回应的供应商就达796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参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污染地图也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阿拉善SEE的支持和帮助之下,2014年6月IPE团队正式推出污染地图手机APP,并于2015年升级后更名为“蔚蓝地图”。



公众可以从蔚蓝地图APP上实时了解周围的天气情况、大气质量,还能在地图上找到全国各地已公开的空气、水质、废水源、废气源等情况。


除此之外,“蔚蓝地图”联合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公众提供了一条参与环境治理的便捷通道:公众可以在APP里晒自己身边的环境情况,一键转发微博并@当地的环保部门,环保部门会及时查证,并对污染企业做出相应惩罚!


截止2016年末,通过蔚蓝地图APP共计推动650余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对其在线监测数据超标问题进行公开说明,部分企业已切实整改,实现了污染减排!


从媒体人到“环保斗士”,马军也曾懈怠,也有怀疑,之所以一路坚持,或许就如他在著作《中国水危机》一书中说的,“让这些垂死的江河因我们这代人的辛劳而再生,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问答

Q&A

专访马军

Q:2009年,IPE团队因为水污染地图和绿色选择获得阿拉善SEE生态奖,这个奖对团队有何意义?

马军:这是很重要的奖项,是我们在国内获得的最早的支持之一,开启了我们和阿拉善之后的诸多合作,和阿拉善企业家会员、各地的环保NGO建立联系。

从2012年起,在阿拉善SEE的鼓励、指导之下,展开了五年的战略合作,让IPE这个团队扩大了三倍,工作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Q:您认为阿拉善SEE生态奖对中国的生态环保事业有怎样的贡献和意义?

马军:阿拉善SEE是由环保企业家组成的民间环保机构,这个奖项一直都是面向民间环保这一块儿,近些年影响力更大,更受认可,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威信,颁奖的范围也在扩大,对民间环保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个举足轻重的奖项。


Q:2009年IPE团队获得生态奖后,跟阿拉善SEE有过哪些合作?

马军:获奖后,就有了项目资金支持,而且对于我们的工作理念也给了极大的认可,2012年,阿拉善SEE与IPE团队建立了5年战略合作,协助推进政府环保信息公开,联合企业发起房地产绿色供应链,包括现在正在开展的“绿色金融”等,推动了规模减排,让IPE的工作有了大进展。


阿拉善SEE生态奖

“阿拉善SEE生态奖”是由阿拉善SEE在2005年创立的,是中国第一个由民间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公益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用评奖的方式持续记录和展示了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发展历程。


过去的十余年里,总共举办了六届生态奖,累计评选出了199个机构、项目或个人获奖者,累积颁发480万元奖金,超过百万人次关注,已成为中国环保公益领域颇受关注的重要环保奖项。




2017年6月5日,阿拉善SEE将在北京举办第五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暨第七届SEE生态奖颁奖典礼,这是中国环保公益领域颇受关注的环保盛会。


届时三百多位中国最顶尖商业领袖,数十家政府机构、国内外一线基金会与NGO代表,近百家中外主流媒体将齐聚北京,聚焦当下,畅谈中国环保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会议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